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仍处于高发态势,对应急处置的要求高、挑战大,主要表现为事件成因多样、污染物类型复杂、情景差异明显,而与之相应的是应急处置技术体系尚不健全。本文针对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水平的基本思路,以解决制约我国环境应急处置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统筹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针对重点污染物、重点环节、重点区域,按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加强融合、优化决策"的应急处置技术研发与应用各项任务,构建健全高效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文 《环保科技》2013,19(4):26-29
将常见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为空气污染突发环境事件、水污染突发环境事件和危废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结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提出实用的应急处置方法。同时,对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和加强工业园区环境应急能力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突发环境事件日渐频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防范和反应体系建设。防患于未然。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及应急处置现状,分析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和危害,简要阐述了建立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重点介绍了上海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及灾害评估体系,并介绍了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有关的几个问题。以增加系统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出了加强上海市应急防范和处置系统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应急处置制度 (一)应急处置制度的含义 应急处置制度,是指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同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预先制定应对、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措施的社会应急制度。  相似文献   

5.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1):30-30
国务院近日发布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6.
某货车侧翻水污染事件的环境损害评估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突发水污染事件高发期,面临的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震慑环境污染行为,保证受损的环境资源得到恢复和补偿,量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重庆市某货车侧翻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并用该方法从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应急处置行政事务投入费用和调查评估费用这4个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事件随着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的发展而呈现增长的趋势,其带来的影响也愈演愈烈,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为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国环保部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是突发环境事件涉及相关的技术问题,而政府部门没有出台应急处置措施,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环境研究工作者共同探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文就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江-洪泽湖段突发跨界污染风险交流信息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当前环境风险交流存在问题基础上,将信息图谱引入到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交流中.参考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图谱制定步骤,结合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管理特点与要求,构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构架体系.编制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利益相关方问题清单框架,对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利益相关方问题计算权重,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分类.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洪泽湖段为研究区域,绘制风险交流信息图谱,利用ArcGIS制作信息图谱单元图以及单元表实现对海量信息资料的挖掘、提炼与表达,不仅满足了利益相关方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提高了环境风险交流效率,保证了突发跨界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措施的有力实施.同时也为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提供了预见性、准确的关键信息与支持信息,为流域突发跨界环境污染风险决策提供辅助信息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显,突发环境事件正逐步进入高发期。本文在对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构成做了初步的探索,详细介绍了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应包含的组成要素和相应功能,对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5,43(1)
2014年4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责任和问责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这对环保部门准确研判、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定性和分类,分别阐明环保部门在不同类型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工作职责和处置要求,分析当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环保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急监测、应急处置措施凭证对环境损害评估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存在影响环境损害评估的因素,并从环境损害评估介入时间、应急处置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环境损害评估的实施等方面提出解决应急处置与环境损害评估间存在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台州长潭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出发,阐述了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相关要求、风险识别、预防和预警及应急处置,以期为环保和应急管理部门在同类型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某天然气泄漏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从应急处置费用、生态环境损害两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社会化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队伍能力建设需要的各种公共资源、应急资源和技术平台支撑。分别从"事前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管理"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队伍能力建设的框架内容和要求,并着重介绍了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两个关键过程中的工作和具体要求,为高效、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社会化环境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规范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河流镉污染化学形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造成的环境损害与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及其环境行为密切相关.以2012年初发生在我国广西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采用Minteq软件尝试计算3种情景下河流水环境溶解态Cd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在天然背景条件下龙江河Cd浓度约为5mg/L时,水环境中Cd以Cd2+为主,并主要受DOC含量的影响.镉污染事件发生后若无应急处置措施,天然水体对Cd的络合缓冲能力极其有限,以Cd2+形式存在的Cd占75%以上,呈现严重的急性生态毒性.投加聚合氯化铝和碱性物质可以有效控制河流溶解态Cd含量,当pH值超过9.0时,以Cd2+存在的Cd迅速降低.Cd2+含量对河流pH值的参数敏感性最高,DOC其次,水温影响最小.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密切关注絮凝体中Cd的再释放规律以及水体pH值及DOC对Cd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基层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现状和不足,阐述了基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危险化学品由于其不稳定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毒害性和使用量大,成为导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主体. 处置要点 在所有可能产生液态污染物和洗消废水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都必须修筑围堰、封闭雨水排口,收集污染物送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大量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该有应急池和应急处理装置,一旦发生事故,尽量将污染范围控制在厂区内,减少影响.  相似文献   

18.
突发水环境事件情景模拟分析对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在对铜陵市沿江化工企业风险物质泄漏情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长江干流铜陵段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了模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水动力模型满足精度要求.对某化工企业储罐3种泄漏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水文期,风险物质对下游敏感受体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扬  范娟 《环境保护》2012,(10):32-35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客观风险不断增加,事件防范和处置难度明显加大.同时,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能否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成为衡量政府和环保部门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救援能力,需要不断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应急处置救援资源,形成大应急、大处置、大救援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