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DAT—IAT(连续流间歇曝气)法对小区的生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对用DAT—IAT法在不同工况下处理污水的效果作了小试研究。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DAT—IAT工艺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CODcr、SS及氨氮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可达89.8%、92.5%,84.2%。  相似文献   

2.
对DAT-IAT工艺加以改良,在DAT池前端分隔出缺氧区和厌氧区,强化了系统脱氮除磷能力。并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改良型DAT-IAT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DAT池溶解氧浓度在1.82.2 mg/L之间;IAT池至DAT池的污泥回流比为300%;DAT池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40%2.2 mg/L之间;IAT池至DAT池的污泥回流比为300%;DAT池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40%50%;IAT池采用曝气1 h、沉淀1 h、排水1 h的运行工况;系统泥龄在1350%;IAT池采用曝气1 h、沉淀1 h、排水1 h的运行工况;系统泥龄在1316 d时,改良型工艺可以同时取得较好的脱氮和除磷效果,并且改良型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优于常规DAT-IAT工艺。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DAT-IA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与COD平均去除速率近似于正比关系(进水COD在100-700mg/L时);COD去除率随IAT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AT连续曝气能有效防止进水污染出水,提高系统去除效果,而且使DAT-IAT工艺具有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DAT-IAT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DATIAT工艺,针对该污水处理厂冬季和夏季的实际运行效果分别进行研究、比较,并就DAT池和IAT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中,对BOD5的去除效果十分彻底,对CODCr的去除效果一般,但都能够保证出水达标。DATIAT工艺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污水处理厂DAT池过高的BOD5去除率对后续的脱氮除磷效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DAT-IAT法的特点及其生物脱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新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DAT—IAT系统,它可以看成A/O池和SBR池串联而成,并具有两者的优点。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脱氮功能,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市政污水A/DAT-IAT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表征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赛  周启星  华涛 《环境科学》2014,35(2):633-642
为了解决市政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安全与无害化问题,以改良的SBR——A/DAT-IAT工艺为依托,对A/DAT-IAT工艺进水,连续曝气池(DAT)上清液及间歇曝气池(IAT)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采用超滤膜法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并进行了TOC、UV254、3D-EEM及发光菌毒性测试,探索市政污水毒性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实验室规模的A/DAT-IAT工艺对市政污水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腐殖质是污水处理厂出水中主要物质,且天然水体中难去除的腐殖质及处理过程中形成的腐殖质成分是二级出水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沿污水处理流程,DOM的组成呈现出由低分子量向高分子量转化的趋势,相对分子质量<1×103区间的物质芳香性显著增加,导致IAT出水与氯的反应活性增高,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风险增加.与进水毒性主要来源于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小分子物质相同,IAT出水的毒性也主要来源于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小分子物质,但与原水中的小分子物质不同,主要是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类腐殖质.结合对TOC、UV254、3D-EEM及毒性的分析,小分子的类腐殖质是二级出水有机物含量达标、氯化消毒副产物控制及毒性控制应该重点考虑去除的对象.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根据这部分物质进行工艺调节及针对性处理单元的添加.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三槽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山市北郊污水处理厂三槽氧化沟工艺分析,发现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回流和无法形成严格厌氧环境是该工艺除磷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一些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8.
DAT-IAT工艺处理宾馆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环境科技》2005,18(2):17-18
介绍了SBR的改良工艺EDAT—IAT技术处理宾馆生活废水的工程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BOD5=2mg/L,NH3-N=0.14mg/L,CODcr=17mg/L,石油类=0.54mg/L,pH=6.99—7.35,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中具体采用了AAO+深床滤池工艺,采用BioWin软件,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进行工艺比选设计,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改进多级AO工艺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AAO工艺,因此,AAO主体工艺确定采用改进多级AO工艺,BAF方案主体工艺采用硝化反硝化生物滤池+反硝化生物滤池的形式;并对各分区水力停留时间、进水分配比例、内回流比和外回流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生物作用机理,提出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ABSAS工艺)工艺,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缺氧吸附作用可提高反硝化作用速率,在仅有污泥回流而无硝化混合液回流的前提下,TN去除仍可达60%~80%。在冬季(8~13℃)进水NH4-N60mg/L左右、HRT10小时时,NH4-N去除率达88%以上,出水小于15mg/L。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可在设备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实现将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为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1.
