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虾共养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但由于有效技术来源不足、较高的技术与经济风险给农户采纳带来多重约束。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利用湖北省与江苏省605份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了邻里效应与农技推广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的影响及二者的互补与替代效应。研究发现:(1)邻里观察性学习、交流感受均显著正向促进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2)通过农资企业的经营性农技推广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3)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采纳的影响上,观察性学习、社会规范均与农技推广存在部分替代效应,邻里农户交流感受与农技推广存在部分替代与互补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该文认为应该有效结合邻里效应与农技推广的互补与替代效应,提高各农技推广主体的运行效率和实际影响力,进而提高农户的采纳规范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与政府是影响农户采纳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作用如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研究基于湖北、湖南、安徽共925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两个方面探究市场收益与政府激励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效应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波动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激励政策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技术补贴政策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宣传政策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行为;(3)从交互效应来看,经济效应会显著增强技术补贴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正向影响,而收入波动会显著减弱技术补贴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正向影响.研究认为,市场收益是刺激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因此,未来技术推广中应重视市场收益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养模式应运而生。基于课题组于2018年7~8月在江苏、湖北两省获取的509份样本农户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稻虾共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是否存在及效应大小。结果表明:(1)采纳稻虾共养模式的农户确实存在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平均为其减少716.895元/ha,这为政府试图通过推广稻虾共养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2)经过PSM方法处理后采纳稻虾共养模式农户的平均处理效应为-662.364,进一步证实稻虾共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存在且显著,而OLS模型回归高估了其化肥减量效应。基于此,我们认为稻虾共养模式应得到重点推广,并积极发展村庄中的能人以加强其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利用鄂、赣两省7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物农药技术的采用率较低,仍有55.54%的稻农未采用生物农药;(2)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技术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稻农,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可能性越小;(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有效缓解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4)相较于规模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能有效缓解市场风险感知对小农户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技术风险感知的缓解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在加大技术宣传和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生物农药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户技术与市场风险感知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优化小农户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以此促进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服务供给对稻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对实现我国化肥减量增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利用2018年湖北省75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基于技术推广细分环节视角,分析服务供给对稻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样本地区稻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率较低,仅为25.7%,且各技术推广环节服务供给有限,均不足一半;(2)测土、供应以及施肥指导3个环节的服务供给,对稻农技术采纳行为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3)服务供给通过提升稻农肥料区分能力、增强科学施肥认知以及绿色生产重要性认知三条途径提高了稻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概率.对此,建议增加农技推广各细分环节的服务供给,加强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加快农技推广理念的转变,最终实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积极鼓励与推广农业亲环境生产行为,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湖北省765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责任意识对稻农亲环境生产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情境约束的调节效应,以期厘清与掌握不同情境下责任意识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稻农亲环境生产行为采纳程度较低,集中于采纳1~2项的样本为主,平均采纳数量为1.91项。(2)责任意识维度中,责任归属、责任认知对稻农亲环境生产行为均起到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为担当却起到显著负向影响。(3)村规民约能减轻行为担当对稻农亲环境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但也会一定程度上削弱责任认知的积极作用;面对农业生态环境压力,责任归属对稻农亲环境生产行为的正向作用同样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理推导建立了农户绿色生产技术效益认知与采纳行为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17年8月在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获取的946份实地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的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效益认知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不同效益认知对其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存在不同影响效应.农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受社会效益认知和生态效益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采纳程度受经济效益认知和社会效益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2)农户对不同生产环节绿色生产的技术采纳行为受到不同效益认知的影响.产前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受经济效益认知和社会效益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产中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受社会效益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而产后环节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则受到社会效益认知和生态效益认知的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研究认为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在进行绿色生产技术宣传及培训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要素市场化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2019年湖北、江西、浙江三省781份稻农微观调查数据,聚焦于肥料产品市场,分析要素市场化对稻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要素市场化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1)样本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远不及预期,稻农技术采纳率仅为27.5%;(2)要素市场化维度中,产品多样性和产品可得性对稻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无论是基于专用型禀赋还是基于通用型禀赋所进行的分组回归,产品多样性对于资源禀赋高水平组稻农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产品可得性无明显差别。对此,建议持续加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资经销商在产品销售、信息传播等方面作用,以实现要素市场化与农业绿色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8年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微观数据,使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劳动力禀赋特征和风险规避程度对全承包模式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服务的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劳动力状况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短缺时,农户的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均有显著提升,同时主要留守劳动力在兼业情况下,农户也更愿意采纳这种防治技术。