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06,(10):8-8
高素质的核电站运营人才队伍是核电站持续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近两年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为满足核电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借鉴国内外核电人才培养经验,采取“订单制”的方式,与高等院校联合,形成了一套几何式滚动发展的核电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核电中长期规划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04,(8):22-22
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滨核电站8月9日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一些人甚至联想到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并由此产生忧虑。对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潘自强院士指出,“核电是清洁安全的发电方式,中国的核电站是安全的。类似事故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潘自强说:“现在要澄清一个概念,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美滨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不是一起核事故,并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潘自强介绍说,核电站主要由“核岛”和“常规岛”两个部分组成,此次发生事故的汽轮机在“常规岛”内,而这个部分属“无核区域”。核电站汽…  相似文献   

3.
核能将是未来主要能源,这是解决世界范围内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目前,核电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水电占6%.随着矿物能源的枯竭,加快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994年3月日本决定投资3000亿日元进行常温核聚变研究.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计划到2000年将建造9个核电站.这将使能源生产达到6000兆瓦,核电约占总电力的4%左右.我国政府于1994年3月4日宣布在九江市建立第三个核电站.我国计划在2010年前,电力增加一倍,每年要有1500兆瓦的发电能力投入运行.能源与环境、经济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发展核电,比火电经济、风险小、可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但主要是核废料处置和安全问题.1994年3月13日欧洲七国集团环境部长警告前苏联和东欧的核反应堆有潜在危险.总之,核电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极大,必须予以重视,现应超前做好技术与强化环境管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0):32-34
核电安全对于发展核电至关重要,近期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电站事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核电发展问题的关注.近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王玉庆,就中国如何安全开发和利用核电的问题接受了<环境保护>杂志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缺乏常规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火电比重已经过大,加快核电发展,是我省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继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之后,浙江省第二座核电站三门核电站的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机组也即将在2015年投入运营。加速核电建设不仅保证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而且能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省核电建设应通过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检查、设计建设中安全措施保障、解决核电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等,促进浙江省的核电建设与环境安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你想象中的核电站长什么样?神秘工厂,烟囱林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起来看看核电站周边的环境是怎样的。在核电站周边,呈现出一番核电和周边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生的景象。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由于核能具有清洁、低碳、高效的特点,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3,(12):38-39
近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与罗马尼亚相关核电公司就一项核电项目探讨合作。这也是近期中国核电“走出去”提速的另一个新迹象,此前的10月中旬,中广核便已签约参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欣克利角建设核电站项目。  相似文献   

8.
核电的复兴     
吕威 《世界环境》2009,(3):10-10
今年3月,湖北咸宁等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中国加快了核电开发进程。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2007年以来,全球都兴起了一阵核电复兴的浪潮。今年2月份,意大利和瑞典公布了建造核电站的计划,法国也在规划新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9.
本期话题: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欧洲民众再次走上街头抗议建设核电站:德国本已延长核电站运营的计划被迫暂停;瑞士第一个站出来声明停止核准核电站;几乎所有的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在进行安全检查……中国的反应也是自从建设核电站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态度甚至远远超过2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一次,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而此前,中国正在研究修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计划大量增加核电的投入。同时,在日本核电站出现泄漏之后,3月11-17日,与核电相关的上市公司如东方电气、中  相似文献   

10.
刘勇 《环境》2010,(9):46-47
核电站的运行,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放射性废物,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废物。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尽量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减轻核电站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是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乐雯 《环境》2022,(7):66-67
<正>当我们去医院看医生时,为了检查体内的状况,有时需要拍X光以便医生判断病况,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在核电圈,也有这样一群“医生”,每天上班时间躲在小黑屋里,检查核电站的“胸片”。这群“医生”就是核电站的无损检测人,他们每天与射线、黑光、辐照打交道,干的是“暗无天日”的工作——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2.
4月28日,我国首座国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1、2号机组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扩建工程同时开工,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商用核电机组CNP600已经成熟,实现了核电自主化的重大跨越,具备了批量建设的条件和能力,对推动我国后续核电项目自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秦山核电二  相似文献   

13.
未来十年我国内陆核电将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本文以内陆核电站发电原理为基础,考察污染产生种类及成因,探讨我国内陆核电站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思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未来十年我国内陆核电将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本文以内陆核电站发电原理为基础,考察污染产生种类及成因,探讨我国内陆核电站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思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秦山是中国核电的发祥地. 秦山核电一期工程是我国大陆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型,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1985年3月开工建设,1991年12月并网发电.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两个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和秦山核电三期工程两个70万千瓦重水堆核电站先后于2002年至2004年建成发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核能发电的优点及世界核能发展现状。目前,核电的建设和运行技术已经成熟,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核电的建设势在必行。文中着重阐明了核电站与海洋生态系的关系,因为核电站必须兴建在沿海或沿江地区,所以要特别考虑热污染、氯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对生态系的影响。最后指出核电站与海洋生态零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以及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核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能源.到目前,世界上已有400多座核电站在运行.在我国,标志着核电事业起步的秦山核电站,已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成功;现在,由两台装机90万千瓦的进口机组组成的大亚湾核电站也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计划于明、后两年先后发电.由此看来,核电事业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今后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一、我国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从能源需求看,发展核电势在必行.但鉴于发展核电会伴有放射性物质的产生,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我们对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是"积极支持,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就是为开发新能源,大力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浙江和广东核电站正在兴建.其它几个核电站也在加紧筹建,这标志着我国核能利用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核电,在我国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有条件。正如李鹏副总理指出:“我国发展核电有很多条件,第一,有一定储量的核资源;笫二,有发展核能的基础,包括技术、装备和经验等,有一支强大的核技术队伍;第三,有发展核电的需要,煤和水电分布在不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区缺少能源,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54年首座核电站运行开始,核电建设曾有过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全球有四分之三以上核电站在那个时期建成,彼时核电建设的门槛是技术、资金和制造水平。除了美国、法国、前苏联等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是绝无能力涉足的。时过境迁,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转移,似乎降低了核电建设的难度。但是,建与不建的争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公众对核电及核安全的认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分析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核电营运单位提出建议。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调查985名公众,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超过2/3的调查者表示不能了解到或很难了解到核电相关知识;半数以上公众表示对核风险存在焦虑;公众支持国家建设核电站但又不愿意核电站建设在自己的居住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对于核能的认知度、焦虑度、信任度、接受度存在显著影响。结论表明,公众对于核风险的焦虑程度比较高,且不同人群对核能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