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水 《环境导报》1997,(3):41-41
香港属水资源严重医乏的城市,主要依赖境外引水。面对严重缺水的局面,当地在供水和用水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措施,以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护了香港经济的高速增长。香港位于亚热带.年平均降雨量为2ZO()毫米,但大多集中在5至9月,并表现为暴雨或骤雨的形式。由于香港境内没有大的湖泊和河流,地下水又极少,因此香港的供水在60年代以前完全依赖收集雨水。1863年第一个人工塘建成后,自来水供应才逐步普及。1963年12月,周总理出国访问回到广州.听取了香港严重缺水的情况汇报后,立即批准了广东省兴建东江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有人把城市旅游业称为“无烟工业”、“绿色产业”。这一产业的经济效益令人瞩目,以“东方明珠”香港为例,据统计香港1993年旅游总收入532亿港元,是仅次于纺织和成衣制造业的赚取外汇的第二大产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6%,为每位香港人赚取了8800港元收入,还同时提供了18.7万个就业机会。同样,法国巴  相似文献   

3.
于军 《沿海环境》2001,(8):23-24
相对大陆而言,香港实在称得上是“弹丸之 地”。所以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的香港,应该是钢筋水泥的世界,在环境保护方面,尤其是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似乎是一片空白。 其实不然。就在今年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从香港传来消息:香港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创办人孙启元先生在媒体上发表谈话说,“香港的生态环境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中算是数一数二的。” 久居大陆的人士听到这一消息也许会“大跌眼镜”。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经常来往于大陆和香港之间,对于香港的环境保护有一些了解。下面提供一些最近在香港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座充满了绿色文化氛围的省级绿色学校。广州各区、深圳、东莞、从化等地兄弟学校慕名而来,络绎不绝,留下许多惊奇,更多的是赞许。香港“中华基金会”负责人在这里参观留连忘返,情不自禁地感叹:“在香港没有一所学校比得上长洴小学。  相似文献   

5.
星期六晚上,从学校回到家里,我习惯地翻出一个星期的报纸进行“补课”。刚打开星期三的报纸,“用水危机逼近羊城”,一个醒目的大标题立刻跳入眼帘。“什么?广州缺水?有没有搞错呀?”真不可思议。北方缺水是早知道的,但日夜对着滔滔珠江的南方城市广州也缺水,这可是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6.
陈宗明 《环境》1995,(2):38-38
两股力量在香港的环境教育舞台上活跃着政府和民间团体两股力量。这是虽有分岐,但在环境教育上仍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两股力量。香港历史最长的民间环保团体长春社成立于1968年,而香港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鼎盛时期始于八十年代中后期。此间政府成立了主管全港环保计划制定及实施的环境保护署  相似文献   

7.
郑重 《环境》2001,(8):14-15
古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勒出千百年来被奉作人间仙境,至今仍教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才子苏东坡一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不但尽现其清雅脱俗之本色,更触动了多少人思慕久长的心弦。从大自然中来,回大自然中去,这,是一个规律,也是一种呼唤,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江河里激荡不息的浪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 15 0座城市 2 0 0 0年 11月 5日举办“无汽车日”活动。举办这次活动旨在减少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人们首选的自然是自行车 ,其次是小型电动车 ,那不勒斯和的里雅斯特市则推出了试验型磁力牵引车 ,还有的人则穿着旱冰鞋穿梭在人群中。为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 ,这些城市增加了公交车 ,而且采取一张票全日有效的优惠办法。“无汽车日”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 ,很多人全家来到禁驶汽车的市中心 ,散步聊天 ,呼吸新鲜空气 ,享受没有汽车噪声的宁静。这是意大利 2 0 0 0年第 7次举办“无汽车日”活动意大利150座城市共度“…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自然银幕电影节”上,由中国摄影师奚志农历时十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获得了“TVE奖”。这是中国影片首次在这个电影节上获奖。 在英国著名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举办的“自然银幕电影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自然历史纪录片电影节,被称为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奥斯卡”奖。“TVE奖”是由国际环境影视集团(Television Trust for Environment)设立、专门鼓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奖项。“自然银幕电影节”自1982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都吸引了由BBC自然历史部、“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发现”(Discovery)等世界顶级制片公  相似文献   

