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造林对碳的截留:热带工业用材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温带地区相比,热带地区林木对碳的截留更快,这是由于其优越的气候条件所致,但是,热带地区碳的净截留量远比实际碳的同化量要少,因为大部分的木材基本上作为燃料被消耗了。另一方面,利用木材制砀氏、纸浆和胶合板等耐用产品不会巴把吸收的碳归还大气。在温带,作为工业原材料的木材资源极丰富,因此木材加工业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区,主要在西欧、斯堪的纳维亚和北美。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尽管具有适宜树木生长的优越自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实施一项以和可持续管理全部热带湿润淋为目标2的综合性计划所需投资作了估算。在20-30 每年为22.5亿美元。此基计划的中心内容包括向森林承租者按面积大小支付一笔由于贯彻森林可持续管理百使成本增加的补偿费。作者认为,对生产者励比来取商业性措施要有效得多。文中还提出了一种发展方案,这种方案以现有的组织为基础,将基本任务排成一个由支持监督和实施三者组成的三角形。所需资金机器人出口税中筹集,如征收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森林中碳的贮藏和固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级碳收支的研究为温室气体缓解的国家决策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基础。对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来说,与森林相关联的碳库和碳流是国家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有8.84亿hm^2森林,估计在其活生物量中贮藏有42.1PgC,腐屑中贮29.5PgC,林产品中贮有2.9PgC。在1988年至1993年期间,碳在活生物量中的贮量减少了0.5Pg,这是由于木材采伐、火灾和其它自然干扰的结果。被干扰的森林碳库  相似文献   

4.
热带和亚热带土壤中碳的含量,动态及贮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有关热带森林克伐的报告表明,发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森林砍伐的潜在原因格局深沉含湖不清,由于人们对特定背影下因子间的互作规律难以调查,所以跨国统计分析揭示不出这睦避。在这中情况下,对热带森林砍伐的定性比较研究应付 十分有用。利用这恶性循环 资料,依据一系列属性,我们对拥有热带森林的国家进行分类占了多利用布尔代数,探讨国家之间在森林砍伐过程中的相似性,建立具有相似过程的国家组合。这项分析说明非洲和南美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热带森林在全球汞循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45%以上,且能够贡献全球凋落物沉降汞的50%以上。然而,关于热带森林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匮乏导致了估算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全面细致的热带森林汞调查有利于构建更为精准的全球汞循环模型。本研究选取中国云南典型的热带森林——补蚌区域森林开展了5 m分辨率的土壤汞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研究,以及开展了相应的凋落物汞沉积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补蚌区域热带森林有着高达75 μg/(m2·a)凋落物汞沉积通量,但是土壤中汞的浓度仅为71±16 ng/g。方程模型结果指出,表层土壤汞浓度受土壤中碳含量的影响,表现出显著地正效应关系,但凋落物汞沉降输入则对表层土壤汞分布无明确效应。为了克服热带森林的高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建议凋落物采样达到14个/ha,表层土壤的采样应达到20~25个/ha时,能够有效地降低采样过程引起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结论强调了即使热带森林存在高凋落物汞输入,但其较快的物质周转促进了凋落物降解过程中汞的丢失,能够有效地减少热带森林中大气汞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乔木林固碳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安徽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为依据,对安徽省不同类型乔木林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种乔木固碳能力依次为: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不同发育阶段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过成熟林;不同优势树种组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不同优势树种乔木林固碳能力依次是:杉木林(马尾松林(杨树林;同时,得出相同龄组但不同优势树种或相同优势树种但不同龄组的乔木林固碳能力也不同,其中杉木的幼龄林固碳能力最大,达到19.75 t/(hm^2.a)。  相似文献   

