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道岸坡生态修复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在通过介绍河道岸坡发展历程、国内外城市河道岸坡改造动态以及现有河道岸坡的修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河道岸坡生态型改造模式的建议,打造城市河道“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2.
以往来说,城市河道主要用于供水、输水和排洪,功能相对简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十分看重河道的航运和泄洪的能力,但是这导致改造后的河道水质硬化,严重破坏了水文环境和生态平衡,阻碍了经济发展,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整治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城市河道整治水平的有关措施,以期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最小耗费生态功能网络规划研究——以厦门岛内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高速的社会、经济建设使城市系统中自然景观与人工城市景观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城市绿地斑块的碎化及生态功能的削弱,改善与提高生态功能网络的连接对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蔓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厦门市的城市化问题,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不同景观类型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城市生态功能流的影响,在GIS软件辅助下,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生态流的耗费梯度,并从中提取生态功能网络中廊道的最佳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岛内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建成区内生态斑块质量不高,破碎程度较大,生态功能流无法形成良好的衔接,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急需对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研究的定量分析及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城市主要景观生态河道的水质日益恶化,水污染严重。曾经的山清水秀不复存在,河道旁充满异味和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本文对生态河道水污染进行研究,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流在地区建设中不仅要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地区的重要的景观。基于河道要满足多样性发展的需要,针对河流建设中的不足特此提出对城镇中河道的整治。先前建设的河道较为注重对洪水,暴雨这些灾害的抵抗性,对河道周围环境和景观问题的协调性考虑不足。在十九大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探讨了河流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处,将水的生态性、景观性、持久性和传统的兴利除害性相协调,进而提出了生态发展河流的整治方法,进而实现河流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内河生态修复的技术对策,并以2012年度慈溪市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为实例,分析了生物膜技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微生物循环驯化技术、河道造流曝气技术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内河生态修复,慈溪市城市内河在水质指标、水体净化、景观生态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滨水景观生态理念的更新,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作用越发明显,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生态保护变得格外迫切。本文通过介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以生态保护理念为引导,分析城市滨水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保护策略,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提供新视角与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厦门城市生态功能网络评价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系统中改善与提高生态功能网络的连接对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蔓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厦门市的城市化问题,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不同景观类型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城市生态功能流的影响,在GIS软件辅助下,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提取生态功能网络中廊道的最佳路径,最终通过网络结构分析确定生态功能网络的最优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建成区内生态斑块质量不高,破碎程度较大,生态功能流无法形成良好的衔接,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急需对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功能网络研究的定量分析及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杭州运河流域红旗河片区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流域片区生态治理的模式、设计原则和思路,分析了片区河道生态治理采用的技术与成效,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景观生态演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时相遥感手段,对东莞市的景观演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从1986~1994年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东莞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东莞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素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东莞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初步探讨了东莞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加,但同时各个城市地区也出现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其中以城市河道的生态问题最为突出。对于各个城市地区来说,必须要重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也在充分阐述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人工湿地、灵活使用人工增氧、开发生态性护岸机制、贯彻综合治理体系四个方面,综合全面的探讨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措施,给我国各个城市的河道生态治理带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城市水域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日益成为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本文结合武汉市汉阳区六湖动态景观水网生态建设,介绍了武汉市汉阳区的水域景观生态的概况;指出城市水域景观生态具有三大特性:生态过程的复杂性、景观功能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汉阳区水域景观生态,并深入探讨了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的开发水域生态旅游、建设滨水绿色景观走廊、营造亲水空间、建设水系旅游风景区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河谷洪泛湿地自然属性和城市景观生态学原理,论述了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洪泛湿地的城市景观生态价值和环境功能,提出了哈尔滨松花江北岸洪泛湿地及自然景观资源今后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了河道生态修复应坚持的原则基础上,以某河道生态修复为例,推荐使用"生物绳挂膜+高效曝气增氧+人工浮岛"生态复合修复工艺,取得良好修复效果,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评价深圳市福田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福田区当前存在景观格局破碎、生态安全网络不完善、生态廊道孤立和生态流连接性差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优化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等措施,提出"一心、一轴、一环、三带、六区"的福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及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基本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给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现代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然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河道水环境随之受到相应的破坏,直接给城市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甚至某种程度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针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探讨,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城市中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配置不合理问题,从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设计存在的物种单调、设计缺乏创意以及过分注重观赏性忽视生态性的问题,根据统一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及美观性的设计原则,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进行分析,以生态功能为前提,保证植物物种的多样性,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以及考虑植物种间关系,根据生态园林景观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特点,确定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提升城市水体质量水平,要针对黑臭河道予以集中治理,落实规范化生态环保技术方案,共同打造可控化技术管理机制,为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工作的优化予以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黑臭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并对关键技术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时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宁波市某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的生态修复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集成技术对再生水进行净化及自然修复,研究其对再生水常规水质指标、水体综合生物毒性及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生态修复措施对稳定再生水水质的效果明显,主要水质指标保持稳定并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再生水水质毒性降低,河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生物密度也均明显增加,有效降低了再生水补水时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对保障城市内河活水流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和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分析了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现状,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景观的生态框架设计,种群源(斑块)工程,廊道与节点工程,城市山水生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和城市景观文化规划。通过上述具体的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使长沙市芙蓉区的景观生态能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为城市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