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及有机肥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堆肥化的概念着手,重点分析了影响堆肥化过程的因素,评判堆肥腐熟进程的方法,以及堆肥产品的特点。认为堆肥可作为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堆肥是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碳氮代谢是堆肥化进程中的主要生化反应。本文通过筛选出与碳氮代谢相关的微生物并制成菌剂添加到堆肥中,研究添加菌剂对堆肥化的影响,利用PCR-DGGE方法对堆肥化进程中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堆肥的生物菌群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但添加菌剂减少了堆肥的生物多样性,使有效微生物迅速成为优势菌群,从而促进堆肥腐熟。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与水葫芦联合好氧堆肥生物质组分分类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王英  董志颖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9):2531-2538
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水葫芦的堆肥化处理进行探索.利用自行设计的能量输入式高温好氧堆肥系统,以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组成——餐厨垃圾及餐厨垃圾+水葫芦混合物料为堆肥化对象,测定与分析了堆肥化过程中温度、有机质的变化规律,并分类表征了总糖、还原糖、淀粉、脂肪、蛋白质5种生物质组分的演变趋势.同时,借助C/N比值、CEC/TOC比值的变化及GI指数评估了堆肥的腐熟度.研究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小于8℃的情况下,与单一餐厨垃圾堆肥化处理相比,混合物料堆肥化升温更快(ld即达40℃,3d达52℃),处于高温堆肥化时间更长(8 d),堆肥无害化程度更高,有机质降解更迅速且降解程度高;而且,混合物料有助于提高总糖、还原糖、淀粉、脂肪与蛋白质5种生物质组分的降解水平.腐熟度评估结果表明,在约11d的堆肥化时间内,能量输入式好氧堆肥系统能够使单一餐厨垃圾堆肥达到基本腐熟,餐厨垃圾与水葫芦混合物堆肥达到完全腐熟.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发现,环保且经济的生物炭作为可生物降解废弃物好氧堆肥化的调理剂,可加快堆肥化进程且显著提高最终堆肥品质。该文综述了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炭对好氧堆肥化处理的影响研究,即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减少氨气的释放和总氮的损失,增强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并加快堆肥腐熟,吸附固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旨在优化生物炭应用于好氧堆肥化的工艺和提高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污泥堆肥化过程中重金属Cu、Zn、Cd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城市污泥中添加木屑调节C/N比,进行好氧堆肥化处理,研究堆肥化过程中污泥重金属Cu、Zn和Cd形态的分布变化,分析堆肥化对重金属Cu、Zn和Cd的钝化效果以及钝化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实验污泥经过54 d堆肥化后,污泥中重金属Cu、Zn和Cd的形态结构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且它们的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减少;Cu和Cd的不稳定态含量明显降低,Zn的不稳定态变化不显著,但堆肥化对重金属Cu、Zn和Cd都具有钝化作用,且钝化Cu、Zn与Cd所需的堆肥时间分别为18,6,26 d。总体而言,堆肥化有利于这3种重金属中生物有效性高形态的向低的转化,有利于堆肥污泥作为肥料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X一12(X)3仪巧肠固体废物堆肥化及堆肥添加剂研究进展/李国学(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2(X)3,22(2).一252一256环图X一巧 在综合了国内外几十篇文献的基础上,对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做了介绍,在堆肥的影响因素中重点讨论了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对近年来堆肥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做了初步的总结。结果表明了近年来堆肥添加剂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微生物接种剂、营养调节剂、膨胀剂(疏松剂)、特定目的调节剂等。其作用可以优化堆肥过程的环境条件,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堆肥化进…  相似文献   

7.