13.
胡钰  丁斐  赵斌  金书秦 《环境保护》2022,(16):22-27
农产品碳标签是碳标签在农产品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农产品领域重要的碳信息披露工具。目前,我国农产品碳标签以地方自发实践为主,尚未形成完善的碳标签制度体系。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农产品碳标签对“双碳”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提出构建农产品碳标签体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构建的基本思路,并给出通过构建完善农产品碳标签体系助力农业减排固碳经济价值实现的具体建议,为将来农产品碳标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碳的贮存、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研究广州城市绿地植物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绿地碳的贮存、分布和固碳放氧能力的估算,探讨城市绿地对城市碳氧平衡的作用。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287150t和1058122t/a;植物碳贮量和净生产量中的碳量分别为1328649t和462624t/a;绿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量为2242788t/a。植物的光合作用固碳和放氧量分别相当于人口呼吸释放碳和消耗氧量的1.7和1.9倍,但远小于化学燃料燃烧放出的碳和消耗的氧量。如果广州城市绿地能得到适当的保护和改良,其对碳氧平衡的作用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生物碳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差异,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两种林分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18、28 a生杨桦天然次生林总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7.33、35.77、46.13 t/hm2,9、13、3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为21.97、34.14、55.62 t/hm2; 0~13 a,14~18 a,19~28 a杨桦林生物总碳贮量的年碳积累速率分别为2.10、1.69、1.04 t/hm2, 0~9 a,10~13 a,14~30 a落叶松林分别为2.44、3.04、1.34 t/hm2;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白桦和山杨,在10~25 a的年龄段,落叶松生长速度是白桦、山杨的1.63~5.83、2.26~7.87倍;华北落叶松的BCEF(生物量转化和扩展因子)和BEF(生物量扩展因子)随年龄和胸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白桦和山杨的两个参数则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在燕山北部山地,与杨桦天然次生林相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表现出更强的碳吸存能力,该地区大面积的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同时,使用生物量碳计量参数时应考虑树种、林龄和胸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碳收获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从收获预估的角度确定森林碳收获大小与林分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碳收获和碳收获表的概念.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设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典型标准地,调查测定获取典型样地杉木人工林样木各器官碳含量及碳贮量基本数据,基于相对生长方程以单株胸径、树高、材积为自变量建立杉木人工林单木碳收获量模型,以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密度指数和蓄积量为自变量建立杉木人工林林分碳收获量模型并编制其可变密度碳收获量表.经检验,所建立杉木人工林单木各器官碳收获量模型和林分碳收获量模型预估精度均达95%以上,且模型充分考虑了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对碳收获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在森林碳汇估测中具有应用价值.将所建立杉木人工林碳收获量模型应用于杉木人工林单木碳收获量及林分碳收获量预估,实例计算表明其预估精度较高,单木碳收获模型的相对误差仅为4.70 %,说明所建立杉木人工林碳收获量模型可应用于福建省杉木人工林单木和林分碳储量估计,从而丰富了森林资源动态预测内容,并可为森林资源监测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已建立的EPPML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对1995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被的年净初级生产力[NPP(碳量)]为1.332×106t·a-1,以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最高,分别为0.540×106t·a-1和0.428×106t·a-1.这2种林型是长白山面积最大、生产力最高的林型,其生产力的模拟结果对整个保护区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影响最大,前者的准确性决定了后者的可靠性.总的来说,模拟值不仅在整个保护区不同植被带和气候带的相对比较中是符合常规的,而且在与相当分散的实测数据的绝对比较中也是比较准确的.该保护区的植被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主要表现为植被碳量的增长,每年增长约1.058×106t·a-1.阔叶红松林的年碳量增长最大(0.452 × 106t·a-1),云冷杉林其次(0.339×106t·a-1)这2种林型对整个保护区的碳汇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它依次为:长白落叶松林、阔叶林、草甸、灌丛、高山苔原、岳桦林和高山流砾滩草类.1995年该保护区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碳量比凋落物碳量高0.169×106t·a-1,除草灌土壤出现有机质的积累,高山苔原和高山流砾滩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处于近似平衡状态外,乔木林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量均为凋落物量的1.5~2.0倍.  相似文献   

18.
19.
李娇  田冬  黄容  徐国鑫  黎嘉成  高明  王子芳 《环境科学》2018,39(9):4338-4347
在油菜/玉米轮作下,研究不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收益的影响,阐明秸秆和生物炭还田的固碳作用.在重庆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通过油菜和玉米两季作物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CS)、生物炭还田(BC)、秸秆+速腐剂还田(CSD)、秸秆+生物炭1∶1还田(CSBC)5个处理,测定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碳累积排放量,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从土壤呼吸碳排放、土壤碳库及作物碳库角度兼顾考虑农业成本投入,分析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固定、碳汇效应和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1)两季作物的土壤碳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对照(CK),其中秸秆直接还田(CS)处理和秸秆+速腐剂还田(CSD)处理显著(P0.05);(2)与CK对比,秸秆及生物炭还田均能提高两季作物产量与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增产1.49%~3.92%,NPP提高了4.44%~17.90%,且秸秆+速腐剂处理(CSD)的两季作物产量与NPP均为最大;(3)各处理(除CK外)均为系统净固碳量正值,表现为"碳汇";在油菜季和玉米季两季中,系统净固碳量最高的分别为秸秆+速腐剂还田(CSD,9.05 t·hm~(-2))和生物炭还田(BC,10.75 t·hm-2)处理,而碳排放量最低的均是生物炭(BC)处理,比CK减少62.69%~81.86%.(4)油菜季的秸秆直接还田(CS)处理的两季作物产投比最高,而两季作物的BC处理均会降低产投比,但其碳排放交易量最高(466.95~561.22元·hm-2).(5)两季作物的BC处理均会提高碳生产力(CP),而BC处理的经济效益(CJ)与生态效益(CE)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秸秆直接还田增加了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生物炭还田降低了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促进碳平衡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成因,从生态学方面思考促进碳平衡的方法。通过控制碳的源头入手,节能降耗,着力做好碳源的减法。通过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加强造林再造林,扩大森林植被,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大力做好碳汇加法。佐证了做好碳的“加减法”,对中国经济发展、加重外交谈判筹码,提升国际影响力、塑造国际大国形象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