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竞争利用之矛盾解决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的三种基本分配模式 ,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趋势与流域国间的用水矛盾以及现有的流域国间的合作程度、流域的管理机制条件的分析 ,认为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 ,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全局分配是较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做好水资源矛盾协调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流水资源矛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水资源矛盾协调框架。以晋江流域为例,确定晋江流域的水资源矛盾类型为水质型和过程型,分析计算水生态刚性需水、刚弹性需水和弹性需水背景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协调水质型和过程型矛盾的调水方案。水资源矛盾协调框架可为水资源矛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江流域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从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促进汉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从而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汉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水资源供需日益尖锐的矛盾,传统上人们通常采用开发地表水、开采地下水资源、以及跨流域调水作为传统解决方案。在传统方式之外,开发非传统水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另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资源分配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流域水资源分配中存在分配价值扭曲、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其解决措施是对水资源价值进行重估,并据此建立水资源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WRSEM,Water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Model)能够定量地评价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为了科学地衡量巢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性,构建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保障能力)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最后根据相对权重综合计算得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了巢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程度,同时研究结果为巢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实施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从技术管理层面分析流域水资源共享过程中标准体系的构成与作用。对现阶段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水标准中涵盖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对称性分析,指出标准体系中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排存在的管理风险。以松花江流域中某化工厂排水为实例进行有机污染物成份检测,发现了标准体系对污染物监控存在的疏漏。提出从人体健康角度完善排水和水环境质量标准,从流域水资源共享角度对排水和给水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从水资源安全保障角度建立流域有机污染物优先控制名单。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调控方案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森  蒋洪强  常杪  刘洁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866-1874
为解决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消耗与水污染物排放联合调控过程中系统复杂特征难以刻画和系统状态变化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从流域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即农业、工业、畜禽养殖业及生活(城镇和农村)4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其水资源消耗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联合控制的特征和机理过程.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联合控制动态模拟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及设计的4种情景方案的模拟对比,充分说明实施开源、节流、治污、减排的综合措施,才是松花江流域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策略.同时结果也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联合调控动态模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研究对于解决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水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制定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对流域供需水平衡及水质改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型和水质(WQ)模型建立了描述深圳河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系统的耦合模型(SD-WQM).定量分析了三产比例调整、工业结构内部调整及产业技术提升对流域供需水平衡和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产比例调整对流域水资源平衡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流域水质变化不敏感;工业调整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减少或技术提升、第三产业技术提升对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和水质改善作用明显.根据各措施的敏感性,设计了可以满足流域供需水平衡与水质要求的综合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维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0-602
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该文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冲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的新思路。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革新,它以集成管理为指导思想,冲突管理为手段,以解决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很难解决的各种冲突问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春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及其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途径,它的实施与推广必将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过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流域水资源及其管理现状,辨析出其主要矛盾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矛盾。按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分级分部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系统内部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利部门管理职能的交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受本级政府行政领导而仅在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指导的制度,以及地方发展经济的压力,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两者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流域水资源管理的若干建议,以确保中线调水的成功和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松辽流域水资源区域补偿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的区域补偿对策,指出流域上、中、下游的用水量应统一调配,当上游地区超配额使用水资源时,超标使用地区应赔偿下游因此而受到的消极影响;跨区域调水时应对供水区进行资源与环境的补偿;流域上游进行生态恢复与建设,下游应对上游给予受益补偿;建立全流域排污权市场,促使企业产生节约水环境资源的动机,有效控制水环境污染;受益地区和受益者应对蓄滞洪区分洪的损失进行补偿,以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石建屏  李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7):1777-1784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湖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并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人口承载度超标,经济承载压力显著增长,富营养化指标——TP、TN呈高负荷波动状态.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出发,构建了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定量评估了丽江市漾弓江流域现状(2008)、近期(2020)和中期(2030)水资源脆弱性,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流域3个时期的水资源脆弱性分别为极脆弱、强脆弱和中脆弱,丽江坝区水资源脆弱性随着水资源综合规划措施的落实在近期和中期一定程度得到改善,但脆弱性仍然较大,揭示了流域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政策仿真角度综合考虑水资源供给会影响水资源价格,进而影响居民和工业企业的水资源消费行为,提出基于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耦合多主体建模(ABM)和系统动力学(SD)的流域水价政策复杂系统模型,并依据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目标,对滇池流域水价政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若达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在综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保持现有水价计量和计算方式不变,滇池流域居民水价应提高至3.23元/m3,工业水价应提高至4.99元/m~3;通过加快对流域水价政策的调控,可有效引导居民Agents和企业Agents采取节水措施,提高其用水效率;建议滇池流域适当减少调水量至3.06亿m~3,可将支付调水补偿的费用,用于再生水设施的建设,提高其再生水回用率至33%,从而保障水资源的长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全球国际水域评估项目(GIAW)在成海流域的研究结果(GIWA项目24亚区).研究表明:这个地区的决定因素是淡水资源紧缺,主要问题是径流改变.根据GIWA的评估,地区70%的发展问题是由水资源短缺引起的.目前的经济发展是在水资源短缺的条件下进行.尽管区内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做了很大努力,中亚地区的供水和经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并有加剧和冲突的趋势.本文对中亚地区的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的起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缓解跨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外动态     
世界银行水资源综合管理对策 世界银行在一份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报告中提出了一项通盘考虑各地区利益以及不同政府部门和公众作用的综合性对策,建议各国首先在跨流域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水资源管理的国家战略。 这一综合对策将水资源问题分解为一些可加以管理的要素,提出:1)评价所有流域的水环境现状;2)识别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行的对策;3)将对策纳入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实施流域开发多目标协调、流域的系统化管理和跨流域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以2011年作为评价年,将中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二级区作为基本流域单元对水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9个水资源二级区中,除了淮河上游水资源二级区(3.20分,完全健康状态为5.00分)为基本健康状态、汉江水资源二级区(2.77分)和三门峡至花园口水资源二级区(2.18分)为亚健康状态以外,其余水资源二级区(0.55~1.77分)均为不健康及极不健康状态. 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是影响中原经济区内各流域水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开发活动强度大使得其对水资源需求巨大. 部分水资源二级区对地下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 伴随着高强度水资源利用的是水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部分河流水污染状况严重,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在中原经济区内由南向北随着水系统自然条件和水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干流唯一一条没有开发利用的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并被誉为英雄河、美酒河、美景河,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赤水河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由于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存在以及赤水河为跨省界河流的特点,导致在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文章总结了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利用价值,剖析了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协调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