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碳排放强度、以及山西省在全国的碳排放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的碳排放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山西省的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山西省城市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和室内空气质量现状,在山西省太原、大同、晋城和吕梁随机选取786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有检测意愿的86户居民进行室内甲醛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山西省居民室内空气质量安全认知得分15.37,得分率为51%;山西省居民平均室内甲醛浓度(0.197 mg/m3)超过国家标准(0.1 mg/m3);四市中太原市的情况最好.山西省居民在室内空气质量安全方面的认知水平和室内空气质量都不高,为保障山西省居民健康,应对山西省城市居民进行室内空气质量安全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由于PM2.5污染存在空间异质性与空间相关性的特点,因此探究PM2.5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PM2.5污染程度的影响因素,对于山西省协同治理联防联控有着重要作用.基于2008-2018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PM2.5年度数据,该研究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山西省PM2.5污染重心转移、污染的空间分布、空间关联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1)山西省PM2.5污染重心随时间不断移动,但一直位于晋中市;PM2.5污染存在空间聚集特征,但特征变化不明显.(2)时间上,山西省PM2.5浓度在2011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空间上,大致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3)山西省PM2.5具有明显空间集聚现象和空间溢出效应.山西省大部分南部城市处在PM2.5高-高聚集区域.(4)人口密度、规模以上发电量对山西省PM2.5浓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城镇率对山西省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传真     
《环境工作通讯》2011,(1):115-118
山西出台《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和山西省环保厅日前联合对外公布《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作为资源能源大省,山西产业结构偏重,增长方式粗放,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制约山西省发展的"瓶颈",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在阐述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估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省实际,提出完善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估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加大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评估的宣传力度、完善指标体系,增强可操作性、增加评估主体,引入专家团队、充分利用评估结果,由"自查为主"向"自查与互评兼顾"转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6-2017年山西省118个县域碳排放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对山西省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2006-2012年山西省县域碳排放量增长迅速,高碳排放区逐渐扩大;2012年之后各区县碳排放量较为稳定,且稳中有降。空间上,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呈中间高、东西低的分布格局;县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平等性和集聚性,表现为逐渐下降的特征;在局部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空间依赖格局,大部分碳排放高(低)的县域相邻,且汾阳市、孝义市、介休市和大同市城区存在“高碳锁定”效应。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对山西省县域均为正向影响,且产业结构的影响逐年上升;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山西省县域碳排放影响较小,且对大部分区县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分析山西省县域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各因素对不同县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可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政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资讯     
《环境保护》2012,(15):4-7
要闻7月16日,环境保护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签署《共同推进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协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山西省省长王君分别在协议上签字。7月16—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2012年环境部长会议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举行。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率团出席。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山西省2000-2016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与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选择生态赤字/盈余、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定量评估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2000-2016年山西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逐年升高;研究期间,山西省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足迹压力指数逐年升高,生态协调系数逐渐趋近于1,万元GDP生态足迹数值在逐年降低。2000-2016年山西省一直处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山西省因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越来越差,但资源利用率却在逐年提高,能源富集区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相当严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再生资源》2009,(4):44-44
为进一步推广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由山西省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会,日前正式成立。该机构旨在推动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深入企业、困区、社区调查研究,为全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并积极推广环保产业、环境标志产品、清洁生产和生态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调查了解了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及近年变化趋势,并深入分析、排比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2007年度山西省工业及生活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同时分析计算了各重点行业排放量及排放比例,得出了山西省各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排放规律及在全省二氧化硫排放中所占的比例。进而提出了合理的减排途径,并结合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八大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产能,最终确定并提出山西省二氧化硫"十二五"减排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以山西省5所高校学生为对象的调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性别、年级、专业性质、家庭居住地、体育消费、体育生活方式倾向等方面加以分析,意在揭示当前山西省高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突显健康合理体育生活方式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更好地促进山西省高校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良好心态的形成及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山西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其碳排放强度更是持续位于全国最高水平,分析山西省CO2排放影响因素,探究其发展模式,对于山西省的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基于STIRPAT模型,将山西省能源CO2排放的影响因素确定为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能源强度.在岭回归拟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山西省CO2排放驱动因素值进行预测,以提高能源CO2排放预测的准确性,并结合情景分析方法,为山西省的CO2减排设计了10种不同的发展情景.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山西省CO2排放影响最大,其次是城镇化率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②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能源强度和人均GDP等因素对山西省的CO2排放影响不大,但能源强度对CO2排放的抑制作用不可忽略.③山西省CO2减排最佳的情景方案为适当控制人口数量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技术的革新、降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能源强度,并且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该情景下,山西省2020年的CO2排放量可以控制在5.16×108 t.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调查了解了山西省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及近年变化趋势,并深入分析、排比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2007年度山西省工业及生活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同时分析计算了各重点行业排放量及排放比例,得出了山西省各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排放规律及在全省二氧化硫排放中所占的比例.进而提出了合理的减排途径,并结合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八大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产能,最终确定并提出山西省二氧化硫"十二五"减排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赵民  艾亚民 《能源环境保护》1996,10(3):33-35,40
本文结合山西省煤炭工业的生产规模,分析了山西省煤炭行业水污染现状和特点,结合山西省2000年水污染控制目标及排污许可证工作的实施,提出了山西省煤炭行业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及有针对性的水污染治理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山西省城镇化特征入手,梳理了城镇化中的高碳问题,针对山西省的发展阶段和特征,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规划、推行绿色交通和建筑、倡导低碳生活等低碳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山西省CO_2减排压力巨大。针对目前山西省资源分布、利用及碳排放现状情况,提出山西省减排CO_2适用CO_2-ECBM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我省大规模减排。为我国实现CO_2减排的目标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景平 《环境保护》2013,41(5):32-33
山西省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针对山西大气污染特点,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控在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从优化能源结构、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改善空气质量,迎来三晋的蓝天白云。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焦炭生产基地和全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山西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为目标,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全省环境质量攻坚为抓手,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山西省排污权抵押融资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了山西省排污权抵押融资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整个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In VEST模型,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受到威胁源、土地利用类型对威胁的敏感度以及土地利用法律保护层等因素,利用生态环境十年遥感调查项目中山西省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价模型,以生境质量指数和生境退化指数两个指标代表生物多样性功能,得到山西省生境质量指数和生境退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山西省2000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草丛转换落叶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灌木林转换为落叶阔叶林,以及落叶阔叶灌木林转换为草丛等,这说明了山西省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较好,而部分地区由于人类频繁的活动,经过反复砍伐,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山西省2000年到2010年生境质量指数中,极重要和高度重要生境面积减小,中度和一般生境面积增加,生境退化指数极严重退化面积增加,高度退化、中度退化和轻度退化面积减小,说明山西省虽然近十年植被修复较好,但由于道路、城镇和工业用地等威胁因子的阻隔,生境环境质量有退化趋势,在山脉和河流周边,生境退化较缓慢甚至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20.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东北,太岳山东南麓,是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和山西省生态示范县、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县,以及全国首家以政府为单位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全县总面积1 967平方公里,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43公里,辖4镇3乡,总人口8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