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家评审,已成为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依据方面的欠缺,从专家库的建立与管理到专家意见的形成和采纳,在操作上难免不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在分析这些现象的同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了对专家评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全东 《福建环境》1999,16(5):16-17
以福建省各环评单位参加优秀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8,(3):54-55
2008年2月,广东省环保局通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考评情况。2007年省环保局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162个,涉及环评单位40家。其中,经专家评审,报告书评分为合格的项目159个,占98.1%,没有项目评分达到优秀(85分以上),不及格的项目3个。  相似文献   

4.
《环境》2008,(3)
2008年2月,广东省环保局通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考评情况.2007年省环保局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162个,涉及环评单位40家.其中,经专家评审.报告书评分为合格的项目159个,占98.1%,没有项目评分达到优秀(85分以上),不及格的项目3个.  相似文献   

5.
概述环境影响评价中评审过程的含义、作用、原则、方式与步骤,介绍评审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的方法,并对中国的情况进行考察,指出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于1990年4月18日至19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主持召开了《永城矿区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预审会,国家环保局、河南省环保局、统配总公司河南公司以及来自煤炭、环保、城建、水利等行业的23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共33人参加了会议,并由19人组成了技术评审委员会,对河南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的评审。与会代表认为该《报告书》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资料丰富,重点明确,对矿区开发所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废弃物排放等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评价,并增加  相似文献   

7.
南京港务局新生圩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审会于1988年7月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江苏省环保局主持,南京市环保局、南京大学、南京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及交通部三航设计院等十个单位27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对“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讨论,并对现场进行考察论证,由专家评审小组作出了评审意见归纳如下: 一、该报告书总体设计思想正确,能抓住水、气、声等主要环境要素进行预评价,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一、法律依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服务范围内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与报告书的技术评估。三、所需材料开展技术评估的委托书、环评大纲及报告书。四、工作程序(一)环评大纲1.接受建设单位技术评估的委托;2.初审环评大纲技术文本,确定是否具备评审条件(如不具备,按初审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具备评审条件的,安排确定会议日程);3.会前2~3天邀请专家审阅技术文本,写出个人评审意见;4.主持召开专家评审会,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5.提出技术评估意见报开发处。(二)环评报告书1.参加专家评审会;2…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报告书文字简练的要求由来已久,但目前的现状与此要求相差较大。本文从围绕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目的、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图表的功能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赘述、提高文字功力等诸方面着手,探讨了实现环境影响报告书文字简练的途径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是控制或减少建设项目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措施。六十年代以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就使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后,特别是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颁布以后,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成为我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我国没有制定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收费标准,所以评价单位对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收费不统一,同一个评价项目不同评价单位收费额相差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许多建设单位对评价收费情况有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中国与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依据,评价范围,评价者与评价内容,中美环境法中均规定了该项制度、但美国法院判例也成为重要依据;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环境影响评价之评价对象的唯一限制条件是“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公众参与原则在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贯彻较好,美国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真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 (NEPA) requires that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FIS) be prepared whenever a federal action is considered that could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ctions include the issuance of construction or operating licenses for nuclear facilities and power plants, hydroelectric dams, or the diversion of water from rivers and lakes. An EIS is usually required if federal funds are involved.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nd U.S. Council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ve developed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EIS.An EIS is not a scientific report. It is a legal document whose primary function is its use by decision-making agencies in approving or not approving the proposed federal action. The EIS is also used to inform the public and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proposed facility. The NEPA process allows public input into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 EIS should be short and concise, analytical, conclusory, be written for a non-technical audience, discus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proposed facility, and examine the impacts of all alternatives to the proposed action. The EIS should identify all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at cannot be avoided.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in the EIS should be clearly stated and supported by discussions and data in the text and by references to show that the agency has made the necessary analys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urpose and contents of these docume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cedures used in the U.S.A., especially as they relate to nuclear power plants.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AERMOD模型,利用AERMOD模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下称《导则》)中的相关规定,对某城市集中供热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提出了明确规定,文章基于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事前评价的侧重点,提出公路网规划跟踪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二是公路网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的实时监督,并进一步提出了跟踪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层次分析法(AHP法)的特点及应用于规划环评的优势,并以太仓市沿江地区规划为例,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因素,建立了评价体系,对太仓市沿江地区规划的4个替代方案进行了比选,最后对拟定规划方案给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业,西方国家已经对环境分析(或评价)产生极大兴趣。对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美国,世界银行组织有关环境评价工作程序;环境评价的任务内容和实例,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地理学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关键。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认可,提高项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所做的规定还不能令人满意。借鉴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立法的先进经验,我们应当通过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协调好国家干预和公众参与、赋予公众提起环境诉讼的权利、加强公众宣传、保证信息透明等方式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特点和系统分析着手,提出了区域环境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组织结构 ,从而使GIS分析、评价、影响预测和决策支持融为一体,能更好地解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常遇到的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