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硝酸盐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系统和大型工程 ,探讨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增加是氨氮生物硝化的结果 ;处理系统启动中硝酸盐氮变化率的变化反映了两类硝化细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的协调关系以及生物膜的成熟过程 ,启动结束时硝酸盐氮变化率趋于 1.0 0 ;稳定运行阶段各工况下处理系统硝酸盐氮变化率均在 1.0 0附近 ;水源水中少量的有机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氨氮硝化过程无明显影响。硝酸盐氮变化率是描述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系统氨氮硝化状况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湿地水质与水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质与水生物间关系是湿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可为湿地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白洋淀湿地设置14个采样点,选取9个水质因子、4类11个水生物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水质和水生物相关性显著,前两个排序轴水质与水生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和0.821,特征值分别是0.862和0.059.DO、NO3--N、SD、TN和TP是影响水生物的主要水质因子,第一排序轴与NO3--N和DO显著正相关;第二排序轴与SD显著正相关,与TN和TP显著负相关.比较可知,NO3--N、DO对浮游动植物影响显著,特征值占主要水质因子总特征值的89%;SD、TN和TP对底栖动物及大型水生植物影响大,特征值占主要水质因子总特征值的94%.  相似文献   

3.
废水的硝化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硝化作用是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硝化作用的生化反应、硝化细菌的类群、硝化反应动力学和影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溶解氧、pH、温度和毒物。  相似文献   

4.
废水生物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分段进水生物脱氮3种污水生物脱氮新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并对每一种工艺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水预处理氨氮降解试验,利用考虑最小基质浓度的Michaelis-Menten方程,采用Matlab优化工具函数curvefit,拟合得出原水生物硝化氨氮去除速率动力学模型;同时使用symbolic工具包中的solve函数对多级完全混合式原水生物预处理硝化反应器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模型计算值与实际中试运行效果较为一致.进而利用GUI系统,采用Matlab系统开发出微污染原水生物过程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运行参数选择和设置、实时仿真、效果预测和动力学参数修改等功能,可方便应用于工艺的设计、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旅游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的想法.开展实验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讨论了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在景区的具体适用情况,证明其前景是光明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未来新能源-乳化油(Orimulsion)性质作了简介,着重论述了Orimulsion物化性质,包括在水体中的扩散行为以及对水生物的影响,并展望了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受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微型后生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实验、生产性装置调研、生物培养和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性试验等手段,考察了受污染源水处理中微型后生动物种类、分布、演化规律,探讨了微型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研究了苔藓虫和椎实螺对源水生物处理的影响以及对后续常规处理和供水安全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微型后生动物对污染源水的生物处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苔藓虫和软体动物作为源水生物处理的特有后生动物,容易在生物膜上生长并对水质净化有一定促进作用.苔藓虫的死亡残体和虫体溶出物的毒性很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少量椎实螺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物膜稳定;大量存在可啃食生物膜,影响除污效率.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水资源短缺现象也变得异常严峻,直接影响到了日常用水。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各地方政府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开展蓄水储水工程,实施南水北调项目。从短期效益来看,它确实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但是其资源的开采和水库的建立却是以破坏生物资源为代价的。据调查统计,我国水库建设流域的生物种类和生物数量都在持续减少,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水生物的发展,也影响了生物链的健康协调,不利于生物资源的多样化繁殖。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各地区在水库建设和实施调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掌握流经地区的生物现象,在保证水资源有效供应的基础上要切实考虑环境生态问题,保证经济和生物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的蓬勃开展,放射性废水的数量将与日俱增。放射性废水中通常含有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而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后,一部分可能被水生物所吸收或被河床、泥砂吸附,而其余部分仍留在水中。许多水生物、农作物等对放射性物质具有很高的浓集作  相似文献   

11.
热污染对陡河水库鱼类及其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表明,热污染对水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温的频繁变化、水平和纵向上温差明显以及改变水生物的群落结构.寄生虫感染率增加,冷热冲击对胚胎发育的危害和浮游生物群落变化形成的饵料基础是影响鱼类数量和生长的重要因素,鱼类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特点则决定着对各种变化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废水生物处理的特点和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发展概况,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新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列举了一些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标化模糊综合评价生物指数法,对临江河水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评价,为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水和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脱氢酶活力评价生物污泥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以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为受氢体检测生物污泥脱氢酶活力的方法,并以脱氢酶活力作为一项评价生物污泥活性和废水生物净化效果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废水生物反硝化效果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反硝化是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中实现节能和真正脱除氮的环节。作者在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论述了反硝化细菌的生理特点及影响反硝化细菌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指出提高碳源的可生化性,改善碳源质量、改进反硝化反应器的环境和传质条件等是提高反硝化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环境负荷—ICI公司环境评价的新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英国ICI公司评价和报告环境状况的一种新指标-环境负荷,ICI公司将排放物对大气和水源的环境影响分为;酸度,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健康影响,臭氧层破坏,光化学臭氧层形成,水中氧消耗和水生物毒害,并确定了每种化学品对各类别环境造成影响的潜能因子;用每一种排放的重量和潜能因子相乘得出EB。根据EB值的大小,可知各种排放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氨氧化是废水生物脱氮研究的新领域,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环境条件要求高,探讨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综述温度、pH值、有机物、反应器构型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厌氧氨氧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在此主要介绍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系统工作原理及工艺特性,探讨了该工艺运行操作和设计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如进水流量分配比、溶解氧、污泥回流比、C/N比等,并且对分段进水最高理论脱氯率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中美淡水生物区系中汞物种敏感度分布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收集无机汞对中国与美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构建了脊椎动物(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和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及所有物种对汞的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和美国不同类别生物对汞的敏感性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各类生物及所有物种对汞的SSD敏感性分布曲线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中国淡水水生物种对汞短期暴露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the species)较美国淡水物种的阈值小,尤其是非节肢无脊椎动物,汞对美国非节肢动物的HC5值是我国对应物种的7.4倍.在保护95%的物种水平下,中国不同类别试验生物对汞的敏感性排序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节肢动物>非节肢无脊椎动物>鱼类;而对应的美国生物对汞的敏感性排序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节肢动物>鱼类>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另外,中美所有节肢动物对汞的敏感性要强于所有鱼类和所有非节肢无脊椎动物.所以在使用所有物种推导水质基准时应考虑其中各类别物种敏感度分布的影响,且需要注意采用美国淡水水生物种推导的水质基准可能会对我国淡水水生物种造成"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公路工程对动植物群的影响及其减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娣 《交通环保》1998,19(1):40-45
公路工程会对自然界动植物和水生物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产生影响的场合.必须考虑到它们的间接作用以及对整个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后果.为保护环境,应当为公路工程选择合适的路线.在工程的规划初期即采取对策,其成本通常最低.如果在工程的后阶段才采取对策.则不但成本高.而且费时.建筑影响尤其重要.必须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