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矿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煤矿人因失误事故致因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出相关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关联理论,根据国家安监局近十年煤矿事故统计数据,对煤矿人因失误事故影响类型进行了分析。以煤矿事故发生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作为参考指标,计算和分析行为失误致因、个人违章、组织管理失误等十项主要与煤矿人因事故相关的灰色关联度,进而推算出这些因素的灰色关联序,确定出导致煤矿人因失误事故的关键因素,最终得到煤矿人因事故与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化分析结果。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煤矿人因失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说明人因失误与各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对煤矿人因事故主致因机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煤矿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05—2014年我国部分煤矿事故致因,选取煤矿员工个体、组织管理、群体、领导、环境5个方面,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结合灰色系统理论,衡量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同人因事故的作用程度,以辨清其内在动态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途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组织错误研究是人误研究的新方向,它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本文在总结组织错误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组织错误理论的定义进行重新梳理,分析了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组织行为,揭示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常见的组织错误问题及其危害,提出防控途径和措施,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因组织错误而导致的煤矿事故,加强煤矿的组织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文中指出了不健全的制度、不规范的培训、不系统的管理、不合理的奖惩等是煤矿存在的主要组织错误,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从深层次着手,多角度进行管理,力争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为研究下一步煤矿安全管理中各种组织错误的发生演化路径及其规律,揭示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中组织错误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煤矿事故的不可重现性决定了事故原因的调查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何通过事故发生后的相关信息提高事故深层次原因调查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将HFACS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以煤矿事故HFACS分析结果为样本,通过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建立人因的贝叶斯网络因果图,进一步利用最大似然估计算法确定了煤矿事故人因的贝叶斯网络参数。最后,以双柳煤业顶板事故的调查信息为证据推理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提高事故原因调查的准确性,从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受多因素交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和DEMATEL法耦合的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实证分析方法。首先依据铁路行车人因事故认知行为模型,从感知、决策、计划和执行4个过程分析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综合运用信息熵和DEMATEL法构建关键因素量化识别模型,利用中心度和原因度两个参数分析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2008—2013年铁路行车人因事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车操作人员相关情形记忆失误、情景诊断失误、未严格执行操作规则和采取错误行动是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发展的特征对系统中人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该系统中人因事故的防范采取基于多米诺骨牌原理的对策已难奏效 ,而须采用技术手段、组织手段、文化手段融为一体的纵深防御策略。笔者提出并建立了一个主动型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模型 ,它包含 5个阶段 :方针确立、预测分析、事故减少策略、运行、反馈 ,突出主动去探查与辨识可能的人因事故 ,并采取技术、组织和文化相结合的措施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的关键人因,通过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煤矿(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Mine, HFACS-MI)改进模型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监督行为、组织影响和企业外部因素5个层次系统地分析65起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并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外部管理、组织过程、监督不充分、个人因素、技能差错和违规是导致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HFACS-MI改进模型上下层级的人为因素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主要的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致因路径共有5条,其中“外部管理因素—组织过程漏洞—监督不充分—个人因素—违规”是最关键的致因路径。改进的HFACS-MI模型可以有效分析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人因因素。  相似文献   

8.
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致因要素及其管理者和员工责任,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分析指出,员工应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机和环的不安全状态负主要责任,其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行为因素;管理者应该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负主要责任,其不良管理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根本行为因素;存在从不良管理者行为、到不安全员工行为、再到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只有优化管理者行为、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并监控机或环状态,才能从根本上切断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逐渐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的发生机理和理论模型,事故致因链是其核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路线。通过对古典事故致因链的代表: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及现代事故致因链的代表:行为安全"2-4"模型的原因定义、组织概念的引入、链条逻辑关系、事故预防策略等多方面的比较,并应用于一起真实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发现行为安全"2-4"模型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因果连锁理论的优点,更是改进其缺点,在对我国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中更加有效,且在各层级均可找到事故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依据人因可靠性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煤矿生产系统的特点,提出了观测可靠度的概念,确立了一系列便于统计和赋值的人因可靠性评价指标。针对人因失误事件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以及数据的不完整性,利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学习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煤矿作业人员人因可靠性评价模型。对于岗位工龄短或有效记录不足的煤矿作业人员,利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人因可靠性评价,经过实例验算证实了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