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现状评价、对比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对许昌市"十二五"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国际国内研究背景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和重点,探讨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扬州市近几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文章从自然、经济、社会的角度,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2007年-2011年的扬州市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360 8增长到4.738 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也由"一般"变为"良好",总体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结果,可以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文章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而言不仅可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用于综合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首先确定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再根据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确定城市生态环境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恶化与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环境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已成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概念,阐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列举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并指出了现阶段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不足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3,自引:1,他引:102  
提出了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质量背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宜度需求三部分 组成,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级的实例研究,具体介绍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于人类的生存,因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评价环境质量必须有一个充分而全面和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生态环境自身的复杂性,从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环境质量就会有所不同。本文就资源型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可为资源型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焦作市2000年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由3个层次24个指标组成。对焦作市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单因素和综合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差,并存在一些主要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善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961—2014年中国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28 a,南方地区稍晚1 a,青藏地区提前2 a,所有地区均在主周期上经历了变大—变小—变大的过程。同时所有地区也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次周期变化。3)整个中国、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潜在蒸散发量的减少和降水量的增加,共同引起了干燥度指数的减小。在北方地区,年降水量的显著减小和潜在蒸散发减小引起干燥度指数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在青藏地区,潜在蒸散发的微弱增加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引起干燥度指数呈现显著减小趋势。4)中国干燥度指数在空间格局上和降水的分布相反,呈现出西北大、东南小的特征。北方地区整体干燥度指数偏小,但中部区域降水相对减少,蒸发能力增强,导致干燥度指数相对偏大。南方地区气温较高,蒸发能力强,但雨量充沛,是我国干燥度指数最小的区域。西北地区较为干燥,降水少,蒸发强,是我国干燥度指数最大的区域。青藏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以及东部地区较为丰富的降水量,使得干燥度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加,呈现西干东湿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5~2019年环境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华北地区平原城市保定市和山区城市张家口市PM2.5和O3变化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定市PM2.5夏低冬高,O3夏高冬低,日变化为午后单峰型,而张家口市PM2.5浓度低,日变化幅度较弱,冬季O3日变化为午后峰值和凌晨5:00左右弱峰值双峰型.张家口市冬季全天及春夏秋季夜间O3浓度显著高于保定市,甚至夏季出现夜间O3超标异常,最高浓度达到202μg/m3,反映了平原城市和清洁山区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变化的影响.PM2.5和O3在4~9月为正相关,11~3月为负相关;保定市PM2.5-O3相关系数日变化呈单峰型,张家口市为双峰型变化,凌晨和午后各有一峰值,华北地区平原污染区和高山相对清洁区,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和O3作用关系的日变化及季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云水化学特性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地区云水、雨水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989年与1985年相比较,市区雨水酸度变化不大,郊区(白市驿)雨水酸度略有增加;全地区云水酸度变化很大,1985年pH为6.15,1989年pH为4.56.化学组分分析表明,云雨水酸度增加,主要是水中酸性离子(SO_4~(2-),NO_3~-)浓度增加,碱性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的,并与大气质量变化,即SO_2浓度增加和飘尘量减少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The late star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Hong Kong wa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 Hong Kong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llaboration i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various governments were descrbed in parallel with the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Hong Kong. The developments of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is give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described. The joint projects in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carried out in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industri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within and without the university are given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 facing Hong Kong in development control equipment for small scale industries are discussed and areas of development identifie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in the monitoring assessment and co  相似文献   

15.
乌江流域东风水库沉积物中汞及甲基汞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东风水库水库沉积物中汞及甲基汞的时空分布特征,于春、夏两季对东风水库进行了采样,分别采用王水水浴消解-冷原子荧光法和萃取-乙基化结合GC-CVAFS法测定沉积物总汞和甲基汞的浓度。结果表明,春、夏两季东风水库沉积物的总汞剖面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水库沉积物甲基汞浓度表现为夏季略高于春季,中、下游略高于上游,但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并未像其他的水库一样在沉积物剖面中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DIS和CALIPSO level2气溶胶产品,通过统计分析多个气溶胶光学参数(光学厚度、消光系数、色比和退偏振比)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得出2007~2016年华东地区(27°N~37°N,113°E~123°E)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呈现出北高南低,平原高、山地低的分布特征.AOD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研究区域北部(31°N以北)AOD季节变化比南部地区剧烈.气溶胶消光系数(σ)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秋冬(春夏)低层σ较大(小)但随高度衰减较快(慢),2km以下北高南低.年平均色比(C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6~0.7,随时间有减小趋势.CR季节特征为4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一;4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平均退偏振比(PD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1~0.25,北部较大.PDR季节特征为5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5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从气溶胶组成来看,华东地区2km以下以污染沙尘为主;2~5km春季以沙尘为主,其它季节以烟尘为主;5km以上冬春以沙尘为主,夏秋以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17.
