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碳排放核算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各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分析了各核算方法的特点,将为碳排放核算及其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为准确合理地确定适合于钢铁行业实际的碳排放系数,通过碳平衡算法求出了各工序的碳排放量,然后按碳排放系数的定义反算出了各工序的碳排放系数.同时,通过对某大型钢铁企业焦化、烧结、炼铁3个典型工序的原料产能的实测数据调查,首先基于碳平衡方程计算出典型工序的碳排放量,然后由碳排放量计算其碳排放系数.最后以该大型钢铁企业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例,按本方法计算出的焦化、烧结、炼铁工序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518、0.210、1.375,与IPCC提供的默认值(0.56、0.20、1.35)极为吻合.这一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系数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淮河流域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碳需求,参照《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评价技术规范》(T/CAEPI 49-2022)中的碳排放核算框架,对其2022—2023年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并提出系列碳减排措施。研究发现,物耗和电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主要来源及后续减排工作的重点,而通过实施精细化的运行管理和调控,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助推污水处理厂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污水处理系统作为城市高碳排放源之一,在碳减排工作中不容忽视。其中,医疗污水处理是城市污水系统的重要一环,然而其碳核算研究却鲜有提及。为探明医疗污水处理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特征,以成都某医院污水处理站为研究对象,采用IPCC和国内发布的水业碳核算指南中的排放因子法,对该污水处理站在运营过程中的全流程碳排放进行核算。结果表明:(1)成都某医院污水处理站全年运行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达到189.74 t,处理单位污水碳排放强度为0.53kg/m3,其全年碳排放情况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2)电力消耗间接碳排放(82 t)贡献最大,占总碳排量的43.2%,其中鼓风机占比最多,占总碳排量的22.3%。(3)药剂消耗间接碳排放(61.6 t)贡献为32.5%,其高碳排放是由于医疗污水处理需达到严格的出水标准。(4)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对高能耗设备节能改造以及优化污水处理运行措施。研究显示,医院污水处理站的碳排放特征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存在差异,该研究的核算结果能够为其他医院污水处理站的碳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卓然;魏晓婷;马敬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5,(1):1-5
聚焦给水系统运行维护阶段各种碳排放活动,以天津市某净水厂全年运行数据为研究基础,分别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电力消耗、药剂使用、运输过程所带来的间接碳排放活动,统计其碳排放强度,并对净水厂节能减排路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净水厂年度运行维护阶段产生的总碳排放强度为0.210 kg CO2e/m3,电力消耗碳排放占比84.63%,药剂使用碳排放占比15.08%,运输过程碳排放占比0.29%,碳排放总量主要集中在电力消耗和药剂使用上。因此,该净水厂后续的节能降耗减排路线应结合原水水质变化情况,进一步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产生源之一。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方法学原则,构建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及碳汇的核算方法,并以某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为例,计算其典型工艺下运行的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特征并提出减排建议。结果表明:深度脱水和填埋是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污泥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用于消化温度维持和干化工艺,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污泥土地利用具有低碳排放效应特征,是污泥处理处置低碳发展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杨清雯;陈惠鑫;石磊;程荣;郑祥 《环境科学研究》2024,(11):2444-2452
随着生活垃圾处理量逐年上升,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有机负荷、高氨氮废水,处理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碳排放。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适合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充实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对渗滤液处理过程碳核算的研究,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该方法体系核算了渗滤液处理过程中CH4和N2O的直接排放以及由药耗和电耗带来的间接CO2排放。基于该体系,本研究选择了8个典型渗滤液处理工程,核算并分析了3种渗滤液(焚烧渗滤液、低龄填埋渗滤液和老龄填埋渗滤液)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结构特征。核算结果表明:(1)垃圾焚烧渗滤液和低龄填埋渗滤液的碳排放特征相似,相比老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强度更高;焚烧渗滤液和低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以直接排放为主,CH4和N2O直接排放占比高达80%;老龄填埋渗滤液碳排放以间接排放为主,电耗造成的间接排放占比达到37%。(2)垃圾渗滤液处理去除单位COD、TN造成的碳排放量与市政污水相近,其中渗滤液去除单位TN产生的碳排放量略高于市政污水,因此需要提高相关处理系统的碳排放效率。(3)相关性分析显示,吨水碳排放量与直接排放占比、单位TN碳排放强度、进水COD浓度、进水TN浓度等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垃圾渗滤液的碳排放特征与市政污水相比存在差异,CH4回收、提高能效和使用新型膜材料是渗滤液处理减排的可行路径,本核算结果可为其他垃圾渗滤液处理碳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分析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比较不同城市的碳排放水平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将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分成工业能源、交通能源、居民生活能源、商业能源、工业过程和废物等6个单元,建立了一套针对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并以无锡市为例,对我国城市碳排放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无锡市工业能源单元碳排放量占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最大,为68%~71%;其次为工业过程单元和交通单元,分别为13%~19%和6%~10%.城市碳排放总量在2004~2008年间增长迅速,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均高于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天津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其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已经成为该市能源消费的主体.建立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 a内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0.41%,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低58.53%;工业能源强度持续下降,万元(104元)增加值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99年的2.38 t/万元降至2009年的0.68 t/万元,表明工业节能减排效果较明显;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7.80%,高于北京、上海等地.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对工业经济规模、行业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经济规模是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行业结构、能源结构整体上对碳排放量影响较小;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工业节能减排成效的最主要贡献因素,对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达-140.80%.通过对天津市工业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能源密集型行业严重影响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平板玻璃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目前关于中国平板玻璃行业的碳排放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调查了中国300余条主要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并在此基础上从范围1(工艺过程和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直接排放)和范围2(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在生产阶段引起的间接排放)评估了中国平板玻璃行业从2005年到2014年的CO_2排放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平板玻璃行业CO_2排放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2626.9×10~4t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4620.5×10~4t.研究表明:能源消耗是平板玻璃行业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占比在80%左右,节能降耗是促进平板玻璃行业CO_2减排的主要途径;平板玻璃生产原料中碳酸盐的热分解是CO_2的主要来源之一,占总排放量的20%左右,控制平板玻璃配合料的气体率,在减少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的CO_2排放有很大潜力;推荐平板玻璃新建项目使用天然气并配备大型熔窑(日熔化量650 t以上)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以减少CO_2排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我国2020年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进行了核算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显著,直接碳排放强度位居全行业第一,是创造单位价值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完全碳排放量位居全行业第三、制造业第一;间接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化石能源加工业对化石能源采掘业和电力供应业的碳排放拉动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出口贸易对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亚洲国家的拉动作用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应充分发挥化石能源加工业的引导作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有效降低各行业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直接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量高、附加值低的化石能源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污水收集系统典型单元直接碳排放能力,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西街污水收集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物分子结构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推定系统发生的厌氧反应,并通过不同种类有机物浓度变化和反应方程式系数核算碳排放。结果表明,不同排水功能区污水管道、化粪池和污水泵站有机物种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系统碳排放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核算发现化粪池碳排放量最大,其次是污水管道,污水泵站最小,平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9.0,11.6,5.1 mg/m3,平均CH4排放量分别为18.9,7.5,2.0 mg/m3。该研究成果可为污水收集处理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碳减排能力、设置碳强度削减目标、分解落实考核指标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