(2)农户风险规避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其技术采纳意愿的提升,对实际采纳行为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3)农户的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存在规模门槛,门槛值为1 hm~2,留守劳动力数量在不同规模下对技术采纳行为不具有显著差异,风险规避程度的提升对不同规模户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推进统防统治服务提供了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北省1710份农户的微观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土地细碎化对农户是否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以及采纳密度(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面积/总农地经营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2)对男性和低自我效能感知主体而言,土地细碎化对其是否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决策和采纳密度决策均产生负向影响;而对女性和高自我效能感知主体,则未产生显著影响;(3)土地细碎化对强社会网络主体的是否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对其采纳密度决策不产生影响,土地细碎化对弱社会网络主体的是否采纳和采纳密度决策均产生负向影响;(4)土地细碎化对低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采纳密度决策以及高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是否采纳决策产生负向影响,对低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是否采纳决策以及高农业收入依赖主体的采纳密度决策不产生影响;(5)土地细碎化对平原地区农户的是否采纳决策不产生影响,对其采纳密度决策产生影响,土地细碎化对非平原地区农户的是否采纳和采纳密度决策均产生负向影响.据此,建议着力推进高水平良田建设,激励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决策的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农户异质性影响,实施精准施肥政策,并充分考虑不同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等)的影响,针对平原和非平原地区的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本为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农业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样。大量农业废弃物累积,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污染并威胁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成为了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多样新型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应用进展情况,对其资源化利用进行总结分为5个方向:即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并进行分析究竟采用何种利用方式,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效化、综合化发展,产品上向廉价化、商品化、高质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靠拢。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高效利用废弃物达到消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上革新的支持.正如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一样,它的演进必将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调整产生显著影晌.本文借助手对"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扩展,分析了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力调整这一关键性问题.并且从两者的关系入手,设计衡量农业技术偏向的一系列关键性指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广东省农业进行实证测算.研究表明,广东作为主要的农业技术改良大省,其劳动力的调整与技术进步中劳动节约型指标呈正相关,与土地节约型指标呈负相关.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在劳动使用型技术偏向和资本使用型技术偏向始终互为格兰杰原因.农业技术进步不但直接与劳动壁技术和资本型技术都有关系,而且劳动使用型技术偏向是劳动力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本文就如何解决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就业两者之闻的困局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局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并运用 Moran’s I 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度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且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2)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地区之间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用水效率不仅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还会受到非邻接地区的影响;除了地理因素之外,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相近也有利于地区间农业用水主体相互学习高效率的用水模式,从而引发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整体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3)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高,会使得农业用水效率显著降低;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都会对农业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5.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了分析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作者选取中国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了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当偏离均衡时,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59.8%;存在从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但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增加农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1997-2009年间省际时间序列-截面数据为基础,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共同边界分析架构下,测度考虑"坏产出"情况下的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农业生产的共同边界效率、群组边界效率以及达到整体理想最佳农业技术效率的追赶程度。主要结论如下:①1997-2009年间各省(市)共同边界农业技术效率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平均值为0.692,农业实际产出占理想产出的比例仅为69.2%;②不同群组农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也较高。不同区域在环境管理中应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政策;③东部和中部群组中大部分省份农业生产的共同技术比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与最佳共同边界技术的差距逐步变小;而西部地区超过一半的省(市)出现了技术退步。  相似文献   

18.
农地冲突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在—些地方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探讨农地冲突的原因有助于化解农村矛盾及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社区。本文利用笔者在湖北和湖南两省收集到的数据,应用Logit概率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分配制度、非农就业收入及其差距和人力资本等可能引起农地冲突的因素的影响。与通常的看法不同,本文并没有发现农地分配制度是农地冲突的显著诱因,原因可能在于我国的农地在改革初期是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的,其后的调整大多也是经农民自主协商按照市场规则完成的,并没有引起农民的明显不满,因而也就没有成为农地冲突的诱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非农就业收入、非农就业收入差距和家庭人力资本对农地冲突的影响显著,非农就业收入越低,其差距越小,家庭人力资本越多,农地冲突发生的概率越大,是农地冲突的主要诱因。这表明非农就业收入越少,农民通过非农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隧道效应越弱,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越大,农地就越重要,农地冲突越容易发生;家庭男性成员越多,家庭社会地位越高,在打架斗殴和上访诉讼中越占优势,农地冲突也越容易爆发。因此,为了减少农地冲突,应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加强农村法制建设,限制丛林行为。  相似文献   

19.
To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 is one characteristic of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This paper makes up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and chooses rural labor,per capita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rural investment,proportion of people at secondary education level and at higher level in per hundred rural labor force and arable land area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and total power of machine as induced variable.The majo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ity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rural investment and education level of peasants is remarkable,and they are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level.Raising investment level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advanced and applicable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improving quality and education level of peasants ca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 eff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