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铅锌冶炼行业工业共生模式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探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构建工业共生模式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根据铅锌冶炼行业发展现状,指出铅锌冶炼行业构建工业共生模式的必要性,并以某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剖析了工业共生模式的共生关系,产业链关系及经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构建工业共生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也应注意工业共生关系构建中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共生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构成工业共生的3要素。介绍了工业共生的质参量兼容原理,共生能量生成原理、系统进化原理。阐述了工业共生模式的4种类型:共栖,互利型工业共生。寄生型工业共生,附生型(异生型)工业共生,混合型工业共生。分析了工业共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泥工业作为工业生态系统的汇,能够多样化地利用其他行业的副产物,这种典型的产业共生模式可以通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带来显著的CO2减排效果.由于产业共生在水泥行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巨大的CO2减排潜力,所以对水泥工业产业共生现状的了解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对产业共生现状的全面了解,才能对现有水泥行业产业共生的程度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参照,对未来不同政策与情景下的CO2减排潜力进行量化与评估.为实现对产业共生实际情况的模拟,以水泥-电力行业的产业共生为例,采用最优化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一般统计数据来模拟产业共生实际情况的系统方法,将技术、经济与政策3类不同的决策变量影响纳入模型,以模拟出最接近真实情景的产业共生情况.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新乡市水泥-电力行业实际的产业共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水泥-电力行业间存在普遍的产业共生现象,实地调查中有77.8%(21家)的水泥制造企业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制造的原材料.将一般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对比发现,一般统计数据能较好地反映企业实际物质投入产出情况;利用一般统计数据,模型对新乡市产业共生网络结构模拟的准确率高达92.6%,显示该模型能较为有效地对产业共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4.
产业共生是推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途径 ,主要实践载体是以高效的能源利用以及优化的资源配置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目前产业共生研究现状中存在整体缺乏系统和深度,缺少可操作性的定量模型和评估方法及理论与产业实际过程的结合分析较少等问题,未来研究应该在总结大量产业共生实践案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层面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制定完善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估技术,为生态工业园共生模式优化、共生网络稳定性和共生效率评估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为例,开展了工业共生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试验园建设背景和产业现状分析;(2)生态产业链(硫化工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铜延伸加工产业链)的构建;(3)各产业链间在物质、能量和水层面上的耦合共生。最后,从参与共生企业的所有权关系和网络构成方式两方面,对试验园工业共生网络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在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转型、促进人民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全面促进农村繁荣与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以陕西省袁家村为案例地,根据共生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结构化数据分析构建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共生系统包含旅游共生单元、旅游共生模式及旅游共生环境,在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呈现动态演进特征。(2)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及内涵维度呈现阶段性特点。旅游共生单元借助共生环境,进行共生能量创造,产生共生作用,引致共生能量分配、共生能量传染,最终促进共生效应。(3)旅游开发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体现了旅游共生系统的共建共创共享。袁家村始终是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广泛吸纳旅游经营人才、推进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实行农民股份制运营,促进共同富裕。研究结论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工业领域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推进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层面基础设施共享对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构建产业共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能源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地在园区生态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其2005年以来能源基础设施多功能化发展对推进园区生态化发展的作用.通过拓展能源基础设施的功能,引导热电企业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要素,在污泥干化焚烧、有机废气焚烧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减少一次能源中煤炭的消费量.形成了能源基础设施多功能化推进园区生态化发展的示范模式.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基础设施多功能化显著地推进了生态化发展,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分解者的重要作用,其实践模式将为国内众多类似化工园区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印染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的印染业现状、环境危害、格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印染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印染工业园,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园区规划,采取单一产品的规模化处置以及水的循环利用,最终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共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海陆产业间协同共生关系,构建了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共生度评价模型,基于1995~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陆产业共生状态,预测了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的时间区间,并给出保持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两种产业主参量的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我国早期存在海洋产业寄生于陆域产业中的状态,之后长时间处于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沿海7省市在2011~2014年之间达到对称互惠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10.