堆肥过程中的物料平衡与能量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在容器堆肥过程中,经过一次发酵之后,用于发酵的垃圾在重量方面的变化.同时阐明当堆肥容器不向外部环境损失热能时为达到堆肥无害化所需的温度,堆肥过程需要的能量及其分配情况.从量的方面揭示了用于堆肥化的垃圾中有机物的最低含量,从而为堆肥科研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控制因素和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堆肥化处理是城市污水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通过有效控制通风量、初始含水率、温度、C/N比、pH值和辅料的选择等影响因素,可以最终解决污泥的处置和利用问题,因此合理调整控制因素是污泥堆肥化处理的关键。国内外的腐熟度评价指标和方法很多,但目前仍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腐熟度指标,国内以李承强等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应用最为普遍,它把堆肥腐熟度指标划分为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腐熟度评价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评价指标的合理确定将为污泥堆肥产品的农田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厨余好氧堆肥中的氮素转化与氮素损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采用静态好氧工艺对厨余垃圾进行了堆肥化处理,实验结果反映了厨余堆肥各形态氮的转化规律及其氮损失的数量和氨挥发的阶段。堆制期间,厨余堆肥全氮、有机氮的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铵氮含量呈上升趋势,硝氮含量变化不大;堆肥结束后,厨余堆肥水溶性氮组分大量提高,堆肥有机氮90%以上以水溶态形式存在,水溶性总氮达到了堆肥全氮的81%;一次发酵前后,厨余堆肥全氮含量下降了26.3%,总氮损失率达50.0%。氨挥发是厨余堆肥氮损失的重要途径,氨挥发主要集中在堆肥高温阶段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10.
DNTS[二硝基甲苯磺酸盐,主要包括2,4-DNT-3-SO3-(2,4-二硝基甲苯-3-磺酸盐)和2,4-DNT-5-SO3-(2,4-二硝基甲苯-5-磺酸盐]是TNT (2,4,6-三硝基甲苯)红水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质,为研究堆肥化对土壤中DNTS的降解效果,采用有机废物堆肥方法,探讨堆肥化对TNT红水污染土壤中DNTS降解的可行性,以及温度、含水率和pH变化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废物堆肥能处理TNT红水污染土壤,在堆肥60 d内,5个堆肥体系(猪粪+木屑、猪粪+麦壳、污泥+木屑、污泥+麦壳和马粪+木屑)对2,4-DNT-3-SO3-的降解率为65.5%~88.4%,对2,4-DNT-5-SO3-的降解率为60.9%~100%.在第4天各堆肥体系的高温阶段(29.7~53.6℃),5个堆肥化体系中2,4-DNT-3-SO3-总量的49.5%~67.3%被降解,说明各堆体的中温-高温阶段对有机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堆体含水率随堆肥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堆肥第8天,外源补水至体系含水率为50%,猪粪+麦壳体系对2,4-DNT-3-SO3-的降解率从70.2%增至88.4%,说明适当的外源补水可提高2,4-DNT-3-SO3-的降解率.5个堆肥体系中pH均呈初期上升、后期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堆体pH始终保持在7.3~8.3之间.研究显示,5个堆肥体系中猪粪+麦壳体系对DNTS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88.4%和100%.   相似文献   

11.
堆肥处理过程中猪粪有机物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解猪粪堆肥过程中各种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并为判断猪粪堆肥腐熟度提供参考指标,进行42d的高温好氧堆肥.结果表明,堆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第10d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易分解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高温开始阶段呈上升趋势;腐殖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堆肥过程中有机物不断向腐殖化方向转化.在研究H/F变化时发现,它与判断堆肥腐熟度常用的化学指标(有机质、DOC)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易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也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源微生物(美商复合菌,MS;中加发酵菌,ZJ)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工厂化堆肥,在堆肥过程中,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及大分子腐殖酸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前期小分子有机酸含量,在堆肥后期又呈明显的降低趋势.而腐殖酸与胡敏酸则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堆肥过程中有机酸、腐殖化指数分析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的腐熟度,并且ZJ发酵菌优于MS复合菌,而2种外源菌混合接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对堆肥有机物质变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堆肥效率,利用生活垃圾,采用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微生物接种堆肥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336 h,与普通接种法(CK)比较,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TSCT)堆肥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依次降低6.37%、6.57%;而腐殖质(HS)、胡敏酸(HA)、腐殖化指数(HI)分别增加了8.61%、16.75%、18.40%.通过对胡敏酸分子元素组成分析证实,堆肥后,普通接种法处理胡敏酸分子中C/H、O/C依次增加8.33%、6.25%;而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堆肥中胡敏酸C/H、O/C依次增加了18.33%、11.48%.以上结果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可明显加快堆肥腐殖化进程,进而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14.
