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会以来,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已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勇 《环境》2005,(4):22-29
20世纪是个建设的世纪.也是个破坏的世纪。蒸汽机的轰鸣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现代化的福音。现代化的进程.始终只有一个主题词.那就是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而征服的方式.是对空气、海洋、河流、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毁坏性开采和破坏。从最高的天空到最深的地底,传统工业对财富与自由的现代化征服,永远那么贪婪而毫无节制。征服.成就了传统工业文明的辉煌;征服.也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是人类在面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时代所“酿造”的种种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而提出的旨在追求良好环境品质享受的新型权利要求,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化到生态文明时代所催生出来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迈人工业社会以来,通过工业化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但随工业文明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引发了世界性的生态危机。为了化解危机,使经济和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旧的文明模式进行扬弃,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以信息文明为手段把人类推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其特有的制度建设,造成了以鼓励消费和奢侈浪费来维持生产规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三勇 《环境》2005,(4):24-29
20世纪是个建设的世纪,也是个破坏的世纪。蒸汽机的轰鸣带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现代化的福音。现代化的进程,始终只有一个主题词,那就是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而征服的方式,是对空气、海洋、河流、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毁坏性开采和破坏。从最高的天空到最深的地底,传统工业对财富与自由的现代化征服,永远那么贪婪而毫无节制。征服,成就了传统工业文明的辉煌;征服,也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生态文明的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工业文明正在走向衰败,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萌芽,并将最终取代工业文明而引导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镕 《环境》2009,(9):20-23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经济的大踏步飞跃却是以无可挽回的物种损失为代价的,人类绝不能对大自然一味地索取,应该适当约束自己,新的世纪人类应倡导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正>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时下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以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为开端,建立在大机器生产和化石能源基础上的工业文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甚至"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生命史上第一个具有地球物理学力量的物种"(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欧洲人口专家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00万年里,共有800亿人出生,这些人总共存活了2.16万亿年。20世纪的一百年虽然只占人类历史的四万分之一,但期间出生的人总存活年数却占了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与自然关系特征的历史回顾,进而对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发展观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文明要求人们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实现物质生产生态化、生活方式生态化、社会制度生态化,构建以生态产业为标志,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纪末的抉择王娅1782年,英国机械师詹姆斯·瓦特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页。工业革命以来的短短200多年,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缘何要走循环经济路 (一)农业实施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转型的必然抉择.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自然经济、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三种经济模式,与之相应的有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线性经济在历史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也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只求速度而不顾环境,结果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因此,人们已经觉醒,开始摒弃这种旧的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转换.与此对应的,人类的文明也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当前正处在这种经济和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李前程 《环境保护》2020,48(6):75-76
<正>基于因果逻辑分析,环境法律体系的构建动机源于环境问题的直接挑战,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影响并不是区域性的,尤其在漫长的全球工业文明进程中,跨国企业迅速成长、国际贸易不断扩张,由此造成的自然生态破坏现象并非仅发生在一国一地,而在善后处理机制上人们又必须依赖本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冲突日益尖锐。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干预,引发了各种各样灾难性的后果。为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一个必然选择。本质上,生态文明是一个多重文明累积沉  相似文献   

14.
哲学和科学都是具有时代性的。牛顿物理学和现代性哲学是互相支持的。以牛顿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包括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就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而受到牛顿物理学支持的现代性哲学就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哲学。二者都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越来越能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都支持"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支持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20世纪60、70年代凸显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同一时期兴起的非线性科学则指出了牛顿物理学和现代性哲学的局限性:牛顿物理学把自然界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或混沌看作例外或反常,实际上复杂系统或混沌是普遍存在的。蕴含生态学的非线性科学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科学,它支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生态哲学。新科学和新哲学将指引人类谋求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2,(15):2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环境管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管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邵洪,张力军,张义生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日益突出,人类也饱尝了工业文明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环境保护》2009,(7):43-47
第二节生态工业:生态经济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工业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主导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它曾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福利,创造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也证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的种种弊病及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之后,工业文明在新兴科技的推动下发展到顶峰状态。经济持续增长也成为各个国家及地区的重要目标,但在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却隐含着巨大的生态环境风险,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就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分析,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庞大消耗,而且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害产物,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如果继续按照现有模式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权利就会逐渐被大自然所剥夺。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没有能源,我们的整个社会文明——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商业活动以及食品生产就会趋于停顿。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显著增加,能源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变化,从木材、煤到占统治地位的石油和天然气。经济繁荣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决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期望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保障人类发展与利益的前提下寻求一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模式,所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零碳社会: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