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铬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铬离子(Cr~(3+)和Cr~(6+))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抑制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Cr~(3+)日引入量分别在低于20mg/L,36—109mg/L和高于145mg/L时,厌氧体系分别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抑制(即引起产气率下降分别为低于20%、20—40%和大于40%);日引入Cr~(6+)浓度小于14mg/L,无抑制作用;36mg/L或高于70mg/L时,厌氧体系分别受到中度或重度抑制.单位污泥干重所允许承受Cr~(3+)和Cr~(6+)日引入量分别为低于0.1%(62.6 mg-N/kg)和0.04%(44.4mg-N/kg).在引入Cr~(3+)的情况下,维持厌氧体系正常运行的溶解态铬离子浓度应小于0.5mg/L,超过2.5mg/L时,体系受到重度抑制;在引入Cr~(6+)的情况下,允许浓度为 0.4 mg/L,超过2.8 mg/L为重度抑制.  相似文献   

2.
以深圳市发生水华的某景观湖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过氧化氢(H2O2)与硫酸铜(以Cu2+计)组合投加对水样藻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及对水样溶解氧、pH、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投药能显著抑制藻类生长,在处理第7天,组合投药A组(20 mg/L H2O2+0.2 mg/L Cu2+)、B组(10 mg/L H2O2+0.4 mg/L Cu2+)、C组(5 mg/L H2O2+0.8 mg/L Cu2+)的Chl a浓度分别降至对照组的58%、30%、18%。投加过氧化氢有助于增强硫酸铜的抑藻效果,A组Chl a浓度在第1天降至49μg/L,显著低于单独投加0.2 mg/L Cu2+的处理组(81μg/L)。投加过氧化氢有助于降低Cu2+投加量,B组抑藻效果与单独投加0.6 mg/L Cu2+处理组第7天数值相同。组合投药使水样溶解氧、pH值、浊度均显著变化,第7天时,溶解氧由17.5 mg/L降至8.7~13.3 mg/L,pH值由10.0降至8.5~9.2,浊度由200 NTU降至84~94 NTU。  相似文献   

3.
化纤废水中污染物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化纤工业对水域生态的长期效应, 首次在实验室研究了化纤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大型(Daphnia magna)生殖周期和繁殖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浓度低于6 mg/L 时, 对大型溞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7~10 mg/L时, 使首次生殖周期推迟1~2d, 使第二次生殖周期提前1~2d.对苯二甲酸浓度32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生殖周期基本无影响; 64~256 mg/L时, 使首次生殖周期均推迟1~2d, 第二次生殖周期均缩短1~2d.乙二醇浓度在1000 mg/L以下时, 对首次生殖周期无影响; 2000~4000 mg/L时, 推迟首次生殖周期1d; 浓度低于4000 mg/L时, 对第二次生殖周期无影响.乙醛浓度在5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6~10 mg/L时, 显著降低其繁殖数量, 分别降低38.3%~74.1%和12.8%~65.3%.对苯二甲酸浓度低于32 mg/L时, 对首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64 ~256 mg/L时, 降低首次繁殖数量62.9%~75.3%; 浓度低于16 mg/L时, 对第二次繁殖数量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32~256 mg/L时, 使第二次繁殖数量降低37.8%~78.1%.乙二醇浓度在500 mg/L以下时, 对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浓度在1000 ~4000 mg/L时, 显著降低首次和第二次繁殖数量, 分别降低32.3%~77.8%和42.2%~60.9%.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49-57
文章在重金属Cu胁迫下,通过水培实验探究了外源溶解性有机质(DOM)存在下不同浓度K~+、Na~+、Ca~(2+)、Mg~(2+)对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苔草(Carex cinerascens)吸收Cu的影响。在苔草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的30 mg/L Cu~(2+)浓度和缓解Cu胁迫效果最佳的1 mg/L DOM条件下,通过设置培养液中不同浓度的K~+、Ca~(2+)、Na~+、Mg~(2+)水化学特性,观察苔草水生根形态,分析苔草体内和水培液中Cu~(2+)浓度水平。研究表明,K~+、Mg~(2+)、Na~+浓度为20 mg/L,Ca~(2+)浓度为1 mg/L时能有效缓解Cu胁迫,使苔草水生根恢复生长。20 mg/L Mg~(2+)与不同浓度的K~+、Na~+、Ca~(2+)对苔草水生根形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苔草根系部分的Cu富集能力明显高于茎叶部分,富集能力顺序为浓度水平10 mg/L K~+5 mg/L Mg~(2+)10 mg/L Ca~(2+)20 mg/L Na~+,转运能力为浓度水平10 mg/L K~+5 mg/L Mg~(2+)20 mg/L Na~+10 mg/L Ca~(2+)。在不同水化学特性下苔草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Cu富集无显著差异(P0.05)。K~+、Ca~(2+)、Na~+、Mg~(2+)可能在水培液中与游离Cu~(2+)竞争,影响Cu-DOM的结合,从而改变溶液中剩余Cu~(2+)浓度。  相似文献   

