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本文以河道治理类工程为主题,探讨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相关的环保措施实施问题。首先结合环境影响,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有利影响因素、不利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重点论述了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噪声防治方面的环保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同时,希望可以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环保实践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河道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相关效益进行分析。以各地方水利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建立农村河道治理绩效评价体系,以期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合理运用,能为农村河道治理绩效评价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环保投资的效益从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形成的实际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可以辩别出它对环境的影响。“六五”时期和“七五”前期的环保投资丰要用在废水治理相大气污染治理两个方面,两者合计占70%以上(参见表3、4);用在工业污染防治的投资大大超过城市环境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天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综述了河道治理类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各项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旨在为以后的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东营市某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利用EFDC模型模拟采用旁路湿地进行处理后河道水质的变化情况,论证采用旁流湿地是否可以使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结果表明,研究段内各点的COD和氨氮浓度在30d后基本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说明旁侧湿地净化措施的实施对河道水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以防治污染、改善环境为目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环保产业包括三个方面: (一)环保设备(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指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7.
王航 《环境工程》2018,36(6):42-4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数工程管理者缺乏对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重视,如何减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当下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文章将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田婧 《环境工程》2008,26(5):31-34
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及施工场地周围居民的环境保护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治理方面,建筑垃圾主要以当场焚烧和运往指定地点填埋为主。施工噪声主要是禁止夜间施工和修建噪声防护墙为主。引起目前建筑施工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为环境监察力度不够,环保投入少,管理不科学等三个方面。从健全法律法规,增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改进施工工艺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解决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污染,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理论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我国河道治理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对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护我国土壤资源的作用,以免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不注重防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副作用。尤其在我国一些雨水多发的地区,水土保持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更是重中之重,稍不注意维持将会对大面积地区造成影响深远的生态危机。本文主要针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许多应用技术,其基础为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得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本文对该技术在河道水治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国内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提高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联网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变革的主要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可以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进而增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能力以及促进公众对环境监管的深度参与.本文重点从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三个层面阐释"互联网+"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变革的主要表现.在政府层面主要表现在通过"互联网+"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宣传和信息公开对环境危机事件进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在企业层面则侧重表现在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开展环保宣传、强化环保理念两个方面;在社会组织层面表现在通过"互联网+"开展环保宣传、组织公益行动,促进民意表达渠道畅通、推动公众积极参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黑臭河道江阴滨江路河的治理为例,介绍了一种黑臭水体原位治理的技术—石墨烯光催技术。根据原位修复原则,经过几个月治理,最终消除黑臭,各项指标好于住建部颁布的黑臭水体判定标准。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无需耗电耗能、无二次污染、绿色环保等优势。该河道的成功治理,为光催化技术在黑臭河道的治理应用提供了工程示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丁一 《环境工程》2018,36(9):30-35
河道整治是一项传统工程,长久以来主要以防洪固堤为首。随着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及河道整治理念的创新,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以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该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堤岸建设、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主要措施。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实现河道防洪、水质、水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步改善与提升的效果,建设生态自然的河道水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重金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关心的要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该类项目选址与废物处理规模、工程分析及环保治理措施、环境风险评价各专题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底泥清淤疏浚是清除湖泊和河道内源污染、减少污染物释放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文基于环保清淤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环保清淤与传统工程疏浚的区别,并介绍了环保清淤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底泥调研与分析评估、清淤深度控制、清淤方式及清淤设备选择、底泥脱水与固化、尾水处理与排放标准控制和底泥资源化方式等方面对环保清淤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湖泊水质修复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环保清淤方案的比选设计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旨在探讨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介绍,以及对环保验收监测的概述和要求进行分析,揭示了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关键作用。从保障环境合规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环境监测的作用,指出环境监测可以有效评估环境污染程度和治理效果,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强调了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效果的意义,通过及时发现污染源和监督治理效果,可以减少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最后提出了环境监测在预防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风险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提升城市水体质量水平,要针对黑臭河道予以集中治理,落实规范化生态环保技术方案,共同打造可控化技术管理机制,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工作的优化予以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黑臭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并对关键技术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