工业共生是循环经济思想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针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共生模式的理论探讨也越来越多;然而,从实践角度,对各种共生模式在现实中的应用潜力及其现状问题的分析还没有深入展开。文章以燃煤电厂为例,通过现有统计数据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对火电行业及其脱硫产品、热电联产2类共生模式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国火电脱硫机组的比例约为80%,然而仅有约50%左右的二氧化硫被去除,其中占脱硫产品90%的脱硫石膏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各个环节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热机组仅占全国火电机组装机总容量的18.2%,由于其利用形式多样,发展空间很大;通过梳理2类共生模式相关的政策体系,初步分析了目前可能影响工业共生发展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work, a model comprising a pulp mill, a sawmill, a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and a biofuel upgrading plant is used to demonstrate how the MIND metho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industrial symbiosis in the forest industry. Using this method, both energy and material flows on both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side can be studied simultaneously. The method can be used to find improvement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modelled system, to find the optimal operational strategy of a given system, an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different systems. The total system costs for stand-alone cases and integrated industrial symbiosis system configuration are compared, generating results that can be used as decision support when planning industrial symbiosis initiatives in the forest indust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are financial benefits to industrial symbiosis compared to the same system operated in stand-alone mode, and that the industrial symbiosis configuration generates a more stable system.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lize the results from a case study, and the main conclusion drawn i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how that industrial symbiosis has economical benefits,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ese benefits needs to be evaluated from case to case.  相似文献   

12.
铝冶炼行业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也是有色金属行业中CO2排放量最大的领域,在全国2030年碳达峰背景下,铝冶炼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工艺结构、技术进步、进出口影响等因素,采用回归分析和情景分析等方法,对2021—2035年我国铝冶炼行业碳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推动碳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碳达峰目标背景下的铝冶炼行业碳排放控制路径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①实现铝冶炼行业碳达峰任务艰巨,在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以及多项措施实施的前提下,预计可实现铝冶炼行业“十四五”末期至“十五五”初期达峰,峰值在5.3×108~6.4×108 t之间,达峰后保持2年左右平台期,产能控制是削峰的关键. ②提高再生铝利用水平是决定铝冶炼行业能否快速达峰的关键,到2030年其对行业碳减排的贡献率为77.3%. ③推进清洁能源替代,鼓励电解铝产能向可再生电力富集地区转移是铝冶炼行业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到2030年其对行业碳减排的贡献率为21.5%. ④提高短流程比例也是铝冶炼行业碳减排的重要方向,到2030年其对行业碳减排的贡献率为1.2%. 研究显示,铝冶炼行业碳减排工作重点聚焦于推进严控产能总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强化技术降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共生演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泰兴精细化工园及南通农药化工园为例,将最大流原理及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用于研究非成熟工业园的产业共生演化.由于演算得到的序参量ξ值虽然可以表征各工业园共生效益随时间变化情况,却无法用来横向比较工业园间共生效益,因此对计算过程进行了改进,提出新的序参量计算方法.比较了序参量ξ与产业关联度、交换量等指标后,定义ξ为产业共生演化效率指标,并将卡伦堡工业园2005年得出的ξ值2.87作为共生演化稳定状态标准值.研究发现,2个工业园在较少人工干预下,ξ值逐年上升,分别从0.04,0.133增加到1.51和1.675,但远小于卡伦堡工业园的2005年ξ值.建议在工业园自发形成进程基础上,加以合理引导,促进工业园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that throughout the world, firms, governmental agencies and NGOs are seeking to stimulate industrial symbiosis. This concept and its application have also been the topic of extensive research. Up till now, this work lacks a more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his paper fills this gap. We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through which regional industrial systems change their connectiveness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their ecological impact. We position our framework with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in the ISI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for publications that listed ‘industrial symbiosis’, ‘eco-industrial park’, or a combination of ‘industrial-ecology’ and ‘regional’ as a topic.The framework conceptualizes industrial symbiosis as a process at two levels: (1) the level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ystem (RIS), and (2) the societal level where the concept and routines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diffuse. We link the dynamics at these levels to changes in ecological impact and increase in institutional capacity. We conclude with a research agenda based on the variables and their basic relationships specified in our framework. The main line of research we propose i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how institutional capacity evolves over time in regional industrial systems and how it affects the ecological impact of such systems. We also propose to investigate how insights from existing literature about stimulating and impeding factors to industrial symbiosis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mechanisms of transmission and how these mechanisms interact to create nationally distinct patterns of diffusion of industrial symbiosis.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天业集团化工园及其发展循环经济的下游企业——青松天业水泥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对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工艺,企业间生态产业链的物质代谢、产业共生和效益集成分析,总结天业集团循环经济型化工产业的成功经验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探索新疆未来循环经济型工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