To examine treatment and remediation of a wastewater lagoon with poor biodegradability, a typical wastewater lagoon in Tianjin, China, was treated and remedied using microelectrolysis and modified demand aeration tank (DAT)/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 (IAT) methods. After pretreatment by microelectrolysis,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up to 64.6% and the ratio of BOC/COD in the e uent increased from 0.013 to 0.609.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Cr and NH+4 -N were a ected by sludge backflow rate,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in the modified DAT/IAT reactor. The highest removal rates of CODCr and NH+4 -N were up to 78.9% and 62.6%, respectively, when the sludge backflow rate was 38.0 mL/min, the total HRT was 8.0 hr and MLSS was 4088.0 mg/L. In this case, some protozoa and metazoa were observed in activated sludge and biofilm carriers. Most of chrominance was removed by microelectrolysis treatment, while the modified DAT/IAT methods were more e ective for CODCr and NH+4 -N removal.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素与早稻产量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气象因素对南方稻区早稻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应用杂交早稻组合金优402于2003—2009年种植在湖南省内7个生态点的产量因子和相应的气象数据,建立早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与总苗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因子的回归方程,研究影响湖南早稻产量因子的主要气象因素及其敏感时期。结果表明:移栽后24~27 d的低温阴雨导致早稻分蘖数不足;分蘖成穗率主要受移栽后33~41 d的气温和日照时数影响,随温度升高和日照时数延长而升高;每穗总粒数与始穗前9~1 d的日均温、始穗前9~4 d的日最高气温及始穗前10~5 d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此期的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实率与始穗前14~9 d的日均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而与始穗前9~5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表现为负相关;千粒重与始穗前25~20 d的相对湿度、始穗后14~20 d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与始穗前25~20 d的日均温、始穗后17~22d的日最低气温表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将自制高强度PVA亲水化改性复合膜应用于倒置A2/O-MBR工艺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及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回流比条件下,COD、氨氮、总磷等去除率变化不大,分别大于90%、95%、80%;回流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回流比为100%时去除率较低,当回流比从100%增加到300%时,去除率相应增大,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下,膜出水浊度始终小于0.05NTU,控制膜通量为(12±0.5)L·(m2·h)-1,连续运行52 d,未对膜进行任何清洗,膜污染平均速率为13.22 Pa·h-1,膜污染进程缓慢.经FTIR分析,多糖和蛋白质是膜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多为亲水性物质.膜与污染物之间的微观作用力的测定表明LB为膜主要污染物,与FTIR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4.
出水回流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抗酸化性能及机制的影响研究是提升高负荷ABR稳定运行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ABR处理模拟废水,采用常温、高负荷启动方式,研究回流对ABR启动过程中运行效果、挥发性脂肪酸(VFA)及微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回流对ABR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可使反应器的pH值更稳定;回流反应器中的VFA累积速率降低了1/3,有利于减少VFA的积累;回流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短杆菌、球菌、链球菌及拟杆菌等,回流提高了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了微生物种群的稳定性.回流反应器中真细菌、古细菌、产氢产乙酸菌和耗氢产乙酸菌的相对丰度均高于不回流反应器,真细菌平均高出8.5%,古细菌平均高出4.5%,产氢产乙酸菌和耗氢产乙酸菌分别高出3.5%和3.0%.通过回流能够调控pH值、VFA浓度、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进而提升ABR反应器的抗酸化性.  相似文献   

15.
史思  王素兰  李瑞  邢传宏 《环境科学》2012,33(6):1923-1929
用次毫米过滤(sub-milliFiltration,SMF)组件将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分为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使高浓度区保持大量污泥,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使低浓度区污泥浓度满足膜分离的要求.主要验证了小回流比(R为0.5、1.0、1.5、2.0)条件下污泥浓度分区的效果,考察了采用SMF组件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并将各小回流比条件下A、B两区污泥浓度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回流比条件下可实现污泥浓度分区,低浓度区的MLSS在9 g.L-1以下,高浓度区的MLSS在20 g.L-1以上;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超过90%;A、B两区MLVSS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填料型A~2/O工艺是在A~2/O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向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投加醛化纤维式组合填料,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组成一套脱氮除磷的新系统,文章对填料型A~2/O工艺与传统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对该复合式工艺在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硝化除磷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填料型A~2/O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传统A~2/O工艺,分别使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和93.1%.试验通过增加硝化液回流比的措施使得反硝化聚磷菌在填料上富集程度增大,当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缺氧池的NO-3-N浓度为3.03 mg·L~(-1),吸磷量最大为26.28 mg·L~(-1),胞内聚合物PHB代谢活性最好,利用率最高为1.32 g·g~(-1)·L~(-1).体现了填料型A~2/O工艺具有显著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其中回流比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50%、100%、200%、300%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回流比从50%提高至300%的过程中,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0%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去除TN的影响较为显著,回流比为200%时,对应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7%、90.50%和80.50%.在保持回流比100%的条件下,随水力负荷从1.52m.h-1增加到2.82m.h-1的过程中,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8m.h-1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力负荷为2.08m.h-1时,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2%、90.29%和74.45%.COD、NH4+-N和TN主要在BAF(DN)缺氧环境内得到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8%、68.02%和58.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