5.
为使酸性矿井水总铁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要求,将中和沉淀与絮凝工艺相结合,分析了CaO、NaOH、PAC等药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总铁浓度为466 mg/L、Fe~(2+)浓度为15.6 mg/L、pH=3.04的条件下达到同等除铁效果,采用CaO作为中和剂的投加量少于NaOH;在单独投加1 200 mg/L CaO的情况下,pH达到7.43,总铁及Fe~(2+)浓度分别降至5.7 mg/L和0.06 mg/L,总铁去除率达到98.8%;选用CaO投加量为1 000mg/L情况下的中和沉淀上清液(pH=6.26)进行絮凝强化处理,当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mg/L和0.2 mg/L时,总铁浓度由11.8 mg/L降至0.28 mg/L。  相似文献   

6.
厌氧-混凝工艺处理造纸厂终端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用厌氧 -混凝工艺处理造纸厂终端废水的实验情况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废水从CODcr80 6 . 7m g/ L、BOD52 10 . 5 m g/ L、SS2 15 . 7m g/ L、OD4 650 . 35 0降至 CODcr6 1. 5 m g/ L、BOD52 7. 4m g/ L、SS17.3mg/ L、OD4 650 .0 11。实验结果表明对造纸厂终端废水的治理 ,本工艺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UAFB反应器富集培养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RT对厌氧氨氧化系统影响较大,当HRT为4 h时,系统出水NH4+-N、NO2--N去除率降至65%~60%,出水浓度则分别为15 mg/L、20 mg/L,表明过短HRT会导致含氮污染物去除不完全;HRT为6 h时,系统中NH4+-N去除率均在95%以上,出水NH4+-N≈1 mg/L。系统中NO2--N去除率均在92%以上,出水NO2--N≤5 mg/L;当HRT继续延长至10 h,去除效果无明显变化,出水NH4+-N≈1 mg/L,NO2--N≤5 mg/L,NO3--N平均5.6 mg/L。因此,在该研究中HRT为6 h效果最佳,总氮容积去除负荷为0.57 kg/(m3·d),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氨氮去除量、亚硝态氮去除量和硝态氮生成量之比为1∶1.19∶0.39。  相似文献   

8.
江苏某电镀有限公司每天产锌镍合金电镀废水约300m~3/d,采用Fenton预处理+重捕剂工艺进行处理。进水Ni~(2+)、Zn~(2+)、COD分别为9 mg/L、12 mg/L、180 mg/L,PH:11~12,出水Ni~(2+)、Zn~(2+)、COD可分别控制在0.3 mg/L、1.0 mg/L、70 mg/L以下,PH:6~9。Ni~(2+)、Zn~(2+)、COD去除率可达97%、93%、59%以上,出水可稳定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2标准。  相似文献   