初论世界低硒带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根据作者所在研究组多年研究发表的数据、综合世界上有关环境和生物中硒的研究资料,分析了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硒在世界上基本一致的带状地理分布特征。提出世界上有一低硒带,这一低硒带以地球上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温带湿润、半湿润森林、森林草原带和地中海型自然地区为中心。并以原生地理环境低硒生态链所引起的人和动物硒反应症的分布为特征。从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环境中硒的区域分异在环境研究和评价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防治比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论文首先明晰了黑土及黑土区的概念与范围界定,将中国东北黑土区分为典型黑土区与黑土区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三大黑土区在成土条件,开发利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在自然条件上虽然三大黑土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我国东北黑土区由于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更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国外两大黑土区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比我国黑土区相对早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国外两大黑土区主要以风蚀为主,我国东北黑土区则是以水蚀为主,但风蚀面积也较大;国外两大黑土区在耕作制度、土地使用政策、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及科学试验等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措施,我国在这些方面还相对滞后。通过对国外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借鉴与思考,提出了我国东北黑土区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易富集于河豚鱼和螺类体内,在我国沿海食用螺类中毒事件常有发生。在我国近海采集螺类及河豚鱼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河豚毒素。2018年,在浙江和江苏近海织纹螺(Nassarius spp.)体内多检出河豚毒素,在福建宁德东风螺(Babylonia sp.)体内含量最高,为5.35 mg/kg。我国螺类河豚毒素污染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和江苏近岸海域,且春、夏季是毒素污染高发期;在山东近海偶有检出;在辽宁、广东、广西和海南近海未检出。天津和辽宁近海河豚鱼体内河豚毒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青岛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及环境效应,利用安德森采样器连续采集青岛近海2008年1~12月大气颗粒物分级样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其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并讨论其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NH4+、K+、Cl-、NO3-、PO43-、SO42-主要存在于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中,Na+、Mg2+、Ca2+、F-则主要存在于粒径大于2.1μm的粗粒子中.各离子的粒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NH4+、K+和SO42-四季均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而Mg2+和Ca2+则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两者均在3.3~4.7μm出现峰值;Na+在春、夏、秋3个季节主要存在于粗粒子中,集中分布在3.3~7.0μm粒径范围内,而在冬季则集中分布于0.43~1.1μm且细粒子含量高于粗粒子;春季Cl-在粗粒子中分布较多,尤以2.1~3.3μm范围内的最为突出,而其他3个季节均是细粒子比例明显偏高;NO3-春、夏两季在粗、细粒子中的含量各占50%,秋、冬季节均为细粒子占多数;PO43-夏季只出现在0.65~1.1μm以及>11μm的粒径范围内,粗粒子占95%,其他3个季节则是细粒子含量较高;春季F-在3.3~4.7μm出现峰值,夏季各粒径均未检出,而秋、冬两季粗、细粒子各占50%.K+、NH4+、F-、Cl-、NO3-、SO42-和PO43-受供暖期燃煤取暖的影响较大.K+和NH4+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峰值均出现在0.43~0.65μm粒径范围;F-供暖期在0.43~0.65μm和3.3~4.7μm粒径段出现峰值;供暖期Cl-的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在非供暖期,则出现在2.1~3.3μm的粗粒径段;SO42-和NO3-在供暖期和非供暖期的峰值均出现在0.43~0.65μm和3.3~4.7μm粒径段;供暖期PO43-的最大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在非供暖期其最大峰值出现在3.3~4.7μm粒径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