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快回来     
付萧 《环境教育》2010,(6):48-48
<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面对着夏日雨后这难得的清爽天气,我情不自禁地朗读着这句诗,但耳边却没有听到青蛙的鸣叫,眼前也没有美丽的池塘。过去,只要是夏日的一场大雨后,青蛙们的"演唱会"也就拉开了序幕,它们纷纷从四面八方向池塘  相似文献   

2.
乡村年味     
吴春富 《绿叶》2015,(Z1):108-117
打塘鱼小时候,冬日最热闹的场景莫过于打塘鱼了。打塘鱼一般在腊月底。快要过年的那几天,年味本来已经浓了,经打塘鱼这么一闹腾,一渲染,年的味道愈加的浓。打塘鱼有前奏。腊月二十左右,队长一发话:"该打塘鱼了!"村庄就欢腾起来了,社员们奔走相告,孩子们像得了喜糖似地兴奋。当水泵被抬到塘边时,电闸刀一送,塘水就如孩子们内心的欢乐,"哗啦""哗啦"地往出涌。塘鱼的品种,鲢子居多,胖头和杂鱼也不少。鱼种春季投放,自然养殖,  相似文献   

3.
正一般人对蕾切尔·卡逊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她的那本《寂静的春天》,而且许多人读过也就读过了,就像吉姆·林奇在他的书中说的:你是怎样看待的?打个哈欠然后把灯关上?林奇显然没有只是打个哈欠把灯关上了事,他还把卡逊的很多书都找来读了,包括这本《大蓝海洋》,而且还把卡逊下面的那段话引用到了自己的书里:整个海洋,就连在海洋深渊最深处的水滴,对于创造出潮汐的神秘力量都毫无所悉,也无以回应。卡逊在写出《寂静的春天》之前,是个科普专栏作家,  相似文献   

4.
早春花树     
阿来 《绿叶》2019,(Z1)
正早樱"草堂人日我归来"。和这座城里的很多人一样,节前回老家过年,节后返城。我回城在"人日"这一天,而且真去了草堂。在成都,说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任何人都不会认为本市还有另一处草堂。这些年来,人日这天,草堂似乎都有围绕诗圣杜甫的活动,这天出门前百度一下,跳出好多行的"草堂人日归来"。打开来,都是当地媒体关于草堂祭拜诗圣活动的报道。今年的活动是有人穿了古装衣服,扮演的是高适和杜甫两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我去了摩洛哥、突尼斯两个国家旅游。这是两个北非国家,叉都是阿拉伯穆斯林国家.中国对这样的国家还比较陌生。我的签证号是"2015-750",也就是说,我是今年去这两个国家的第750个中国人。相比较一天就有数万中国人涌入的那些国家来说,想了解这两个国家的中国人确实太少了。但这两个国家却使我大吃一惊。我吃惊于这两个国家人民的开放、质朴和友好,也吃惊于这两个国家在紧随世界潮流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完整地保护了本民族的宗教、历史、文化。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正>10个矿泉水瓶可以兑换一包黄酒或者1支牙刷,2纸杯烟蒂或者60个香烟盒可以兑换一包碘盐……这是发生在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开设的"叮叮打"垃圾兑换超市里的情形,这个名称来自于旧时挑货郎摇拨浪鼓发出的"叮叮打"声音。垃圾换油盐"旧时走村串户的挑货郎,总是摇着拨浪鼓,发出‘叮叮打’的声音,只要听见这个声音,村民们就会走出家门,围拢过去,买一些油盐酱醋、针头线  相似文献   

7.
吹牛吹破天     
一只屎壳郎、一根羊毛和一根草商议要去偷一头牛。见到牛后,羊毛得意洋洋地说:“我在上头骑牛。”草得意洋洋地说:“我在前头牵牛。”屎壳郎得意洋洋地说:“我在后头赶牛。”结果呢,牛张嘴把草吃了;打个喷嚏,把羊毛吹到了河里;拉了泡屎把屎壳郎压扁了。这故事让人想起两个成语:利令智昏与不自量力。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一个美国人碰到一个法国人,挺得意:“我们美国科技发达,发明了一种机器,只要把牛往里头一赶,一摇手柄,立  相似文献   

8.
"我原来是飞行员,地上做了什么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别想瞒着我。每当我看到那一片片天然林被斧锯腰斩,我的心就像在滴血。"刘福堂经常重复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要谈论起自由,总是希望纵其一生,贯其所有事,都是自由的。他的身体是如此的自由,他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由,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自由。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能说他想说的一切话。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环境有了危机,社会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等不来,喊不来,必须建立在"全民行动"的基础之上。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要每个人都能在环境保护上自觉行动起来,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指日可待!年初以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喂人民服雾"等网络词语的出现,反映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而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描绘过中国母亲打儿子的姿势:"把手高高地举起,然后又轻轻地放下"。这一打儿法也称"娘打乖儿"。"娘打乖儿"的现象,多年来在地方政府工作中并不少  相似文献   