9.
将布水装置优化后的新型内循环(IC)反应器应用于某山梨醇生产企业实际废水的二级厌氧生化处理,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调试阶段的结果表明:经过IC反应器的处理后,废水COD浓度由处理前的2 374~4 967 mg/L降至301~823 mg/L,COD去除率达81.4%~91.2%,COD容积负荷达8.1~13.7 kg/(m3·d);总体来说,当水力负荷增大时,COD容积负荷也相应增大;IC反应器的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基本控制在200 mg/L以下;厌氧出水再依次经过接触氧化池和絮凝沉淀池等配套工艺的处理后,COD降至80 mg/L以下,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厌氧/好氧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耦合脱氮除磷特性,以实际低C/N (约为3.5)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先通过调控进水C/N考察其对EBPR启动和聚磷菌(PAOs)富集情况的影响,再通过调控好氧段DO浓度考察其对系统脱氮除磷性能、SND率及碳源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为2.0mg/L,当进水C/N由3.2提高至7.5并降至3.8时,反应器出水PO43--P浓度由3.9mg/L逐渐降至0.5mg/L以下,且厌氧释磷量(PRA)由3.3mg/L逐渐升高至约30mg/L.此后,当DO浓度逐渐降至约1.0mg/L时,SND现象愈加明显,且其与EBPR耦合使得系统总氮(TN)和PO43--P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5%和94%.但当DO浓度约为0.5mg/L时,硝化过程进行不完全,亚硝酸盐积累较为明显,耦合系统中存在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DO浓度为约1.0mg/L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除磷性能.此外,当DO浓度由2.0mg/L降至0.5mg/L时,PAOs较聚糖菌(GAOs)在厌氧内碳源储存中的贡献逐渐减小(PPAO,An由30.3%逐渐降至20.2%),PRA降低约7mg/L.DO浓度为1.0~1.5mg/L最有利于系统厌氧段内碳源PH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序批实验的方法,直接接种厌氧氨氧污泥,研究了Zn2+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小于2 mg/L时,对厌氧氨氧化生物活性有促进作用,可增强微生物的脱氮效能;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在2 mg/L和4 mg/L之间时,脱氮效能无明显变化,说明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当进水Zn2+质量浓度大于4 mg/L,对厌氧氨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Zn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Zn2+对厌氧氨氧化的半抑制质量浓度(CI,50)为32.3 mg/L,NO2--N与NH4+-N转化比的平均值为1.28。  相似文献   

12.
金属离子及盐度对硝基苯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硝基苯废水处理反应器内的污泥为菌源,采用间歇反应的方法分别考察Fe3+,Ni2+,Zn2+,Al3+,Cr(Ⅵ)和Cu2+ 6种金属离子及盐度对硝基苯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Fe3+,Ni2+,Zn2+,Al3+和Cr(Ⅵ)可促进硝基苯的降解. 当ρ(Fe3+)为5 mg/L,ρ(Ni2+),ρ(Zn2+)和ρ(Al3+)为1.0 mg/L及ρ〔Cr(Ⅵ)〕为0.50 mg/L时,硝基苯的降解速率提高5%~23%. 当ρ(Fe3+),ρ(Ni2+),ρ(Zn2+),ρ(Al3+),ρ〔Cr(Ⅵ)〕和ρ(Cu2+)分别大于50,10.0,5.0,5.0,5.0和0.25 mg/L时,金属离子开始对硝基苯降解菌产生抑制作用,毒性顺序为Cu2+>Cr(Ⅵ)>Al3+>Zn2+>Ni2+>Fe3+. 硝基苯降解菌生长的最佳盐度为0.25%~1.00%.   相似文献   

