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晓星 《环境保护》2013,41(15):41-42
当前,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了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道"绊脚石",亟需解决,越早防治处理,越早受益,花费的人力物力越少。针对目前我国"垃圾围城"的困局,需要通过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寻找切实可行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垃圾处理解决方案,早日建立科学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4,(19):16
当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面临垃圾不断增长、"垃圾围城"的问题,在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垃圾问题愈发严峻。科学妥善安全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清洁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是事关环保和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垃圾焚烧作为缓解城市垃圾处理压力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减少垃圾体积,彻底消毒,还附带发电的作用,是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的常规方式。然而在我国,公众长期以来对垃圾焚烧的抵触情绪使得垃圾焚烧在争执中艰难前行,因垃圾焚烧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不断,垃圾处置陷入重重困局。对此,亟需创新理念,完善相关技术,严格执行新的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注重前端分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科学手段引领垃圾焚烧走出发展困局。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垃圾围城"困局的不断加剧和公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如何有效清洁处置备受瞩目。我国固废处理总体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我国的固废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正在逐步进入固废资源化发展阶段。但也不得不正视我国固废处理技术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固废处理面临公众关系难以处理、定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沈立 《环境》2013,(9):18-20
纵观当下世界,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局,没有谁敢承认自己是真正的赢家。正因如此,成功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中国垃圾填埋难以为继,垃圾焚烧则四处碰壁。而垃圾回收在很多地方的现状是:居民没有分类意识,垃圾分类步履蹒跚,明明可以作为肥料甚至产生更大经济价值的垃圾被简单地送进填埋场或焚烧炉,成了环境的杀手。因为制度性的匮乏,我国甚至成为世界垃圾推销的首选地,各种洋垃圾汹涌而来,令垃圾问题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5.
郑大成 《环境》2013,(9):14-17
"垃圾围城",城伤几许?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形势,各地纷纷吹响向垃圾进击的冲锋号。《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历史性地首次超过50%,但与此同时,"垃圾围城"等"城市病"也已开始同步蔓延。为了突破城市垃圾的包围圈,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向垃圾宣战,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战果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202个大、中城市产生2亿多吨生活垃圾。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窘境,实行垃圾分类,有助于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对提升生  相似文献   

7.
简讯     
《环境工程》2011,29(6):81-81
多家环保组织联名支持"绿房子"垃圾站。近日,北京首个市民自费建的社区垃圾分类处理站"绿房子",由曾赴日考察的民间环保人士驴屎蛋(微博)建成。全国的环保NGO也将加入这个解决城市垃圾围城困局的体系。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微博)等环保组织,向全国环保NGO发出联名倡议,号召参与这一垃圾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现象日益突出,中小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符合国家政策和现实需要。充分认识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困境,在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主体协同、处理体系等角度,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国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玫 《环境保护》2016,(11):58-60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破解我国"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备、产业链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文章分析指出物联网可以提供的技术支撑能力,第三方治理可以创造渠道的多样性,因此,物联网+第三方治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产量暴增,大量建筑垃圾露天堆存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怎样妥善处理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应对的问题。本文因我国目前突出的"垃圾围城"问题而引发思考,明确了建筑垃圾定义及产生来源,通过对上海市建筑垃圾组分分析,认为建筑垃圾的出路在于资源化;同时通过与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已有经验比较,结合我国国内具体情况指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问题,认为只有发挥政策的引导、技术的研发、资金的支持和规划的配合的共同作用,才能解决建筑垃圾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呈现出多发性、普遍性等特征,现有研究表明,我国600多座城市中近三分之二已经或即将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生活垃圾是城市垃圾污染的主要元凶,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尤其突出大大增加了治理难度和成本,对传统的以行政机关直接管理为主的生活垃圾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在生活垃圾治理领域内引入社会主体,形成由政府集中监管、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管理的城市生活垃  相似文献   

12.
垃圾是现代城市的"难言之隐".城市再发达,都必须认真面对垃圾问题,如果不能管理好垃圾,垃圾迟早会让城市难堪.一些城市"垃圾围城",垃圾露天堆放,填埋、焚烧导致二次污染,垃圾扰民等等,折射的是城市管理者缺乏垃圾治理的科学政策、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4,(8)
正"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句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我国许多农村的环境现状,"垃圾围村"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全国各地为此纷纷出台各种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规划政策,推出各类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力图打破"垃圾围村"的窘境。这些举措能否破解农村面临的垃圾困局,请看本期每月聚焦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正"垃圾围城"是很多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尴尬局面。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世界难题"。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垃圾革命将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垃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近两年来,我国从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固体废物治理等方面,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  相似文献   

15.
刘欣  王君燕 《环境工程》2021,39(12):193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垃圾随意堆积或填埋,使得大量非正规建筑垃圾堆积场出现,“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研究建筑垃圾的空间布局现状与对策对于我国建筑垃圾空间布局优化发展十分重要。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基于谷歌地球与GIS软件识别非正规建筑垃圾堆放场地的个数、地理位置、面积以及与居民点和河流的距离等信息,得出垃圾分布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的点位、分布及高程等空间布局特征,厘清非正规垃圾场空间布局问题,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提供参考,降低“垃圾围城”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为处理"垃圾围城"的状况,介绍了生活垃圾细分的现状,而且总结了学界有关垃圾分类处理事件的各种探究.垃圾分类处理不只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更加要求公众、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制定整个社会统一参与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3,(9):8-9
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每年都会产生上亿吨的垃圾。如今,中国的城市规模日趋扩大、人口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却没能跟得上步伐,垃圾成为城市管理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相似文献   

18.
董玥  梅凤乔 《环境工程》2017,35(8):112-115
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在充分考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能力以及垃圾处理可行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以干湿分类为基础,并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于此分类体系,对既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化调整原则。最后,以郑州市为例,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并证明了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垃圾资源化率和减少填埋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工厂化流水线,对生活垃圾进行人工分拣,使资源各尽其用,是解决我国目前垃圾围城、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最佳途径,同时可以吸纳大量人员就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排出量也在快速增长,如何应对和处理建筑垃圾所带来的"垃圾围城"困境,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必要性、紧迫性,指出了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广州市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