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成都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拟在分析阿坝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阿坝应通过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生态资源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促进阿坝州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用Wackemagel等提出的生态占用测度方法对芜湖市2004年的生态占用和生态容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占用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结果表明,计算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3.757429226hm^2.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芜湖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战略选择,本文结合鲁北化工集团创建工业生态园,较全面的讨论了循环经济发展和工业生态 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西安市临潼区自然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在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地区差异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将该区划分为四个经济分区,对不同类型区域采取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经济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完善、资源环境整体优良、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元市委把"生态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6.
就乌鲁木齐市建设成生态城市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结合,针对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1995~2007年生态足迹,并分析甘孜州的生态安全状况。甘孜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80467hm2增加到2007年的1.766288 hm2,以耕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5.646667 hm2减少到2007年的5.328501 hm2,减幅较小,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盈余从1995年的4.1662hm2减少到2007年的3.562213hm2,林地人均生态盈余基本稳定在5.0 hm2左右,是甘孜州人均生态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压力指数在0.280852~0.350215波动,生态占用指数在0.528738~0.718585波动,生态协调性指数在1.875003~2.327831波动。结果表明甘孜州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珠海市200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计算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评价.总体上,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从2010-2012年的数据来看,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从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变化来看,近年来珠海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有所好转.目前,虽然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处于稍好状态,但也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肥市2005-2010年的生态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具有典型的农业社会特征,产业结构较稳定.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但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可持续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利用变化速率、剪刀差等多种分析法在时间尺度上预测了合肥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发展趋势,建立了动态模型,全面反映了合肥市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生态示范社区的内涵与意义。从广东省某市A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现状社区与生态示范社区之间的差距,分析结果显示A社区的创建基础良好,大部分指标均已达到生态示范社区的考核要求。随后针对现状社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该社区创建生态示范社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进程加快,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得到飞速的提升,但是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公共配套、社会民生4个维度构建生态宜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1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水平.结果显示2010~2018年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宜居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态的规划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视域探讨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由规划滞后、规划重复、规划片面、执法不严等造成的城市规划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提出构建城市生态规划的现实必然性和基本原则,从强化机制、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健全法制、合理规划等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城市生态规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秦纪洪  孙辉  韩祎  刘琴 《四川环境》2005,24(4):92-96
自然生态小区是构建优美生态环境区域的生态“细胞工程”。它根据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以较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实现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有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体。由于自然生态小区的建设是新兴事物,其建设途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自然生态小区建设投资方面,应当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和生产赢利建设投资,对于前者应当以政府和政策性投资为主,而后者应当是在政策法规规范下的企业投资为主;在发展模式方面,应当促进环境友好的规模化高效益产业,包括有机绿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在效益分配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社区居民资源共享和利益合理分配,实现整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正邦  张莉 《四川环境》1994,13(2):5-11
本文首次提出生态文化概念。从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文学、生态艺术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污染治理,提高到生态文化高度;从历史上论述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发展,以新的理论贡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河南省2000—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定量研究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8项经济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定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745796hm2增加到2007年的3.019299hm2,而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373397hm2下降到2007年的0.361618hm2,导致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且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国以及相邻省份;社会经济强烈驱动着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其中人均GDP、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等与人均生态足迹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金鉴明 《绿色视野》2008,(12):16-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一种独立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党在理论思想领域的重大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贡献。生态文明包括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三个重要特性,从理念方面说,包括生态文明的自然观、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是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开展生态承载力综合研究不但对生态经济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理论意义,而且对现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将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生态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基于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区域生态经济联系系统,测算了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城市间生态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结果表明,产业带城市生态经济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两极分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是生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都将生态补偿视为应对生态系统退化的有效政策工具。围绕生态补偿的定义、补偿客体、生态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方式,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市场交易、生态经济、税收补贴和社会制度等多种生态补偿理论框架。但是,由于这些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实践中难以避免挤出效应、外溢效应、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也不利于协调效率、效益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理论框架,需要研究如何将生态服务纳入经济学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模型,提出简便易行的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方法,统一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领域价值计量的基础,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维度研究针对不同生态服务补偿机制的有效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