13.
Fenton法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nton法深度处理难降解腈纶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反应条件,应用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 研究表明:初始pH由1.5升至6.0时,CODCr去除率由20.0%快速升至61.8%后再缓慢降至51.0%;c(Fe2+)由0.8 mmol/L增至10.8 mmol/L时,CODCr去除率先由2.5%增至58.0%再缓慢降至55.5%;c(H2O2)和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影响较小. 正交试验极差表明,CODCr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为初始pH>c(Fe2+)>c(H2O2)>反应时间,最优条件〔c(Fe2+)为7.20 mmol/L、c(H2O2)为0.16 mol/L、初始pH约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下腈纶废水生化出水ρ(CODCr)由308 mg/L降至103 mg/L,去除率为66.5%. 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中的类蛋白类物质完全被去除,大部分可见腐殖质类物质以及UV腐殖质类物质也被分解.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金属对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厌氧降解的影响问题,采用间歇试验法研究Ni2 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ρ(Ni2 )<5 mg/L时,Ni2 对2-CP厌氧降解表现出轻度促进,当ρ(Ni2 )为5~500 mg/L,Ni2 以抑制作用为主,抑制作用随ρ(Ni2 )的增加而增强.Ni2 对原基质及关键中间产物苯酚和苯甲酸的抑制程度表现为:苯酚>苯甲酸>2-CP;ρ(Ni2 )低时的驯化能有效提高厌氧污泥对Ni2 毒性的耐受性能,300 mg/L Ni2 对2-CP降解的抑制从驯化前的65%降至驯化后的21%.Ni2 对2-CP厌氧降解的抑制作用与污泥中Ni的截留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抑制浓度CIP值和方程αC=[1-(I/I*)m]/[1 (I/I*)n)]能较好地表征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受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氮动态变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准好氧和厌氧的垃圾填埋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渗滤液中ρ(NH4+-N),ρ(NO3--N),ρ(NO2--N)和ρ(TN)的动态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装入模拟装置的城市生活垃圾,经过12个月的降解后,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ρ(NH4+-N)和ρ(TN)显著下降,分别降至945和986 mg/L,下降率(分别为79.2%和77.3%)远远大于厌氧填埋结构;ρ(NO3--N)和ρ(NO2--N)变化波动较大,在第25~31周时,NO3--N与NO2--N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厌氧填埋结构中,ρ(NH4+-N)由初始的4 599 mg/L降至2 812 mg/L,ρ(TN)则降至2 859 mg/L,其降解效果远不如准好氧填埋,而ρ(NO3--N)和ρ(NO2--N)较低,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6.
李明璗 《环境工程》2018,36(2):66-69
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探究了污染物Ni~(2+)对生物除磷性能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Ni~(2+)对生物除磷性能的影响与Ni~(2+)的浓度有关,低浓度Ni~(2+)对生物除磷性能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Ni~(2+)抑制生物除磷。当Ni~(2+)的浓度由0增加至10.0 mg/L时,生物除磷效率由92.3%下降至12.5%。此外,Ni~(2+)同样抑制厌氧释磷、好氧吸磷、有机质去除和内聚物合成。微生物种群分析表明,Ni~(2+)能够减少聚磷菌(PAO)的相对丰度,增加聚糖菌(GAO)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7.
两种金属和两种农药对草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金属和农药对草鱼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草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96h的EC_(50)值分别为:Cd~(2+)0.078mg/L;Cu~(2+)0.17mg/L;丙体六六六1.0mg/L;对硫磷1.0mg/L。畸形症状呈现出草鱼胚胎卵黄囊水肿,心脏发育受阻而形成管状心脏、胚体弯曲(弯体)等。草鱼的不同发育阶段对金属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Cd~(2+)96h的LC_(50)值,胚胎为0.1—0.5mg/L;10日龄草鱼苗为0.34mg/L;120日龄草鱼种为8mg/L.Cu~(2+)96h的LC_(50)值,胚胎为0.3—0.5mg/L;10日龄草鱼苗为0.11mg/L;120日龄草鱼种为0.59mg/L.  相似文献   

18.
孔秀琴  梁锐振 《环境工程》2007,25(6):20-22,25
采用厌氧酸化+二级光合细菌(PSB)流化床的组合工艺对植物压榨发酵废水进行降解实验,一级流化床(PSB1)中填料为轻质多孔炭渣,二级流化床(PSB2)为活性炭,扰动方式分别采用机械流化和机械气动组合流化,稳定运行40d。结果表明,进水酸化12h后CODCr由80000~120000mg/L降至63000~95000mg/L,进而由系统出水回流稀释至8000~12000mg/L,进入二级流化床反应器,PSB1白天厌氧光照、夜间微好氧,PSB2白天微好氧、夜间好氧,停留48h,CODCr降至295.8~384mg/L,稳定实现96.2%以上的CODCr去除率,TN去除率为71.3%。  相似文献   

19.
采用预处理(H2O2热解+电催化)+生化(高负荷好氧+水解)处理制药厂高浓度蒸发浓缩废水。经过预处理原水COD可由810 000 mg/L降至650 000 mg/L,去除率为19.75%。稀释后的高浓度废水经过高负荷好氧+水解处理,在进水COD由500 mg/L逐步提高到超过8 000 mg/L,COD容积负荷4~5 kg/(m3·d)的条件下,生化整体COD去除率80%,进水COD为8 200 mg/L左右时,水解出水COD可以降至1 500 mg/L,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在进水中投加有机碳源(白糖),研究有机碳源对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对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当进水中COD浓度约为50mg/L时,即可导致系统总氮去除率大幅度下降,出水总氮去除率由不添加COD的87.8%降至76%,氨氮去除率由不添加COD的98.8%降至85%;当进水COD浓度上升至约100mg/L时,出水总氮的去除率由不添加COD的87.8%降至69%,氨氮去除率由不添加COD的98.8%降至77%;当进水COD浓度约为100mg/L时,并将调节槽曝气量由原来的0.4L/min增至0.6L/min,系统出水水质明显得到优化,总氮去除率恢复到未投加COD时的水平。有效地控制一体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有机碳源的量,能明显地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