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了自制有机高分子重金属捕集絮凝剂CU3#对铜离子、铅离子的捕集机理,研究了其处理含铜离子、铅离子废水的处理条件,并研究了其他物质和离子对铜离子和铅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问2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铜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所含铜离子为1.2mg/L,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4%,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间3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铅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残余铅离子0.8mg/L,去除率99.6%,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近年上海市降水pH降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2年-2007年上海市降水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可得,近年来,上海市降水的pH下降迅速,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比值以及钙铵离子的比值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根据上海市降水中的各离子浓度建立了氢离子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降水中各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大小情况。由模型可以得出,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时,氢离子浓度也随之增加,铵离子与钙离子浓度增加时。氢离子浓度则随之减小。氢离子变化对4种主要离子的敏感性顺序为:硝酸根〉硫酸根〉钙离子〉铵离子。结合上海市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分析结果可得,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导致降水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石羊河流域采集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仪分析获取样品主要酸根离子含量,研究石羊河流域不同水体酸根离子特征、季节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不同水体均呈弱碱性,酸根离子组成以SO42-和HCO3-为优势离子,分别占酸根离子总量的38.68%和33.49%;不同季节水体酸根离子浓度差别较大,春季水体中酸根离子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地下水季节变异小于地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酸根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递增的规律,地表水酸根离子浓度大大低于地下水.碳酸盐的风化及蒸发岩溶解是酸根离子的主要来源,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离子色谱技术逐渐成为测定大气、水质等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技术。离子色谱技术主要是利用离子以及离子化合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检测的一种环境检测技术。本文先概述了离子色谱技术,然后详细分析了如何将离子色谱技术应用在环境监测中,改善我国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积分安培-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的溴离子和碘离子,该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精密度高(RSD%<4.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0%,溴离子检出限为5.6μg/L,碘离子检出限为2.1μg/L。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且选择性好,可用于分析地下水中的溴离子和碘离子。  相似文献   

6.
丽江盆地地表-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丽江盆地-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束河河水及流域内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以Ca2+和HCO3-为主,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54.8%和92.4%;不同季节河水的离子浓度差别较大,季风期离子浓度仅为西风期离子浓度的80%左右,表明季风期丰沛的大气降水输入对河水离子特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河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盆地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河水和地下水的无机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离子含量递增的规律.碳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季风期降水对水体的离子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人类聚居区部分天然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子色谱法(IC)作为离子和离子型化合物的精密分析方法,其分析的准确性受样品预处理方法影响较大.本文根据作者的经验,论述了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水质、大气、土壤和生态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常用的离子色谱法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正确选择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方法,提高离子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分析准确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鹤山酸雨地区针叶林与阔叶林降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并比较了广东酸雨地区鹤山丘陵综合实验站区内不同类型森林降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和大气降水相比,针阔叶林林内降水除NO3外其它离子含量都明显增加,马尾松针叶林冠层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离子含量增加倍数最高分别为34倍和12倍,阔叶林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离子含量增加倍数最高分别为8倍和10倍,针叶林降水比阔叶林降水离子富集程度较为显著.林内降水中马尾松针叶林树干径流离子总含量小于穿透雨离子总含量,阔叶林穿透雨离子总含量小于树干径流离子总含量.不同阔叶林型林内降水中离子含量是不同的.针叶林林内降水有进一步酸化趋势.林内降水离子富集导致森林冠层正负电荷数不平衡,营养离子大量淋失,使林冠层养分亏损.  相似文献   

9.
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降水中硫酸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降水中的硫酸根离子的测定作比对,离子色谱法与传统方法之间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离子色谱法操作方便快捷,污染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硫离子响应杀菌材料,研究它在不同浓度铜离子条件下的封装效果,以及在不同浓度硫离子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方法选择埃洛石纳米管为载体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采用真空负载的方式,将甲硝唑和苯骈三氮唑(BTA)分步填充到埃洛石纳米管内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不同浓度铜离子对纳米管中甲硝唑的封堵效果,以及材料在不同浓度硫离子条件下的释放情况。结果实验中通过调整铜离子浓度发现,铜离子浓度越大对甲硝唑的封堵效果越好,当铜离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对甲硝唑的封堵效果最好。杀菌材料在外界硫离子达到0.1mmol/L后,甲硝唑的释放浓度迅速提高,进一步提高硫离子浓度,释放情况改变不明显。结论铜离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材料的封装效果是最好的。材料能够对硫离子实现响应释放,且对应的临界浓度为0.1 mmol/L。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3种不同结构的离子液体对含铅废水的萃取性能,探讨了萃取时间、温度、铅离子初始浓度、水相与有机相的体积比等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基取代的[AMIM][PF6]离子液体对含铅废水中铅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同时,离子液体通过回收可再次利用,实现离子液体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吸附性能。高温条件下由草炭和NaOH制取的腐殖酸钠混合液,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结果发现:随着混合液用量的增加,其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率增加。当混合液用量为8ml时,二者的吸附效率均在88%以上,其中对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100%,而且由于钙镁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及类似的化学性质,因此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类似,表明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含钙镁离子的污水。  相似文献   

