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电热干燥箱加热和重铬酸钾法中的变阻电炉回流加热氧化方法,对同一标样和同一水样进行化学需氧量测定,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即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加热代替标准方法回流加热氧化测定水质化学需氧量,方法可行.替代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分析成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塞高压蒸汽法代替锥形瓶,加热氧化法测定总铬,缩短了分析时间,操作简便,分析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3.
污染源废水成份复杂,按《不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废水中CODCr分析采用多联电炉加热氧化回流,很难控制恒温,影响测值的准确度,改用JH-12型COD恒温加热器分析样品优于电炉。本文以实验对比和条件改进验证了该方法测值准确、稳定、节约、安全,比原加热氧化法准、快、省。  相似文献   

4.
X7 2(X)2(犯892氯氟烃的再生分解与破坏技术分析/张早校(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一2(X犯,(3)一22一24’环图X一7 介绍了分解和破坏氯氟烃(CFCs)物质的可行工艺技术,主要分析了加热氧化分解CFc。物质的工艺流程特点。据报道,CFC,在高于纽X】℃停留达2秒以上即可分解,本文介绍的加热氧化分解工艺方法有:液体喷射焚烧法;反应器裂解法;气体/烟气氧化法;转炉焚烧法;水泥转炉焚烧法;城市垃圾焚烧炉。其它分解CFCs的方法有:浆解法;过热蒸汽反应法;催化分解法等。图6表1参3炭恶英及类似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微波加热下苯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考察了微波加热与传统电炉加热两种不同加热方式下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同时考察了微波加热下铜锰质量比,铈掺杂量及焙烧温度变化对铜-锰-铈/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氧化苯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下苯的催化氧化性能优于电炉加热,微波的"局部热点"效应、偶极极化作用与稳定的床层反应温度保证了苯的高效催化氧化;铜∶锰∶铈质量比1∶1∶0.33和焙烧温度500℃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苯的起燃温度与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165℃和230℃.催化剂表征分析可知,铜、锰氧化物及铜锰尖晶石固溶物等活性相的存在保证了催化剂的高活性;稀土元素铈的掺杂促进了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与规整化;高温焙烧可导致催化剂表面的烧结与活性组分的团聚,从而降低其催化氧化苯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双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微波加热与管式炉加热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苯与氯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并对双组分VOCs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Cs的竞争吸附使得双组分中甲苯和氯苯的转化率比单组分降低3%~12%;微波的"热点效应"与"非热效应"使得VOCs转化效率明显优于管式炉加热,尤其是氯苯的转化率提高了31%~38%;微波加热降低了氧化反应温度和处理能耗.动力学分析表明,微波加热下甲苯和氯苯的反应活化能比管式炉加热下减少了2146 J·mol-1和1450J·mol-1,微波加热下氯苯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是管式炉加热的35倍,甲苯的反应速率常数提高了6倍.  相似文献   