11.
《绿色视野》2015,(2):15-16
春节是中华民族极为醒目的文化符号。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一个个古老的习俗,构成了春节浓浓的年味儿。相比较于西方,中国"年文化"源远流长,更有味道。西方人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新年则是从甜甜的一碗腊八粥时就微微地听到了年的脚步,直到转年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之后几天,才在狂热中慢慢画上句号。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家里的卫生,称为打扬尘。传说扬尘惹火,蜘蛛丝网  相似文献   

12.
今天讨论"五四",旨在文明反思。近现代中国的目标是进步、赶超,标志是对物质世界的掌控。为此中国文明彻底重构:学科学,抛弃传统,对世界重新解释;追求现代化生活,建设大工厂,发展新技术。在今天的工业中国,科学与技术成了主义,人与人的矛盾转变为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未来怎么走?科学与人文如何关联?由此而思考中国的前景,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后五四"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可姗 《环境教育》2012,(11):82-82
文明,像一支婉转的歌谣,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文明,像一缕清新淡雅的幽香,总是把我陶醉;文明,像一股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其实,文明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留心观察就肯定会发现。瞧,我的小区多干净啊——台江区五一南路金色维也纳C区。自从福州市开展创建卫生文明城市以来,小区就出台了许多措施保护小区的干净整洁的环境。你们,那一行行标语,在小区大门口悬挂着"文明,从我身边做  相似文献   

14.
潘岳 《绿叶》2007,(10)
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仿佛一面旗帜,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看到了一幅人文的、生态的、文明的美好画卷,人民群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徜徉在美丽的乡村,步行在城市的花园;江南的水网澄澈见底,北方的山城湖光山色,这才是中国人最美丽的家园,也是我们梦想的"生态文明"的画卷。人民群众将因这个"生态文明"的旗帜而受益,千秋万代之后的子孙们,将因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而欢欣。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织成一幅巨大的画卷,当流泉秋虫雨声鸟鸣奏响一曲永恒的交响乐,人们将会为十七大提出的这个伟大目标而额手称庆。  相似文献   

15.
卢风 《绿叶》2011,(9):108-118
市场制度之所以能确保经济效率,就因为人都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正因为人的个体性是不可消解的,故市场经济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只要"给污染定个价",就可以很好地治理环境污染。但只有当多数人超越了物质主义时,经济学家的办法才能起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的作用。要人们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不可能的,但要求人们不以积累物质财富的方式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可能的。多数人实现这样的"精神超越",需要生态学的启示和大自然的警示。经济学家说,"市场的逻辑"就是"通过使别人幸福而使自己变得幸福"的逻辑,但他们忘了"市场的逻辑"的另一面——激励人们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激励人们的贪欲。一味激励人的物质贪欲的文明会因为生态崩溃而走向毁灭。我们不能没有市场,但我们必须拒斥市场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确切地说,真正接触文南词也就是在我工作后,而我工作的时间还并不长。读书时对地方戏曲有过简略的了解,明晰脉络,却谈不上熟稔,更不会花一通气力去精敲细打某个地方戏曲剧种。偶然一次听过文南词,烙下印记却未深究,知道它的存在,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7.
叶一剑 《绿叶》2014,(8):67-74
当今天中国的乡村成为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极.代表着繁荣、进步、文明的城市.却也并没有真正地成为绝大多数人可以安身立命的美好家园。每一个从乡村来到城市的人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城市,缘何承载不起这样的希冀?  相似文献   

18.
<正>2060年的一天,葱头博士最新发明的时空穿梭机成功了,作为他的助手,我"光荣"地成为了他的第一个试验者,因为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人,大家都怕坐上时空穿梭机会一去不复返。葱头博士说:"这个机器是语音控制的,你只要说出时间,它就会带你去,还会给你准备那个时代的衣服,只不过穿梭过程会有些颠簸。你不用太  相似文献   

19.
护树的故事     
我们村里的人,只要提起汤老太家门前那棵银杏树,没有人不知道的,但要说起这棵树的来历,人们就摇着头说不知道了。就连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这样说:“我听我祖辈的祖辈说早就有这棵树了。”看来,这棵树是太古老了。  相似文献   

20.
科技越发达,人文越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人怎么用,这体现为德,而德属人文。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和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民族传统和人文文化,不打自垮。当代中国,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且尤应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民族文化及其哲理,重人文教育,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