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既有对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的回顾,也有对2023年工作的建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本文围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与成效,并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以“三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要点包括:第一,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重点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第二,对生态良好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主要通过批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开展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积极引导,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得到有效保护;第三,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主要是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防止重要自然资源开发时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重大破坏,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先,中共中央通过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改革方案、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等党内法规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进程。其次,环境法的立法专门化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一是填补立法空白,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7部法律。二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修改了《森林法》等19部法律。再次,传统部门法的法律生态化工作也取得了重大飞跃。“生态文明”理念成功入宪,《民法典》就绿色原则、生态破坏侵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作出了专门规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污染环境罪的刑档,新增了破坏自然保护地罪,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等两项新罪名;《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授予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等。此外,生态文明地方性立法在环境权、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作出了可圈可点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7):149-150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评分细则》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评分细则》出台背景是什么?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频发,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开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的先河。本文通过对立法背景、立法意义、立法作用、下一步工作重点的分析和梳理,为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立法尝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进行了总结和部署,肯定了成绩,提出了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生态保护、中央环保督察、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相关的重点话题,无数次出现在春天这场全国人民聚焦的两会上。是关注,是信任,也是期待。2018年,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答卷显示,过去一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2018年  相似文献   

7.
《环境》2023,(5):36-38
<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程度、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上通过的《昆明宣言》,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基因技术等对物种安全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流失等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  相似文献   

9.
王社坤 《环境保护》2023,(16):29-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基于各地在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民族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高质量的地方配套立法。地方配套立法应当遵循《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确立的生态保护第一基本理念。细化和补充《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已有规定是地方配套立法的首要任务;在细化和补充时,地方配套立法应当在准确区分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将原则性规定具体化;同时发挥地方立法的规则创制功能,弥补上位法的空白。地方配套立法还应当体现和回应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各地方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0.
历年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是分析政府工作重点、民众关切变化的一个窗口。回顾自"九五"以来的《报告》发现,生态环保工作经历了从归为可持续发展、融入宏观经济到成为重点篇章三个阶段,生态环保部分文字数量从"九五"期间的1.96%提升到"十三五"期间的5.06%(2017年占比6.38%,达到最高),关注点从资源综合利用到节能减排,再到现在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生态"一词平均出现13.2次,并产生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金句"(如蓝天保卫战等)。"十一五"以来,《报告》逐步涉及定量的目标和成效,前期主要讲污染物减排成效,2014年以后则聚焦污染防治,但总体定量表征指标缺乏。"十三五"以来,全国两会代表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明显增加。尽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态环境内容大幅缩减,但是从长远看,生态环境工作任重道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法国《生物多样性法令》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峰 《环境保护》2016,(18):73-76
2016年8月法国宪法委员会正式审查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与人文景观法令》(以下简称《生物多样性法令》),这是法国40年来对《自然保护法令》(《生物多样性法令》的前身)的一次重要修订。法令纳入了生态损害的概念,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外延进行了扩张,并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局,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相比法国,我国生物多样性立法过于分散、碎片化,不成体系,相关法律概念未能与最新的国际公约的发展相接轨。建议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立法进行更新及重新编撰,通过局部的法典化方法对其进行体系化。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12,(13):4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然而目前,人为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的消失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我国肩负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神圣职责。2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戮力同心,生物多  相似文献   

13.
新政     
《环境》2021,(2)
正《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出台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主要工作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全面落实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稳定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以及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世界的共识,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于2020年10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题确定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  相似文献   

15.
汪劲 《环境保护》2023,(16):18-22
青藏高原的特殊生态地位、价值和保护任务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立法定位。该法将生态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确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在衔接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适用的基础上,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确立了生态安全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风险防控基本制度;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实行了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特殊保护等特别制度措施。该法是科学立法方法的具体体现,为今后制(修)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和开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科学立法的范本。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2022,(3):68-69
<正>5月20日,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北京举办。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愿景。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主场活动并讲话,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等进行线上致辞和主旨发言。按照活动议程安排,在诸多国内外嘉宾见证下,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办的2022年全国中小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摄影绘画创意作品征集大赛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刘美红 《环境保护》2022,50(8):75-76
<正>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全球愈来愈强的生态危机感。在此背景下,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觉醒。《荒漠里有一条鱼》在阐释生态困境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反思,借助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对生态意识进行阐释,探寻不同社会群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坚守,挖掘生态环境、生态家园与人和自然万物之间的故事,借以审视人的生态意识,延展生态问题的阐释形式及阐释维度。该书由赵本夫著,  相似文献   

18.
X一01 9701917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现状与需求/薛达元…(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农村生态环境/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一1996,12(4)一37~41 环信Q一46 概述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立法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从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保护3个层次上阐明需要完善和加强法规建设的若干方面和需求。参4X一01 9701918认真贯彻大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做好研石山的自燃防治工作/顾强(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环境保护/煤炭工业部环保办一1996,10(6)一3~6环信X一134X一01 X593 9701919欧洲共同…  相似文献   

19.
子强  清治 《环境》1997,(10)
一天一个物种从地球上灭绝,对愚昧者、贪婪者来说是不屑一顾的事儿,可是对生物学家、对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社会学家来说可就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么多时间,我们不能再让时间、机会白白地逝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世界各国把《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陆续付诸实施之际,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编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环保局自然保护司负责同志认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当务之急,除了抓紧立法,必须按照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认真抓好三件事:  相似文献   

20.
通辽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结构完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具有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较强、过渡性区位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突出、生态类型与物种丰富、政府高度重视等优势;受到生态系统本底的脆弱、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粗放、水资源短缺,湿地资源总量急剧下降、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面临全球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国际新潮流、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和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建设全国生态屏障的战略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历史上经济粗放和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将对通辽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构成一定威胁。通辽市必须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