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铭 《上海环境科学》2006,25(3):127-129
为了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上海市设计和建立了一个以GIS、GPS技术为核心的车辆指挥调度计算机系统。文章概述了GIS、GPS的基本特点,介绍了整个车辆指挥调度系统,包括其流程、软硬件等。通过车辆指挥调度系统可以接受GPS数据、在地图上显示车辆位置、处理GPS错误信号、按条件调度车辆,以便及时处理环境保护应急事件。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实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以2004年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遥感影像为信息源,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为基础,对2004年遥感影像进行动态变化解译,修改2000年数据库;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对解译成果进行验证,更新数据库,最终建成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最后对四川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四川省生态环境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GPS/GSM/GIS海上溢油跟踪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车载GPS监控系统的基础E研究开发了一种漂浮移动性能与溢油相似的、并具有GPS接收和发送功能的GPS浮标。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将其投放存厚油膜层中随油膜一起漂移。监测中心通过GSM移动通信网实时接收GPS浮标发出的定位信息,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溢油位置、漂移速度、轨迹、方向的实时跟踪和信息显示.从而为溢油应急指挥提供一种准确实时、成本低廉、全天候的溢油全程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电力行业排放绩效标准(GPS)的运行机制和特点,并分析了引进GPS与电力工业发展的关系。分析表明,在中国电力行业引入GPS机制,对于完善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故标准、加快电力行业结构调整、促进火电厂技术进步、实施污染物排故总量控制以及推行排污交易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视觉下,传统的复杂建筑物测量方法,由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大,并且带有一定的复杂因素,无法进行准确尺度的测量,提出一种在环境视觉下的复杂建筑GPS测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环境与建筑间关系后,以此为基础们进行GPS测量控制分析.使用GPS技术能够从空中的角度进行作业测量,避免了地面测量过程中数据累加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GPS自带的激光影像技术已经能够进行虚拟演化,保证测量过程中的精准度,GPS测绘过程中能够调动多个卫星进行多视角的测量,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为了验证设计的复杂建筑中的GPS测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设计了模拟仿真实验,利用实验过程产生的数据,有效的证明了设计的复杂建筑中的GPS测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基GPS层析大气水汽资源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气水汽资源作为一种潜在的水资源,对实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地基GPS层析大气水汽技术为研究大气水汽资源的三维分布提供了定量依据,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大气水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介绍了地基GPS层析大气水汽技术的基本原理;层析网格的划分是地基GPS层析大气水汽技术的关键问题,文中对国内外地基GPS层析网格划分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该技术普遍使用的3种模型,即对流层模型化算法、一般算法和Kalm an滤波法;最后提出地基GPS层析大气水汽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空气质量监测中,有时需要在不同的高度上采集空气污染数据,但传统的GPS定位系统对于海拔高度的定位精度较差,为此,设计了由GPS和气压计组成的高度测量系统,通过对气压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获得高精度的气压高度信息;并对气压计和GPS进行数学建模,建立了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通过离散化对GPS和气压计的高度信息进行在线数据融合,获得高精度的高度信息;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高度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在空气污染高空监测等领域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3S技术在城市热环境调查及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此后对于3S技术中的RS、GIS及GPS技术在城市热环境调查分析中的作用和此次试验的技术步骤及关键性技术处理进行了论述。并对此次试验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地空间环境的特点,分析了空间环境对无线电定位的研究现状.针对空间环境对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影响方式不同,以GPS和罗兰C为例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空间环境对GPS和罗兰C定位的影响,指出了提高定位精度的环境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无线电定位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X射线激发的光释光测年原理,据此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X射线是可以激发辐射样品使其产生光释光信号的。  相似文献   

11.
朝鲜4.13"光明星3号"发射是一次包含火箭发射与爆炸次声信号的事件。对火箭发射激发次声信号的基本理论、影响火箭发射激发次声信号监测能力的因素等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分析火箭发射历史次声信号的基础上,研究了该类信号的信号走时、频率及波形特征;对"光明星3号"发射激发的次声信号从事前预判、信号检测、爆炸区域确定、误差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朝鲜"光明星3号"的爆炸疑似区域为北纬35.2756°~36.3887°,东经125.1675°~126.5487°。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的红树林资源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论文研究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进行红树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以SPOT和Landsat7ETM+为信息源,经预处理后在GIS支持下进行目视判读和编制工作手图,实地采用GPS实测和目测勾绘修正小班界线,进入林内调查林况因子。结果表明,群落类型调查精度为100%;小班面积平均误差、小班周界平均位移、小班中心位置平均相对位移分别为11.8%、18.3m、13.1%,远小于常规方法(1∶10000地形图目测勾绘)的76.6%、108.7m和274.9%;效率比GPS实测高2.04倍,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调查中存在的红树林空间位置和分布境界线定位准确性差、面积精度低,一般航天遥感调查分类精度低和GPS方法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园林景观设计中树木遮档导致观测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定位效果都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GPS/北斗二代进行联合定位解算的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GPS联合北斗二代组合定位固定成功率达100%,实时定位初始化时间优于30 s;平面方向RMS优于2 cm,高程方向优于4 cm。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观测环境较恶劣区域,GPS/北斗二代进行联合定位依然可以实现高精度快速RTK定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环境效益,分析了3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提出了3S技术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结合GPS技术和RS技术进行现场勘察,利用GIS技术进行叠图分析,通过GPS、GIS技术进行漫游展示,对自然生态进行分析,以期充分发挥3S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减少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第四纪地质学中,电子自旋共振(ESR)信号特征可用于物源示踪、判断受热时间及受热历史等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ESR信号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同火山熔岩烘烤层和未烘烤湖相层样品的石英不同ESR信号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了高温烘烤作用对不同石英ESR信号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温烘烤作用显著增强了石英Ti-Li心ESR信号灵敏度;石英Al心ESR信号灵敏度无明显变化;E′心信号灵敏度小幅度增加。另外,高温烘烤之前无Ge心信号,在高温烘烤作用之后出现了Ge心信号。光晒退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高温烘烤作用之后,石英Al心的不可晒退部分减小,且石英Al心和Ti-Li心信号光晒退“回零”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6.
联合时频分析是信号处理领域热门的研究方向,相对于传统的单独时域或频域处理,时频变换在雷达信号分析和处理等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作为雷达信号检测的独特工具,研究了雷达信号联合时频域中的CFA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理解课文、认知事物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认知。  相似文献   

18.
GPS技术以其连续性、实时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变形监测的应用中越来越发挥着传统测量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GPS在地震、大坝和滑坡等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说明了GPS可广泛用于灾害监测,且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不受气候条件及通视条件的限制等优点,最后探讨GPS灾害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法国空间技术局的SPOT4卫星提供的最新卫星数据和GPS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昆都仑区空间结构进行现状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如何综合利用数据库、GPS、GIS、GSM网络MS技术、数据传输等多项技术,设计、开发GPS安全实时巡检系统,实践表明,GPS安全实时巡检系统在天然气管道巡检、信息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