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南矿区高矿化度矿井水淡化工艺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矿井水回用率,淮南矿区谢桥煤矿对高矿化度矿井水进行淡化处理。根据现场运行数据、现场试验,简述了高矿化度矿井水应用反渗透(RO)工艺过程和淡化技术要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反渗透工艺在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淡化处理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伊犁伊宁矿区矿井水水质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井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伊南矿区未经采煤扰动的地下水水质和矿井水水质都较好,说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伊北矿区矿井水由于矿化度背景浓度值高,水质较差。此次评价为伊犁伊宁矿区矿井水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矿矿井水伴随煤炭开采过程产生,不同程度受煤粉、岩粉等悬浮物污染,有效降低悬浮物浓度是矿井水处理技术核心之一,本文以神东矿区含悬浮物矿井水为例对悬浮物处理技术进行说明,并进一步探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矿井废水、煤矸石和煤粉尘,导致了周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煤炭开采中源头、过程和末端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污染物的大量外排,改善了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是矿区实施植被恢复的主要目标.神东煤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原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解神东矿区近30年来植被恢复成效,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地面观测和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修正后的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引入生态系统质量调整系数用以区分同类生态系统内部差异,构建区域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模型,评估1990—2018年神东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及时空变化特征,从生态产品价值视角定量揭示矿区植被恢复效益.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近30年神东矿区生态产品总价值增加6.57×108元,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增长84.33×104元/km2,其中价值增高区域占65.35%,主要位于矿区东部的哈拉沟、大柳塔、石圪台、柳塔、乌兰木伦煤矿以及矿区西部的活鸡兔井;价值量减少区域占33.32%,主要位于乌兰木伦河沿岸及矿区西部的寸草塔、布尔台、补连塔、上湾煤矿边缘地区.(2)从不同服务类型看,其生态产品价值增量自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调节服务、供给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增量分别为3.35×1...  相似文献   

6.
分析靖远矿区由地下开采而引起的地表塌陷,矿井固体废物大量遗弃,高矿化度矿井水和瓦斯气体大量排放,土地沙化,植被减少等,使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到本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杨利  赵玲  孟庆虎 《环境科技》2008,21(1):65-67
随着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的发展,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日趋紧张,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在此论述了煤矿矿井水资源化的必要性,给出了矿井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建(构)筑物、主要设备等,说明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郑州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论述了矿区矿井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矿井水水质特征,提出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技术途径和具体措施,对矿区实现矿井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脆弱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明确矿区生态承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弹性力、资源环境承栽力及生态系统压力三个方面建立了生态脆弱矿区生态承裁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并以榆神矿区为例,对其生态承栽力现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榆神矿区生态系统承裁力分级为"不稳定、中等承栽、中压",说明本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遭受外界干扰而使生态系统破坏.同时自我恢复能力也比较低.其中:水文和植被是制约矿区生态系统主要的自然因素;矿区资源和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现实承载力较小;资源-环境压力主要来自土地资源压力和水资源压力.并结合计算结果,从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提出增强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靖远矿区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 ,目前矿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地下开采而引起的地表塌陷、矿井固体废物大量遗弃、高矿化度矿井水和瓦斯气体大量排放、土地沙化、植被减少 ,日益恶化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 ,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到本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 ,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