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凯  周怀兰 《环境科学导刊》2013,(5):98-100,104
根据临沧市入河排污口监测成果,评价分析临沧市省级划分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的分布及超标情况,计算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等超标污染负荷,分析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水质的影响,提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连云港市水利局2011年9月发布的《连云港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1年第6期)中的数据为依据,详细分析该市重点水功能区的构成及分布情况以及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达标情况,分析重点水功能区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连云港市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2015年文山州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资料为依据,利用均值法、频次法对文山州重点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分析,得出:文山州重点水功能区汛期达标率低,红河流域水功能区达标率较珠江流域达标率低,所有重点水功能区中保护区达标率最低。通过分析,掌握了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达标状况,从而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许凯  王惠英  李永丽 《环境工程》2017,35(12):163-165
收集了淮河干流上游自1960年至今的水质监测资料,对24 676个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类别评价和对比,从时间纵向厘清了淮干上游水体56年的演变过程及未来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近5年的水质数据进行污染趋势分析和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从而逐步判别出该河段达标治理的重点区域与重点污染因子,对进一步提高水功能区达标率,保护当地的水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其他区域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牡丹江近10年水质监测、评价及变化趋势研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法,评价牡丹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水质现状,给出超标项目与超标倍数,计算污染分担率、污染负荷比,绘制主要污染物各断面浓度变化图,总结牡丹江污染特点和水质变化趋势,得出牡丹江水环境污染特征,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山州河流水质的特征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山州境内的7条主要河流1997-200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总锰和溶解性铁为文山州河流水质的特征污染物,对水环境评价和水功能区划分类的确定有较大影响,锰,铁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天然背景值较高,加之水土流失和厂矿废水的超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与达标状况,对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水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提供建议,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根据2011年黑龙江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监测资料,对黑龙江省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达标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重要水功能区的个数达标率为29.0%,长度达标率为19.6%,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同时阐述了水功能区达标率低,监测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最后给出解决措施是: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水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强水质监测现代化建设,提升监测能力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和入河排污口分析评价,合理确定水质模型和水质目标,运用水质一维模型,计算商丘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污染物入河削减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潮汐河口水文、水质要素具有日内、月相周期性的时变特征,不适用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水质达标控制,从而无法科学核定河口的水环境容量用于水污染防治管理。本文针对潮汐河口的非恒定往复流特性及水质的时变特征,提出了适用于潮汐河口水质达标控制的时、空双重控制标准;建立了钱塘江河口潮流水质模型,基于水质时空双重达标控制标准核定了各水功能区的环境容量。其中时间控制标准采用1d内超标小时数和月内超标天数两个指标控制,空间控制标准采用功能区空间平均水质、交界断面水质、混合区面积和敏感点水质等4项控制指标进行控制。水质时、空双重控制标准能够更全面更真实的反映潮汐河口水质达标情况,从而有效保护河口水资源水环境质量。其计算思路和方法可供相关水环境研究人员和环境管理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环境保护》2013,(9):8
严重缺位的水价,不仅让水的价值被低估,而且严重影响了水的投资、水质保障、管网改造以及流域生态的恢复。——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中央财政将在均衡性转移支付中,考虑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异,通过提高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  相似文献   

11.
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是针对2010年和2015年引起嫩江省界缓冲区水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分析,判断主要超标指标为有机生化指标。为进一步明确嫩江缓冲区水质影响关键因子,采用因子分析评价嫩江重要省界缓冲区水质状况。依据因子的荷载矩阵,2010年和2015年的主导因子均累计解释了原始向量80%以上的信息,反映了这两年水环境和污染因子之间的关系。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流域水质状况分析,为今后对嫩江流域水功能区目标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永兴岛的建设和开发在岛内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因受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同而导致其环境质量状况存在差异。该研究通过对永兴岛生态保育区和港口建设区2个典型功能区的海水水质和土壤采样分析,发现永兴岛的建设和开发对环岛海水水质和岛上土壤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港口建设区水土环境质量明显劣于生态保育区,海水无机氮含量超标严重,环岛水质具有富营养化的趋势。岛内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估结果显示土壤重金属具有极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2010年建湖县环境监测站对全县地表水水质例行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建湖地表水水质现状.结果显示,建湖县县域范围内主要河流地表水、水功能区划未覆盖的乡镇及以上河流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农村行政村级河流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饮用水源、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急需搞清楚一条河流在一定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下,为满足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和一定河道生态需水要求,究竟有多少可用和能够调配的水资源量,以及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为此,论文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联合评价问题,提出“可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并结合水功能区划目标,提出单元系统水量水质模型和多河段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评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滦河流域,经模型计算分析,1998年滦河未超标河段中在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下可新增取水5.1×108m3,水资源最大利用率为43%(现状为30%)。如果改变用水方式,重新配置水资源后水资源最大利用率可达到54%。  相似文献   