7.
HCA-100标准型COD消解器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是风冷+9cm水柱冷却的冷却系统容易造成回流气相中的水蒸气的外逸,从而引发重铬酸钾的自氧化还原反应;其二是电热板加热,温度不可控,加热不均匀。在上述缺陷没有得到根本改进之前,应采用可控硅变阻电炉加热、球形冷凝管通自来水冷却的消解回流装置测定COD,该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印染各个工序的废水特性,并就高级氧化技术中BDD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Fenton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在纺织印染废水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重点分析了BDD电极电化学氧化的原理,BDD薄膜电极对染料、农药等有机废水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华中工学院锻压教研室,东方红汽轮机上合作,共同研制的转底式天然气少氧化加热炉对天然气少无氧化加热的原理,炉子的主要结构,调试结果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调试表明,该炉所加热坯料表面氧化烧损极少,能够满足精辊精锻工艺的要求,解决了毛坯加热质量这一关键性技术问题,同时也为广泛采用天然气进行少无氧化加热提供了可靠的经验。经测定,当α=0.48,试样在1220℃,加热30分钟,2Cr13钢的氧化烧损率为0.0074克/厘米~2,45钢为0.058克/厘米~2,2Cr13钢表面无明显脱碳层,其总缺陷层小于0.03毫米。加热炉生产率为600公斤/小时,热效率为29%,锻件的单位燃耗为0.087公斤标准煤/公斤锻件。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溶液中以二苯碳酰二肼为显色剂测量总铬,高锰酸钾作氧化剂,过量的高锰酸钾需用亚硝酸钠还原,分析过程较为烦琐.过硫酸铵是无色晶体,在氧化三价铬时不产生颜色,因此,不会干扰本底.另外,在酸性条件下对三价铬的氧化速度很快,在室温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剩余的过硫酸铵在酸性溶液中通过加热煮沸很快分解为硫酸铵,亦不干扰显色反应.用过硫酸铵代替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水中总铬,测定快速、简便.精密度、准确度与高锰酸钾氧化法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密切值法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密切值用于锅炉脱硫除尘器综合评价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密切值法进行锅炉脱硫除尘器的综合评价是可行的。采用密切值法、物元分析法和模糊采对分析等三种不同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一致。该法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和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比较荧光法与群落计数法的测定方法和实验结果,用t检验法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通过回归分析验证荧光法测定蓝藻生物量的稳定性和线性响应性,认为荧光法测定蓝藻生物量可行。  相似文献   

13.
HAZOP是分析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石油、化工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人工HAZOP分析存在费时、费力、成本高等缺点,而计算机辅助SDG-HAZOP分析的提出有效地改善了人工分析的弊端,然而传统的计算机辅助SDG-HAZOP是纯定性的分析与推理,分析的结果往往过于冗繁。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状态向量推理的计算机辅助SDG-HAZOP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SDG定性模型,构造了一个计算机自动推理引擎,并引入了状态向量的概念,通过正向反向推理,快速高效地发掘出偏差产生的后果和原因。通过应用实践表明,与人工HAZOP分析法和现有SDG-HAZOP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完备性好、评价结果系统性和条理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将水样中的苦味酸氯化后,用ECD气相色谱法测定氯化苦的量,来确定苦味酸的浓度。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并测定水体中的苦味酸。在HP-5毛细管柱上,对苦味酸的氯化产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方法快速、反应较为彻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产品碳足迹评价中,数据种类、来源、获取途径和量化方法的选择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否.本文建立了结合敏感度和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数据质量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敏感度分析识别出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主要数据,再采用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主要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判定,甄选出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数据,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数据质量改进意见,从而有效地优化数据收集方案,减少碳足迹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我国某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的印刷前阶段碳足迹评价中.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苦味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样中的苦味酸氯化后,用ECD气相色谱法测定氯化苦的量,来确定苦味酸的浓度。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并测定水体中的苦味酸。在HP-5毛细管柱上,对苦味酸的氯化产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方法快速、反应较为彻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基于双热阻模型的芯片封装热分析及评估方法,并对比分析芯片封装不同建模方式对热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热阻模型建立某ECU产品的芯片封装模型,并与"集总参数法"建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根据案例中典型的实测环境(试验箱),建立等效环境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双热阻模型建模的器件热仿真结果更精确,且能较好地反映芯片封装的实际热分布,从而便于发现芯片散热措施的热设计缺陷。集总参数法在应用与芯片封装建模分析时,计算误差相对较大,且无法准确表现芯片的实际散热情况。另一方面,是否建立实测环境的等效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结论双热阻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芯片封装简化建模,在应用于封装芯片热分析时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且参数获取难度不大,具备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环境中常见且对人体危害极大的US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在海水中的监测方法进行研究.以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和美国环保局分析方法为基础,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探讨了各条件对测定的影响,经过固相萃取,七种PAHs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满意的回收率,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处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测得的大肠菌群CFU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QPCR法可信度为94%,最小检测值为每管未稀释DNA提取物含2.7个大肠杆菌细胞.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表明, 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PU的2.2~5倍.病原细菌的几何平均值范围, QPCR法在25~67 000 CCE/100 mL之间, MF法大肠菌群为3~45 000 CFU/100 mL之间.2种方法的离散和回归分析表明, 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CFU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为r=0.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