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何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议题。本文论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环境善治是生物多样性破坏区域恢复和保护的有效模式,并进一步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创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主流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创新和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生态自然观是环境善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城市环境建设 ,评价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作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薛达元 《环境保护》2012,(17):66-68
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许多国家政府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方面已积累了多样性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参考。自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的20年间,世界各国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方面已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然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物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复合体的总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我省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开发、利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强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保护工作,有效应对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本文对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吉林区域)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加强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监管,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吉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钱立华  周嵘  方琦  鲁政委 《环境保护》2020,48(12):30-3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健康生存的基本保障。从1992年各国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国际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国内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在不断完善。随着国内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金融机构在支持大型项目的融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风险事件开始出现,未来可能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需要开始重视并加强管理;与此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绿色金融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以及在多个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业务机遇。  相似文献   

7.
涉及生物多样性环境进行分析,这个分析的结果可以从执行状态以及评估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一般而言,影响生态型环境评估报告执行的程度以及管理效果,这个是当前进行评估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提出有效性评估的思路,从保护我国自然环境角度入手,这样可以充分提升我国生物信息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分布格局与优先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大尺度重要物种的保护优先区研究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十分重要. 选取1 020个物种(包括植物568种、哺乳动物142种、鸟类168种、两栖动物57种、爬行动物85种)为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 在分析重要保护物种类群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利用系统保护规划与专家参与的方法,提出了长江流域物种保护的27个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区总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1.8%,涵盖了重要保护物种973种,占全部重要保护物种数目的95.4%.建议以保护优先区为基本单元,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保护区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主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碳汇,从而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气候韧性,同时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增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协同推进的主要切入点,建议将NbS的核心理念融入气候政策制定—实施—成效评估全过程,强化科技、经济等政策参与联动,通过NbS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提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城市发展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生存的环境,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变化。而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是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密不可分的。该文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恢复措施等几方面,探讨了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当前城市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同时也为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崭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国家规定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对黑龙江省的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评价结果将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分为4级,即极重要、中等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重要四个级别,并确定了它们的分布区域.这一成果为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德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显得十分重要。从德宏州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现状、区域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保护德宏州生物多样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信 《环境》2001,(5):7-9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脊椎动物6347种。不仅物种居世界前列,而且特有种繁多,其中高等植物有17300多个特有种,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中国是世界8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农牧业发展过程中,培育和驯化了大量经济性状优良的作物、果树、家禽、家畜物种和数以万计的品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球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境伦理规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多种价值,而人类的活动正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热点。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概念的基础上,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规则为:生物资源享用的平等原则,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的平等原则,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分摊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河头喀斯特土地整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头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融入该区域土地整理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改进工程和生物措施,并在土地整理运行后加强生物和环境的监管,将能较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生产力,维护粮食和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景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都具有明显特色。过去70年来,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大生态工程、保护区划与规划、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能力建设得到显著提升。然而,生物多样性仍然面临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威胁,需要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框架下,与各国携手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共同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环境保护》2007,(7A):69-72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的国家,其农业人口占国家人口总量的85%,是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发源地及涵养区,周边与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贵州、重庆、西藏等七省(市、区)接壤。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四川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四川省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本文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四川省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四川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策略和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贾峰 《世界环境》2005,(3):94-94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NRDC)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他们利用法律、科学手段和在线工具并在一百多万会员的支持下以保护地球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为所有生物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为己任。被Worth Magazine评为美国慈善团体百佳,并被“慈善指南”评为四星团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NRDC的律师对环境法律的了解程度胜过政府机构的官员。  相似文献   

19.
铁岭莲花湖湿地对减少铁岭市城市污水对辽河的污染、涵养水源、候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铁岭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湿地保护和恢复的任务非常紧迫。在对该湿地生境概况的描述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生态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以“三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要点包括:第一,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重点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第二,对生态良好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主要通过批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开展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积极引导,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得到有效保护;第三,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主要是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防止重要自然资源开发时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重大破坏,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