15.
九龙甸水库水质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001年间水质监测数据的灰色系统处理,对九龙甸水库水质进了行中长期预测。结果显示九龙甸水库水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稳定,能达到规划的地面水Ⅱ类水质功能区要求。  相似文献   

16.
非点源污染河流的水环境容量估算和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丁江  吕军  金树权  沈晔娜 《环境科学》2007,28(7):1416-1424
通过河流相应集水区内氮磷的各污染源分析(包括农地、畜禽养殖和生活排污等),利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各非点源的氮磷投(排)放量和入河量;采用河段氮磷输入-输出平衡关系分析方法,估算河流对氮磷的每月自净量.以此为基础,参照水功能区划所要求的水质目标,提出了水质未超标河段相应集水区的氮磷剩余水环境容量按月估算模型,和水质超标河段相应集水区内氮磷投放削减量的按月估算模型,及其在各污染源之间的分配方案.结果表明,长乐江的总氮和总磷自净量分别达到775.9 t·a-1和30.9 t·a-1,自净率分别为28.8%和51.2%.河流对氮磷的自净量不仅受水文生态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变化,而且随着污染负荷量本身的增加而提高.按照水功能区划中Ⅲ类水的水质要求,长乐江总氮含量全年超标;各非点源的总氮投(排)放量均须不同程度的削减,削减总量应达到1 581.0 t;氮源削减量分配结果表明,化肥是应削减的最大氮源,要求在河流相应集水区内的化肥氮投放削减量为1 047.4 t·a-1;而与各种氮源的投排放现状相比,要求削减比例最高的是畜禽养殖的氮排放量,达32.4%.长乐江流域尚有一定的总磷剩余水环境容量(2 335.7 t·a-1).根据目标水质要求,平水期是各污染源总氮投放需要削减的量最大的时期,丰水期则是总磷剩余水环境容量最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选取凡河流域中下游工农业复合型典型水生态功能区,在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对现有的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水生态功能区的环境特征出发,理清水生态功能区发展中的需求和冲突,对所选取的典型水生态功能区进行6个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分区,确定各区发展定位和发展导向,建立以水生态功能区为单元的村镇体系、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和文化体系等方面的综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凡河流域从单一的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功能区综合管理的转变,对水生态功能区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为其它流域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规范     
江苏水域细分水环境功能区江苏省日前公布了新编制的全省地表水(环境)区划,将全省水域划分为1316个功能区,同时明确每个功能区到2010年和2020年必须达到的水质目标。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规定,江苏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区内排污或进行污染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禁止在保留区内进行具有破坏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而过渡区水质则要达到下游段功能区起始段面水质目标。(新华社盛家宝汤涧)江苏环境监测与信息工作会议召开江苏环境监测与信息工作会议于近日召开。会议对全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明确了环境监测与信息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综合评价法对下辽河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MapGIS绘制了分区图,结果表明,区内水质以Ⅳ类水为主,其次为Ⅴ类水,仅局部地区水质达到Ⅱ,Ⅲ类水。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溶解性总固体、Cl-、NO3-、NO2-和NH4+,分析了超标因子的成因及污染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单因子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抚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红  胡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1):276-279,320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质评价对于制定水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水环境评价方法大多不能对水体污染程度给出直观判断,且无法进一步区分劣五类水质的污染轻重。文章选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以沈阳经济区典型城市抚顺为研究对象,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为考察指标评价浑河抚顺段水质。结果显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沿程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氨氮、总磷除St2点位达标外,其余监测点位均超标;生化需氧量全程为劣五类水质。通过单因子标识指数值不仅直观地看出浑河抚顺段各个监测指标是否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标准,还直观地看出未达标指标的超标程度。对于劣五类水质,单因子标识指数值区分出了超过五类标准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