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承怒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8,28(8)
循环经济在学界成了一种显学,在产业界成为一个热点。但目前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理解有些混乱乃至偏顿。主要表现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循环经济说成是减排、节约甚至绝对化为“吃干榨净”“零排放”。只要住搜索网站打上“循环经济.吃干榨净”几个字,不到几秒钟,就会列出16万多条相关信息,足见“吃干榨净”这一用语在循环经济中的使用率之高、这种思维表达方式的风行另一种倾向是对循环经济的无限扩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期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角度对社会发展历程的分析,作者研究提出了经济转型期(由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的概念和循环经济的开放性特征。结合在山东省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分析了在“点、线、面”三个层次,加快推进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建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4.
5.
2007年12月,株洲市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6部委批准,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第2批试点园区,其试点目标是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却生产出同样空前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要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由对立走向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表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从对立走向统一,如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2年起我国兴起了循环经济热潮,2005年开始的试点工作扎实活跃,北京、山东等试点省市做出积极探索,出台体系化的法规、政策,工作基础扎实,效果明显,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开展得如火如荼,具备进一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未来“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更好地发挥循环经济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从工业固废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多个维度发力,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持续动力和有力保障,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系统论的科学原理出发,分析和探讨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即线性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的不同点。同时指出,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更符合系统科学的原理,是内蒙古地区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0年 4月自《人民日报》提出废弃塑料农膜污染环境的问题后 ,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薄膜包装袋等引发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且愈演愈烈。如何防治 ?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一些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封堵”的办法 ,颁布法规或命令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这类产品 ;另一些地方认为出现环境污染的根源是管理不善 ,是人的素质问题 ,他们选用疏导方式 ,遵循“循环经济”理论 ,宣传“三R”原则 (即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 ) ,建立并运作回收利用机制 ,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结果是 :前者因推上市场的替代品卫生状况、使用性能难以达到既定标准 ,价格偏高 ,消费者难以接受 ,迄今为止仍然禁而不止 ;后者将进入环境的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目前某些类型废塑料产品的回收率已达 60 %以上 ,市容景观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问题有所缓解。有的城市还拟将这种治理方式推广 ,用于治理其它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骆文 《中国ISO14000认证》2006,(4):3-5
循环经济是2005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已跻身于中国主流的经济概念,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消耗过快和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渐削弱,而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对企业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本文以长虹公司实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例,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石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4,(1):1-3
本文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指出尽管现行经济体系中物质循环的比率很低 ,但由人类促动的物质循环量较之自然循环却很高。只有大力提高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率 ,同时减少人类促动的物质循环量 ,才能有效降低生态失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经济范畴,它们产生的背景相同、内容有交叉、观点主张相似,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重点、人文关怀、系统衔接点和研究任务上有着各自的侧重和理论渊源。它们要求与之配套的发达的市场制度,能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价格形成机制中,在不损害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不同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5.
川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是四川经济发展、工业战线的一个缩影,是当前经济发展下一个很好的典型。”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视察川威后充分肯定川威的发展。近年来,作为四川生产型第四强的川威集团,为实现“打造百年川威,铸就著名企业”这一美好愿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废尘“四大闭路循环”,创建的节约、友好型企业形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的良好和谐环境,均为世人瞩目,“川威现象”和“川威精神”更为世人称颂。循环经济铸就了今日的“川威”,更孕育了未来的“川威”。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深刻反思的结果,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扬弃。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思想的影响下,受到宇宙飞船生存系统的启发,产生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其走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污染然后大量投入治理的老路,不如采用新的反馈方法,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循环往复地使用资源,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经济的自然循环链锁关系被人为地割裂后产生污染的循环环节所致。由于所有的产品经过消费以后都会变成垃圾,而代表着人类社会现阶段资源不可持续资源利用模式的垃圾的现行处理模式,将直接导致资源的耗竭。比较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构后发现,经济系统中的“还原”环节被弱化是导致目前人类生态经济灾难的症结所在。因此,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垃圾处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还原型”高科技产业途径及循环经济模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生态社区建设是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微观基础.本文对世界各地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趋势进行了分析,显示出在生态社区建设中普遍运用循环经济原理是当今世界生态社区建设的主流.通过以深圳创建循环经济型生态社区的做法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社区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