13.
镁离子浓度对SBR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幸  高大文  刘琳 《环境科学》2011,32(7):2036-2040
通过不投加镁离子(R1)、投加8 mg/L镁离子(R2)以及投加24 mg/L镁离子(R3),分析镁离子对SBR生物除磷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镁离子的添加会加速聚磷菌的富集,有助于维持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在稳定运行阶段,镁离子不充足的系统(R1)磷酸盐去除率逐渐下降至50%以下,系统呈恶化趋势,而在镁离子充足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线路板废水中铜离子置换去除,考察影响铜离子去除的因素,优化了铜离子持续稳定达标排放的工艺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5,铝粉投加量为铜离子的5-10倍,反应时间不低于30分钟,铜离子可以持续稳定降到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中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选择北京市典型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工艺的燃煤锅炉,分析和评估了其烟气中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北京市燃煤锅炉水溶性离子平均基准排放质量浓度最高51.240 mg·m-3,最低7.186 mg·m-3,且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与烟气含湿量无关.SO2-4作为脱硫反应的特征产物是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排放共有的主要特征离子,其排放量占离子排放总量的63.8%~81.0%;F-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的又一特征离子,其排放量占离子排放总量的22.2%~32.5%.烟气净化工艺对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和特征有显著影响,Na+是添加脱硫剂Na OH的特征离子;NH+4和NO-3是脱硫剂NH4HCO3的特征离子,Mg2+是作为Mg O脱硫剂的特征离子,但脱硫剂Ca O/Ca CO3未增加Ca2+的排放.燃煤电厂锅炉烟气中排放的NH+4和NO-3显著低于其他工业与供暖锅炉.烟温对水溶性离子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水溶性离子在烟温高时以超细模态存在而不易被滤膜捕集.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89-196
钙离子和镁离子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必须的元素,但适量的钙镁离子对微生物才能产生有利影响,垃圾渗滤液中存在不同浓度的钙镁离子,因此,研究钙镁离子对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3种不同钙离子和镁离子配比(L1、L2、L3);采用BiPhasic函数拟合试验数据绘制浓度和效应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利用等效线图模型分析钙镁离子对垃圾渗滤液厌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配比的钙镁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效应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且当钙镁离子混合物浓度低于858 mg/L时,促进效应随钙离子含量增加而增大,当钙镁离子混合物浓度高于858 mg/L时,抑制效应则随钙镁离子混合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等效线图模型分析表明,当钙镁离子配比为L1时,钙镁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关系为协同作用;当钙镁离子配比为L2、L3时,钙镁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关系均随着作用时间和作用效应的增加由协同作用过渡到部分加和作用,最终转变为拮抗作用。不同浓度配比的钙镁离子混合物对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作用效应均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物理浸渍法将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负载到无机多孔材料人造沸石上,研究了分散溶剂的种类、离子液体加入量、振荡反应时间、振荡强度等条件对离子液体负载率的影响,并采用SEM、EDX和XRD的方法对离子液体负载型人造沸石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振荡法负载离子液体时,以二氯甲烷为分散溶剂、离子液体...  相似文献   

18.
李丽  宋姚  侯娟娟  杨毅 《环保科技》2010,16(1):23-25
采用铜离子选择电极法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铜离子浓度条件下测定水样中溶解态腐殖酸与铜离子的络合率,探讨主要因素对络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腐殖酸对Cu2+的络合量总体增大,在实验条件下,络合率可超过94%。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也会使络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反而使络合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谢德华  施周  陈世洋  谢鹏  宋勇 《环境科学》2010,31(9):2100-2104
基于唐南渗析原理,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去除原水中Cu2+、Mn2+、Zn2+等重金属离子,研究影响阳离子交换膜去除各重金属离子能力大小的机制以及2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互相干扰的机制.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膜可有效去除原水中Cu2+、Mn2+、Zn2+等重金属离子,去除率为75%~85%;在浓度相同下且重金属离子带相同电荷数时,其水化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扩散速度就越快,阳离子交换膜对其去除能力就越强;当重金属水化离子半径基本相同时,膜对原子序数小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能力更强;相同浓度且相同电荷数的重金属离子共存时,各离子同步被去除,但各离子之间存在干扰,越易于被离子交换的离子与其它离子共存时,其竞争能力越强,使其他离子的去除率降低越多;当待去除离子的总浓度远低于膜的交换容量时,离子共存时各离子的去除率相比离子单独存在时各离子的去除率下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0.
纳米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在水中可长久稳定存在,其表面吸附的重金属对水环境产生了潜在危害.本文研究了纳米塑料聚苯乙烯微球在吸附时间、溶液pH、氯化钠溶液、锰离子、温度等不同实验条件下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粒径为400 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可快速吸附铅离子,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吸附率达到53.30%.聚苯乙烯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主要为非线性吸附.随着溶液pH的增加,铅离子平衡吸附量增加,静电作用是影响铅离子在聚苯乙烯微球上吸附的关键因素.增加溶液盐浓度,微塑料发生聚集,比表面积减小,吸附位点减少,铅离子的吸附量显著降低,在3.5%氯化钠溶液中,纳米塑料对铅离子的吸附率仅为7.5%.与重金属锰离子共存,可促进聚苯乙烯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升高温度,纳米塑料对铅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