10.
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前不久,曾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世界水日”暨“中国水周”座谈会,专家们呼吁增强水的忧患意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目前,我国缺水情况十分突出,全国农业每年缺水3000亿m‘;城市每年缺水60亿m‘,全国尚有6000万人常年饮用水处于困难状...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天津曾经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的天津却变成了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污水资源化高度重视,把再生水利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了“城市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一再证明: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基石;只有独立自主,拥有核心技术,人家才愿意与你合作,并拥有主导权。走国际合作之路,不能丧失自身特色。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的东西,就失去了对夕卜合作的前提。“弱国无外交”这句外交俗语同样可以用在航空工业的合作上。  相似文献   

13.
据介绍,目前全世界有20亿人处于缺水状态。您每冲一次马桶所用水相当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您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当您的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200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03年确定为国际淡水年,目的就是唤起国际社会对淡水的高度重视,因为地球淡水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4.
“广州好,路树列飞鹏,万棵紫荆飘彩蝶,千行绿盖缀明灯,影动月初升。”这是六十年代,广州市长朱光咏紫荆的诗。紫荆,在香港更受青睐,继1965年它被推为香港市花之后,今年回归祖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图案上赫然夺目的主体便是它,人们还于脆把区旗叫作紫荆旗,给予紫荆以无限荣光。紫荆,俗唤洋紫荆,其”官名”唤作羊蹄甲。之所以加上个“洋”字,既反映了它们多系“舶来品”的洋味儿,更为了区别于中国土生土长且栽培历史悠久的真正的紫荆。就血缘关系来说,尽管紫  相似文献   

15.
能称为“美丽”的城市肯定有“好水”。不是吗?如果没有西湖,杭州该多么寂寞;如果没有漓江,桂林该多么平淡。正如一首歌唱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如果没有“好水”,城市将会立刻失去它的灵气! 于是想起了伦敦。伦敦有条泰晤士河,当然应该引以骄傲,可是且慢,历史上的伦敦却偏偏有过让人“谈河色变”的一页! 那还是上个世纪,由于资本家  相似文献   

16.
前 言 建国初期,诺大的中国只有“一个台站三个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形成几百个台站、上万人的地震专业队伍。这是表层上的数字变化。内在的和本质的变化是什么?人们从没有停止过思索。 有一句名言:历史从来都是现代的。意思是,现代人看历史,总摆脱不了现代人的利益和观点。可是,人们需要以史为鉴,又不能不去回顾历史。这就产生一个能否尊重历史和如何从确凿史实中引出合理结论的问题。 到底这个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是什么因素造成这样的变化?如何评价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对上个世纪后半叶到本世纪初这段时间,粗略地分为几个…  相似文献   

17.
重头戏     
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广东缺水,连号称水网地区的珠江三角洲也缺水,守着大小河涌的广东人已觉察了,水质性缺水危机正在步步逼近。水、水荒、水危机这类字眼,频频出现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尽管都象那晴天霹雳般的滚雷,但人们似乎听惯了而习以为常,仍是那么懵懵懂懂地认  相似文献   

18.
闻玄 《环境》2000,(12)
最近,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指出,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主要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危机,“九五”时期没有解决好,水质保护相对滞后。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全国有18个省(区、市)6620座县级以上政府所在的城镇缺水,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17座,日缺水量1700万立方米,1970万人受缺水影响,这些城市被迫限时限量用水,天津、长春、烟台、唐山等大城市用水告急,至2001年6月,天津市缺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地球之友”去年出版的《一个地球》秋季号,回顾了香港过去10年的环保工作,透露了有关的一系列数字和资料。过去10年,香港的人口增加了9.6%,净增50万人。由于人口增加,大量居民迁往郊外。1981年,全港人口中,居住在港岛的占24.8%,九龙占49.2%,新界占  相似文献   

20.
新钦州印象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古老是因其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钦州人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自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得名,迄今已有1400多年;年轻是因为1994年钦州撤地建市,至今尚不足10年时间。岁月积淀历史的厚重,年轻昭示城市的生机。这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富饶的地方。这里孕育了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这里有名闻遐迩的中国“荔枝之乡”、“香蕉之乡”及“大蚝之乡”,这里还有依山临海、风光明媚、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人文景观。这还是一座有着无限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