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重建植被是露天矿复垦地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对快速恢复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矿复垦地油松-刺槐-柠条混交林、沙棘-刺槐-柠条-沙枣混交林和苜蓿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综合评价了这3种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肥力恢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养分含量均有增加,油松-刺槐-柠条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地.从以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权重计算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可知,油松-刺槐-柠条混交林IFI值最高.综合来看,对土壤重建效果最好的为油松-刺槐-柠条混交林,其次是沙棘-刺槐-柠条-沙枣混交林,再次为苜蓿.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国内外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应用了土壤学、微生物学、采矿学、农林学、环境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排土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排土场植被特征和植被恢复措施。排土场以保护为主。并通过比较不同生境、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主要复垦植被的影响,以及主要复垦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平庄矿区露天煤矿人工植被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体植被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太堡矿南排土场滑体整治模式,通过植被减少滑体侵蚀及水土流失,改善了滑体的生态景观,对滑体安全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1993~2002年定位观测调查,确定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的8个致灾因子:暴雨强度、地表物质组成、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容重和非均匀沉降。与自然地貌相比,非均匀沉降和容重是影响排土场水土流失的特殊致灾因子。致灾因子的确定对认识排土场水土流失危害特征和机理,建立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对我国相似地域大型工程新造地的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抚顺西露天矿排土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分析了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地下水、空气、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复垦前排土场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地下水为高矿化度、高硬度的硫酸盐型水;排土场土壤贫瘠,无发育层次。结构不良,保水差,有机质含量低。重金属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生态恢复宜种植耐干旱、耐贫瘠、改良土壤、固坡护土的植物。西排土场的环境现状分析研究,对探索矿业城市生态恢复整治途径与土地复垦规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露天采矿形成的排土场在采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之后,排土场上的生态效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植被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改善了排土场小气候,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矿区的环境质量等,并使矿区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配置土壤水分垂直动态研究,阐述了不同植被配置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9种植被配置类型的土壤台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幅度有差异;原生植被处的土壤水分利用层厚度大于人工植被。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配置土壤水分垂直动态研究,阐述了不同植被配置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9种植被配置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幅度有差异;原生植被处的土壤水分利用层厚度大于人工植被。  相似文献   

9.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表层岩土的径流特征与复垦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针孔式小型人工降雨机,分别模拟山西塞北高原90~60min,60~45min,45~30min,30~15min各时段降水量极大值,探讨大型露天矿排土场各种排土工艺下地表岩土的径流特征,以指导排土工艺和复垦种植。  相似文献   

10.
安太堡露天煤矿1993~1998年土地复垦试验结果表明,在排土场逆境条件下,刺槐可以正常生长.坡度、坡向、地表物质组成和植物配置模式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在阳向坡、避风处生长良好.黄土母质有利于1年生刺槐的生长,岩土混排则更有利于2年生以上刺槐的生长.刺槐与草混交抑制刺槐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庆石化总厂小型硫磺回收装置冬季运行状况,对影响冬季运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实现了装置冬季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油厂化验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从火灾爆炸、中毒、腐蚀、触电、机械伤害、人员、储存场所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二百方子洪泛区湿地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洪泛区温地土壤一植物系统氮含量变化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百方子湿地土壤氮素含量与月平均风速、月日照时数和月蒸发量的关联性较密切;芦苇地上部分氮素含量与月日照时数、月蒸发量和月平均风速关联较密切,而芦苇地下部分氮含量则与月平均降水量、月蒸发量和月平均气温关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4.
以磷酸钙盐的形式从污水处理厂回收磷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难以替代的有限自然资源.磷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从污水厂回收磷在世界各国逐渐兴起,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以磷酸钙盐的形式回收磷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以磷酸钙盐形式回收废水中的磷,优化磷回收过程相关工艺控制条件.结果表明,pH值和Ca2 浓度是磷酸钙盐回收的关键因素,最优值分别为10和6.68,磷回收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采出水水质及其对土壤和植物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是优质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但在其开采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以及其相应的评价与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文章从煤层气采出水中的元素种类及其形态变化、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等方面综述了不同区域煤层气采出水水质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层气采出水灌溉土壤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pH变化;一些元素及离子可能导致土壤发生盐化和钠质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植物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优势种的改变等。针对不同区域煤层气采出水的相关水质状况以及其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修复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该领域需要加强研究的方面,以期为未来合理、安全地利用煤层气采出水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村煤矿是潞安矿业公司的主要生产矿之一,年实际生产能力3 Mt,年排矸石量0.3 Mt。近年来,该矿矸石场的后续堆存量严重不足,目前已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由于受征地、环保等因素的制约,在矸石堆放场地的问题上一直未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鉴于上述原因,潞安矿业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项目的评价是露天矿项目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特别是露天煤矿开采项目后评价还没有全面开展.本文研究了露天煤矿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即分析了露天煤矿后评价的方法、构成、重点、内容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有着的丰富的荒地资源,通过对河口区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表明,其盐生植被与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相关性明显。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种植种类逐渐减少,群落总盖度降低,而耐盐强度大的翅碱蓬逐渐成为优势种。利用盐生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优势植物叶的氯硫比,可以指示土壤含盐量,为盐荒土壤的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寒冷地区小型硫磺回收的设计特点,包括选用一、二、三级冷凝器同壳、低噪音鼓风机;试生产中的改进经验,包括过程气用蒸汽夹套保温,带有硫封的被硫储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有煤矿企业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选取采矿工人收入、采掘工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原煤生产效率和采煤机械化程度影响因素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的影响,其结果可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