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皮问题引起的爆管事故严重威胁在用电站机组的安全生产。本文从某电厂#1锅炉氧化皮堆积引起的爆管事故入手,分析原因,并基于氧化皮剥落机理,探讨了氧化皮的防护、检测、清洗等技术,为电厂受热面管氧化皮的防治提供参考,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温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剥落堵管造成的爆管问题是影响电站锅炉正常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钢两种不同材质高温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生成原理、结构形式及剥落特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高频超声和磁技术检测两种高温受热面管内壁氧化皮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系统组成、适用范围及使用特点,以期为现场检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新投产的火力发电机组容量大、参数高,超,瞄界和超超,瞄界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力发电机组。随着机组参数的提高,锅炉过(再)热器管蒸汽侧氧化成为影响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超临界电站锅炉过(再)热器管氧化皮的形成原理和规律,分析了氧化皮的剥落模式及机理,探讨了氧化皮剥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氧化皮形成和剥落的对策,研究结果可对电厂氧化皮剥落问题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管道蒸汽氧化皮在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中的危害,分析了超(超)临界锅炉管道蒸汽氧化皮的成因,探究了氧化皮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氧化皮剥落引起的堵塞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超临界锅炉几种常用的铁素体钢及奥氏体钢高温换热管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得到了几种材质在运行中产生的氧化皮的结构特征和剥落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台报废压力容器进行超压试验的声发射检测和对 5 0 0多台压力容器现场声发射检验数据的分析 ,给出了现场压力容器检验可能遇到的多种声发射源的特性。这些声发射源包括裂纹、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焊接缺陷的开裂和增长、残余应力释放、氧化皮的剥落、结构摩擦、泄漏、风吹、雨滴撞击和电子噪音等。笔者对这些声发射源的定位、分布和关联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剥落而频繁出现的超温爆管事故,提出基于安全温度变化率的超临界锅炉运行控制技术。研究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厚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导出氧化皮剥落的临界温度变化率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式。以某600 MW超临界锅炉为例,结合工程安全裕度,绘制不同运行时间、材料、温度下防止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剥落的安全温度变化率控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锅炉的运行温度越高、运行时间越长,安全温度变化率就越小;应针对不同管材,采用基于最小安全温度变化率的均匀启炉、加速停炉、停炉吹管安全运行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电弧焊工艺中应用最广的是药皮焊条手工电弧焊,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蒸气和烟尘等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焊接烟尘主要来源于焊条的药皮。由于药皮含有多种元素,因而烟尘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镁等,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氧化锰。焊接烟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受热面管内壁氧化膜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该技术可对受热面管内壁氧化膜厚度进行快速、准确测量,适用于批量检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项技术在管壁金属层厚度测量、内壁氧化膜动态监测、当量温度计算以及炉管寿命预测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和分析。通过检测内壁氧化膜厚度,对高温受热面管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预测其剩余寿命,对于电站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指导检验检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火力发电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 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能迅速彻底氧化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废水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检测.自行构建了一套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连续检测废水TOC的试验装置.选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首先在p=24.0 MPa,T=380~440℃,m=1.0~20.0条件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通过试验初步研究了超临界水氧化温度与氧化系数m对TOC检测的影响机制,得出测试水样TOC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和氧化系数m的增加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稳;并得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化系数的增大,TOC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当m≥6.0,T≥420℃时,TOC几乎完全降解.测试水样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适宜检测条件为T=420℃,p=24 MPa,m=6.0,此时TOC降解率达到99%.同时,分别用岛津TOC分析仪(高温催化燃烧法)和SCWO-NDIR装置对葡萄糖和苯酚混合溶液的TOC进行了测定,两者的测定结果线性拟合关系较好,证明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测定TOC可行.  相似文献   

11.
周婷 《环境与发展》2020,(1):89-89,92
本文重点针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具体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了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相关方法来对抗生素废水进行处理,对各种处理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设备中进行有无Na2CO3参与的超临界水氧化五氯硝基苯对比实验,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实验流出液中Cr3+的浓度,分析判断不锈钢反应器腐蚀状况。结果表明,Na2CO3对超临界水氧化有机氯化物具有有效的防腐蚀作用,并探讨了防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五氟苄基溴对焦硫化铁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的还原性硫S2-、S2-2、S2-3、S8烷基化,对烷基化衍生物进行GC-MS表征,比较检测出的各种还原硫物质的生成量曲线与焦硫化铁的氧化放热曲线.结果表明,多聚硫中S2-2、S2-3是焦硫化铁氧化放热过程中的主要还原剂,其迅速生成与氧化是焦硫化铁氧化、放热并引发自燃的主因.根据生成的S2-n可以标识出焦硫化铁氧化及自燃的孕育程度,这有利于揭示硫铁化物氧化并引发自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主要为通风、抽放等物理方法,该类方法仍不能完全满足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安全要求。笔者提出一种治理煤矿瓦斯的新思路,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试图通过生物技术使瓦斯涌出量减少,防治煤矿瓦斯灾害。为此,对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机理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初步试验对甲烷氧化菌降解煤样瓦斯的效果进行了测定,从而对其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已有的对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应用甲烷氧化菌解决煤矿瓦斯危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内电解-Fenton氧化法对其处理过程中该染料的降解历程。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质谱仪等分析检测仪器对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的分析,并对各种谱图进行了解析,推断出了染料在内电解-Fenton氧化法处理过程中的降解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含硫原油储罐腐蚀产物发生二次氧化而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研究Fe粉硫化产物二次氧化的影响因素。试验以Fe粉为原料,与H2S反应制备Fe S;Fe S与空气接触一次氧化后密闭存放,设定不同的存放时间、温度以及控制不同的一次氧化程度,再分别进行二次氧化,考察这3个因素对二次氧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检测样品存放过程中单质S含量变化以及表征样品组成变化,来探究二次氧化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初次氧化反应生成的单质S能和剩余的Fe S反应生成自燃性更高的多硫化铁,存放时间、温度及一次氧化程度影响多硫化铁的生成量和活性;多硫化铁的含量和活性越高,二次氧化升温越剧烈,样品的自燃倾向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高温炉管是电站锅炉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工作环境为高温高压,在此条件下长期运行,其材料性能会明显下降,从而加剧炉管寿命的缩短,因此对长期使用的高温炉管进行状态检查和寿命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利用ODS2002氧化皮厚度测量仪及寿命预测装置,对山东某电厂高温炉管开展氧化层厚度检测,评估其剩余寿命,为电厂年度大修提供理论依据与...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进口亚临界锅炉三级过热器T91炉管失效事件,通过对其进行硬度、金相组织和SEM扫描电镜分析找出导致爆管的原因,并根据高温氧化皮厚度对其进行蠕变剩余寿命评估,结果表明该段T91管材爆管类型为典型长期过热爆管,炉管长期处于较高温度运行导致组织老化严重,力学性能下降,引起材料蠕变损伤,导致长期过热爆管,经计算其蠕变剩余寿命已达到寿命极限。本文对该锅炉防止类似事故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国内其他同在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服役的T9彳炉管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东安全生产》2020,(4):52-53
喷砂机是新型的表面处理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锁具、电子钟表、眼镜、五金工具、模具、玻璃、陶瓷、工艺品医疗器械等行业,可清除铸件毛坯、锻、冲压、焊、热处理及机加工零件的氧化皮、残渣和毛刺、玻璃立体雕刻、喷花等工艺。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方法。介绍了超临界水的性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原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