牛粪生物堆肥有机酸变化及对腐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外源微生物(发酵菌,EM)进行牛粪工厂化堆肥,堆肥期间,分析了小分子有机酸及大分子腐殖酸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前期小分子有机酸含量,在堆肥后期又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腐殖酸呈先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胡敏酸呈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富里酸呈一直下降的趋势。对堆肥过程中有机酸、腐殖化指数分析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提高堆肥的腐熟度,但与微生物添加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施用堆腐有机肥对水稻土中六氯苯脱氯降解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翠英  蒋新 《环境科学》2013,34(4):1583-1589
采用水稻盆栽实验,供试土壤为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分别设定对照及添加1%和2%堆腐有机肥的处理,研究施用该有机肥对六氯苯(HCB)在种水稻土壤中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并分析甲烷生成与HCB脱氯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8周之后,红壤性水稻土中HCB可提取态残留减少了28.6%~30.1%,乌栅土中HCB可提取态残留减少了47.3%~61.0%;水稻植株吸收的HCB及其降解产物量仅为土壤中HCB初始量的千分之几;HCB发生脱氯降解主要生成五氯苯(PeCB);由于乌栅土的pH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红壤性水稻土,HCB在乌栅土中的脱氯降解效率较高;在红壤性水稻土中和乌栅土中,施用1%和2%堆腐有机肥分别在第6和第10周后显著抑制PeCB生成,且PeCB生成速率在有机肥的2个添加水平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产甲烷菌在脱氯降解中的作用因环境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16.
静态好氧堆肥处理城市垃圾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生活垃圾的特点 ,设计出一种堆肥装置—好氧静态立式发酵仓。该装置具有控温、通风自控系统。用该装置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堆肥试验。对堆肥过程的温度、pH值、含水率、耗氧量和有机质等参数进行监测 ,表明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 ,堆肥产品的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和有机质VS含量明显减少 ;通过对堆肥的通风加热 ,能够加快堆肥温度的提升 ,加快堆肥过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生物调控对有机生活废物堆肥的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处理比对照处理提前1 d进入高温分解期,且高温(>50℃)持续时间为6 d,较对照处理的长3 d;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处理的pH值对照处理的偏低;EC值呈"M"型变化规律,微生物处理的EC值较对照高;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处理的胡敏酸E 4/E 6值都低于对照,表明添加菌剂有利于生活垃圾腐殖化;以发芽指数GI均大于80%这一标准评判,微生物处理比对照提前8d腐熟.  相似文献   

18.
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接种法对有机氮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通过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氮、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均在堆肥的前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呈较好的相关性.与CK(对照组)处理相比,在堆肥的后期,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依次为:10.67%、16.17%、7.17%、22.44%.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能减少堆肥中氮素的损失,堆肥产品施入土壤后,可提高土壤的供氮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有机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室内模拟堆肥试验,对不同畜禽粪便在堆肥过程中酸水解态氮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酸水解态氮呈现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且与堆肥前相比,堆肥处理后酸水解态氮占全氮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粪、鸡粪等家禽粪便更为明显,表明畜禽粪便经过堆肥处理后有利于氮素的保蓄;非酸解性氮占全氮比例的变化趋势与酸水解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反;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占全氮的比值在堆肥过程中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未鉴别态氮占全氮比例在整个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上述3种可鉴别态的酸水解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反.温度、pH值与氨基糖态氮变化趋势相同,这可能是影响氨基糖态氮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温度与酸解铵态氮、未鉴别态氮变化的趋势相同,可能是影响酸解变化的主要因素,pH 值与酸水解态氮、非酸解性氮变化趋势相同,可能是影响它们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堆肥过程水溶性有机物组成和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Leenheer的分组方法,用XAD-8树脂将鸡粪不同堆肥阶段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按极性和电荷特性分为疏水酸性组分(HOA)、疏水碱性组分(HOB)、疏水中性组分(HON)、酸不溶组分(AIM)及亲水性组分(HIM),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及红外光谱(FTIR),对各组分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肥DOM中HIM和HOA组分的含量分别为32%~44%和35%~47%,而HOB、AIM及HON组分之和不到25%,经堆肥后HIM组分含量下降,而疏水性组分含量增加.元素分析显示,堆肥过程N、C、S含量呈增加趋势,经堆肥后有机质H/C比降低,腐殖化率提高;~1H-NMR分析表明:HIM组分中烷基链烃的含量最少,支链最短,分支较多,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而HON组分的组成恰好与之相反,AIM组分结构类似胡敏酸,HOB富含含氮化合物.FTIR分析表明,HOA和HOB组分富含羧基、酯基和醇羟基官能团,而AIM和HIM除上述官能团外,还含有大量苯环官能团,HON组分富含脂肪族官能团,该组分官能团种类最多,经堆肥后,脂族官能团含量降低,苯环官能团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