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作为污染源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核心,两者有机衔接是完善污染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排污许可制衔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本内容和管理要求、技术规范、时间节点、管理平台几个方面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的对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同时输出排污许可证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同步编制、统一要求;设定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过渡期,明确不同时期衔接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平台和排污许可证核发平台,并建立数据对接。  相似文献   

2.
贾少华  刘爽  刘大钧 《环境工程》2021,39(10):197-200,212
环评管理、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是构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3项重要管理制度。对中国尾矿库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做到了科学评级、科学监管,但大部分企业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尾矿库的信息不全或缺失,部分尾矿库污染防治效果有待提升。针对尾矿库制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指出打通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三大板块制度体系,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有机衔接,是全面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该成果为推动尾矿库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的关系,结合当前基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如何促进两项制度在基层环境管理中有效衔接应用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是申请排污许可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排污许可制是企事业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的法律依据,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落实落地的重要保障。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做好两项制度的衔接,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不断完善管理内容,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科学,严格污染物排放要求;在排污许可管理中,严格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审批文件要求核发排污许可证,维护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性质、意义、核心内容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严格落实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保护责任,如何实施监督管理,如何为实施排污许可制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如何做好实施排污许可制的准备工作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在实施排污许可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注重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有机衔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统筹其他各项制度的实施,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排污。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发布的相关环保政策入手,结合环评技术评估工作的实际,分析了在环评技术评估工作中如何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对环评技术评估工作和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两项环境管理制度,是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两个重要途径。两者需要有效结合,协同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本文针对如何在现行体制下将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进行有效结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君臣 《环境保护》2021,49(9):52-54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要求,青岛西海岸新区历经四年的努力,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排污许可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本文从工作机制、帮扶指导、质量审核等方面总结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取得的工作经验,指出了部分排污单位申领积极性不高,排污许可制与环评制度、环保验收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成贯彻排污许可制合力、对《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进行全面修订完善、进一步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难以适应我国污染物排放日益复杂多样的需要。新的一轮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将排污许可制度作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研究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是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待学界探索和实践。有效整合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融入排污许可制度,将会极大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对于全国的环境管理改革工作也有借鉴作用。基于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提出海南省排污许可制度融合总量控制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我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主要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际上排污许可制度在法规制度保障、许可范围、排放要求、过程监管等方面的进展和经验,进而提出了应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制定排放清单、完善排放标准、搭建制度衔接平台、强化技术支撑能力等措施加强我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洪强  张静  周佳 《环境保护》2016,(23):13-16
排污许可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并证明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也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核心制度。文章针对各地原有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新制度衔接、基于环境质量和最佳技术的许可限值核定、排污许可证管理范围和内容、与其他相关制度共生共存、排污许可证监管力度、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问题,分析了排污许可证改革实施可能面临的若干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排污许可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有30余年,经过多年探索,现逐步发展成为一项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有助于促进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之间顺畅衔接.通过企业"自证清白"提高排污单位依证排污的守法意识,利于形成具有完整系统、可追溯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制度.为持续完善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执法人员还应严格按证执法、依证管理,引导...  相似文献   

13.
从排污许可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出发,论述国内外排污许可制度的特点和实施情况,通过类比找出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排污许可制度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当前推行实际,存在着诸多难点,比如制度衔接性不良等,需要加以优化和完善。现针对推行排污许可制度的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是申请排污许可证的重要依据,"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开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本文就各地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及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各地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制度衔接、环保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风险。下一步,在深入推进各地改革,积极探索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同时,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将不同的改革路径把控在合适的轨道范围内,积极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宁  汪劲 《环境保护》2021,49(9):13-18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关键落子,凸显出诸多特点:健全规范,提升了排污许可管理的法治化;多元互动,提升了管理的交互化;分类管理,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在线管理,提升了管理的信息化。与此同时,《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在实施中也面临着监管范围模糊、企业守法困难、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困难、制度衔接和整合不顺畅等诸多问题。为保障新法的顺利施行,应尽快明确排污监管范围,提升排污监管能力,助力企业遵守排污许可制度,确保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之间的合理整合和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框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排污许可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并证明行之有效的点源管理制度.本文在分析排污许可制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建议排污许可制度要以环境质量为约束、与现有企业环境管理制度相融合,真正让排污许可制度成为环境保护基础性制度.  相似文献   

18.
邹世英  吴鹏 《环境保护》2022,(13):12-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排污许可“全覆盖”“一证式”管理基础基本建立,但仍面临全覆盖成果有待拓展与巩固、依证监管支撑体系有待健全与完善、各项生态环境制度尚需进一步衔接联动等多方面的挑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将聚焦质量生命线、主体责任落实和排放量数据统一等方面,持续推进许可证质量提升、执法监管强化以及制度衔接联动,推动排污许可制改革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要闻     
正近日,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在第十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未来将通过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环境保护各项制度。新一轮的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即将到来。A要建设成核心制度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要将排污许可建设成固定点源环境管理核心制度,进一步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境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相似文献   

20.
叶维丽  徐敏 《环境保护》2022,(13):24-27
自排污许可改革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职责转隶后,点源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点源许可排放量逐步增长、点源环境管理水平逐步精细化,非点源排放的点源化管理趋势明显,凸显出了目前排污许可量未与水质目标挂钩、“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的全过程监管链未打通、入河排污口与排污单位出厂界排污口的边界划分与责任联动不清晰等问题。本文认为要明晰点源排放管控与入河排污口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衔接完善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三大点源行政许可,严格点源准入机制,构建联动衔接的点源排放监管机制,支撑建设完善点源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