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废气如冶金工业的锅炉废气,医药制造工业的各种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硝酸铵等对空气的污染极具严重,因此加强企业废气的监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们健康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企业废气监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废气监测的相关技术,希望对进一步强化企业废气监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钢铁厂存在大量的低热工业循环水,对这部分热能的再利用有利用于节能减排并为企业创造效益,与传统的锅炉供暖相比没有燃烧过程,不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节能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众多手烧型锅炉和工业炉窑废气排放是造成城市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剖析燃煤产生烟尘的机理,现有烟尘控制技术以及不同炉窑的工艺情况,提出手烧型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烟尘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鼻技术可对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气污染源进行智能鉴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20种不同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进行建模区分,并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判别因子分析法(DFA)分别对5类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气污染源建立了行业鉴别DF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不同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实现很好的区分;鉴别模型可以实现不同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气污染源的准确鉴别。研究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企业排放废气的特征信号,从而实现对工业废气污染源的智能鉴别。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东方化工厂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工业废气改造的背景及原则,叙述了火炬气回收及供气系统、燃气燃烧器、PLC控制三个主要系统的布置、选择、设计等情况,论述了锅炉掺烧火炬气后的安全、掺烧比例的确定、掺烧位置的选择等三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分析了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是同行业回收利用工业废气,实现节能降耗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湖北省9个城市21家典型企业的固定燃烧源进行了典型大气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工作,研究了固定燃烧源大气颗粒物及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年排放总量与装机容量呈正相关关系,颗粒物粒径越细占总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越低;不同燃料的锅炉废气中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表现为:石油焦煤生活垃圾,燃气锅炉废气中只检出PM1.0;焦化厂和炼铁厂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为主,各占79.21%和81.09%,乙烯占总VOCs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69.13%和68.88%;燃油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91.74%)为主,燃气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37.96%)和醛脂(38.79%)为主;锅炉废气中VOCs的组分和浓度受锅炉使用类型和燃料类型差异的影响,排放废气中的VOCs浓度水平表现为:焦化厂锅炉炼铁厂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且组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改革转型时期的到来,我国工业企业增强了生态化与产业化的关联,持续提升工业废气治理效率,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工业废气治理方法,并在剖析影响其治理有效性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治理人才、环境管理4个层面,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工业废气治理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某企业通过对锅炉炉膛燃烧系统、二次风及三次风系统、锅炉进料系统及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原燃煤锅炉改造生物质燃料锅炉,降低了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并降低了锅炉运行成本,从节能环保角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玻璃纤维窑炉废气温度高,其热值经专用余热锅炉回收,作为能源补充供给生产,经济效益较好.该废气含有SO2、烟尘等污染物,且烟尘具有高温气溶低温析出板结的特性,采用专门针对该废气设计的一体化脱硫除尘器,处理后废气可达到<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环境科技》1990,3(4):22-30
一、大气污染源: 徐州市是以燃煤为主的城市,市区有锅炉500台/1326蒸吨,其中已改造的为480台/1273蒸吨,达标的为340台/910蒸吨,锅炉年耗煤量为121.3万吨。工业炉窑450座,其中已改造的为385座,炉窑年耗煤量为48万吨。根据市区企事业污染源统计,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790233万标立方米,其中60%为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79%经过消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2015年调查的1 433家工业涂装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浙江省工业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和治理情况,分析了VOCs治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浙江省工业涂装废气治理措施覆盖率达52.8%,以一次性活性炭吸附和水/碱吸收技术为主;抽样调查发现,涂漆工序和干燥固化工序废气同时治理的企业仅占抽样调查数的29%;通过其中40余家工业涂装企业的300余个非甲烷总烃(NMHC)指标手工监测数据汇总发现,涂漆废气治理设施进口NMHC浓度普遍在10~80 mg/m3范围内,固化烘干废气治理设施进口NMHC浓度普遍在300~2 000 mg/m3范围内,大部分废气经处理后基本都能够达标排放,但治理设施处理效率较低;同时存在废气收集效率低、治理措施覆盖率低、废气治理不全、设施疏于管理等问题,表明浙江省工业涂装VOCs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管理,分析锅炉废气排放监测质量控制的方法,并从多角度对废气监测排放监控手段进行分析,得出做好前期工程质量控制、做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结论。以强化锅炉废气排放监测能力,为控制降低污染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都不得不面对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由工业废气引发的大气污染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所以,为缓解工业废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生产企业应该结合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废气防治经验,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消失模铸造企业依托相邻的炼铁厂合作建厂的实际条件,对采用宝珠砂造型后消失模铸造车间的废气和废水污染产生环节进行了分析,确定主要污染为废气污染。环评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中频炉熔炼、落砂及砂处理、真空浇铸、抛丸清理等各污染环节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真空浇注产生的有机废气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该厂将有机废气经真空泵直接引入到炼铁厂煤气电站锅炉进行燃烧处理合理可行,并能满足相应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冯玉池 《山东环境》2000,(7):166-166
诸城市废气污染源主要是生产用燃煤锅炉,其中以4t/h、6t/h、10t/h及15t/h的锅炉所占的废气污染负荷大,在SO2污染治理之前,企业使用的煤种按含硫量大体分为高硫煤、中硫煤、低硫煤三类。经现场调查分析和监测,燃煤情况及SO2排放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电导法对SO_2含量的检测、研究及应用,为冶金、发电、化工、石油、轻工等生产过程中的工业管道气体和工业尾以及民用燃烧锅炉排出废气中SO_2的测定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办法。此法具有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分辩可达ppb级等诸多优  相似文献   

17.
1诸城市废气污染源燃煤状况及SO2 排放情况诸城市废气污染源主要是生产用燃煤锅炉 ,其中以4t/h、6t/h、10t/h及15t/h的锅炉所占的废气污染负荷大 ,在SO2污染治理之前 ,企业使用的煤种按含硫量大体分为高硫煤、中硫煤、低硫煤三类。经现场调查分析和监测 ,燃煤情况及SO2排放情况如下表 :例如 :对一台10t/h的锅炉来讲 ,全负荷运行时 ,每小时燃煤1.5吨左右 ,排气量30000m3/h左右 ,当使用含硫量5 %的高硫煤时 ,每小时产生SO2 气体120kg(二氧化硫转化率80 %) ,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40…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企业中,VOCs排放量大且条件复杂。针对含VOCs废气性质的不同,通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进行治理。本文对常用的工业VOCs治理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针对大风量低浓度工业废气的治理趋势,即吸附浓缩分子筛与生物过滤或燃烧分解组合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投资少、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锅炉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锅炉控制实现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改造.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调度方面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型企业使用锅炉数量越来越多,其在方便日常生产过程中也带来了明显的污染问题。锅炉生产污水在工业污水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控制锅炉生产污水危害是企业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锅炉生产污水的危害.对其循环利用改造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带来了经济腾飞,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工业排放的废气量逐年上升,对大气环境质量构成巨大威胁。如何有效的管理工业废气的排放,首先就要求在未来短时间范围内对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做出正确的预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定量分析了福建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因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工业废气排放量的GM(1,1)模型,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证实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使用性,为福建省工业废气的分析预测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