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上海出席2010年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时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不是铺摊  相似文献   

2.
高层视点     
万钢:自主创新是民生科技进步的第一竞争力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上作特邀报告,讲述了"民生科普"问题。万钢认为,新科技革命与科技创新的一大趋势是低碳经济,其基  相似文献   

3.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此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万钢说,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这也是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4.
“全国健康科技高层论坛暨新特药博览会”于2008年9月3-5酲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5.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透露,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会面时讨论了市场在引导创新方面的失效,需要政府长期投入以及让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成本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即使在当前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中国政府仍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科技部部长万钢2009年3月19日在京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高层论坛”上表示,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6月28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华创会”上发表演讲,热忱鼓励广大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放的中国,需要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支持。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现在正是时候。”  相似文献   

8.
5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务院新闻办就“科技奥运”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科技奥运”建设已经明显推动了我国交通、建筑、气象等传统产业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环保等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7,(12)
<正>11月16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中广核携华龙一号、和睦系统以及核电机器人精彩亮相。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一行参观了中广核展台,听取了中广核副总经理束国刚关于"华龙一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汇报。作为科技部部长,万钢历来关注我国核电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出席第三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科技部长万钢5月9日在华盛顿表示: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但同时两国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紧缺以及民众对健康的需求、粮食危机等方面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7月29日下午,万钢部长亲率在郑参加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的200多名领导专家,到鹤壁市视察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浚县万亩核心示范区和浚县农科所15亩超高产攻关试验基地。浚县农科所院内的墙壁上有一条标语“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格外醒目。媒体也习惯地将育种方面的专家誉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2.
2月18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客观看待当前我国的科技实力,既要充分认识困难和挑战,更要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创新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10月13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英国伦敦参加第三届“碳封存领导人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广受关注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可以被当做资源进行利用,这样既应对了气候变化,又开发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4月12日,人民日报刊载了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稿。万钢在发言中说,科研诚信事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15.
9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上致辞,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万钢指出,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多个国际组织开展了多项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者讯:日前科技部万钢部长会见了来访的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高级政策顾问委员会主席威尔伯先生(Colburn Wilburn)。万钢部长介绍了中美科技合作特别是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有关情况,欢迎能源基金会继续参与和支持两  相似文献   

17.
万钢近日在《求是》上撰文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新形势,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的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18.
熊礼明 《环境保护》2007,(9A):62-62
9月8日,以“节能环保、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07年中国科协大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与会致开幕词。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科技部部长万钢,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  相似文献   

19.
3月3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万钢表示,总体上,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处理好应急集中攻关和中长期能力建设的关系,应特别重视培养和扩大国内的研究力量,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真正感受到了“风险”的冲击,也让更多人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10年,在许多重要领导的讲话和地方的工作规划中,“科技保险”四个字出现的次数比往年大幅增多,对科技保险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