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与牛     
正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过夜,以前更多的时间都给了婆家,忽略了父母。那夜,以为会被父亲的鼾声扰得睡不好,可是没想到,父亲气息均匀,出奇的安静,不像以前鼾声如雷,我睡得很好。天还没亮,父亲便窸窸窣窣地穿衣起来,问他,为什么起那么早,父亲说:"起来喂牛。"父亲已经80岁了,很多别人家的老人还未到这个年龄就已开始享清福了,可父亲依然坚持劳作,整日里放牛、喂牛,与牛为伴。这不,刚刚卖了一大一小两头牛,钱还没焐热乎,就又买了一头回来,他自己也说,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 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早在1972年受一机部委托明确表示:“国才式横水管蒸汽锅炉”结构性能有严重问题,不能允许生产制造。我本人也先后三次给李国才写信,提出了我的看法,他也亲笔回信表示接受。但他口是心非,一面表示接受意见,一面又要挟有关部门承认.推广他的“产品”。李国才专横跋扈,砸毁测试现场,弄虚作假,欺骗中央,政治影响很坏,要求对他严肃处理。要求严肃处理李国才@瞿林法$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父亲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本以为是件普通肇事案,可谁能想到,一封遗书道出了惊天秘密,这场意外竟是这名绝症父亲蓄意制造的!目的就是为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留笔学费。17岁的儿子知道真相后内心十分矛盾:他明白父亲此举是一种无私的爱,又是一种卑鄙自私的手段,如果说出去,他从此就没钱上大学;如果不说,虽然没任何人知道,但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像大山一样压得他抬不起头做人。最终,他选择了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11,(7):120-120
编辑同志:我父亲曾开了几十年大货车,退休后不愿闲在家里,和一个体车主赵某签了协议,给赵某开出租车。赵某的私家车挂靠于一公司,以公司的名义运营,赵某与公司签有“挂靠期间车辆发生事故,造成一切损失均由车辆所有人自行负责”的协议,赵某每月向公司支付一定的管理费。在今年4月的一次出车中,我父亲在超车会车时,与一辆货车相撞,他也在事故中受伤。公司以我父亲与赵某签有协议等为由,  相似文献   

5.
开心一刻     
《安全与健康》2012,(12):19
合理分配一民工给妻写信:"老婆,老板几个月没发薪,没钱汇给你,汇100个吻吧!"。不久,妻回信:"吻收到。给娃的校长30个吻,不交费也上学了;给电工30个吻,家里不再经常断电了;给村长30个吻,村里没人敢欺侮咱了;给刘二哥每天一个吻,他经常帮咱种地了……"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常把父亲比作山,大概是因为山太厚重了,你穷尽一生都难以发现其全部内涵的原因吧。我对父亲的记忆是从7岁以后开始的。父亲幼年丧母,国高没读完,一场瘟疫夺走了家里十几口人的生命。带着心灵的剧痛,他撇下家小,毅然投奔了八路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从东北转战到海南,接着又经历了3年抗美援朝。60年代初转业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那时,一年能与父亲见上一面就不错了。所以,父亲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几乎是空白的。1966年春,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去洛阳看望父亲,刚到不久,文革的风暴就席卷了整个洛阳城。一天夜里,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爸爸: 您好!今晚您值班,又是一夜不能睡觉了吧。在这寂静的夜晚给您写信,不由得让我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8.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后的一天,他把朋友的儿子请到家里,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是从重庆煤炭集团松藻煤电公司退休的一位老矿工.10多年前,父亲给我上的一堂"安全课",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0.
滕军 《劳动保护》2007,(5):40-41
我的父亲滕庆金是一名老安全工作者,他已离开我们13年了。当每家每户欢度节日时,父亲的影子便会出现在我温暖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眼睛     
那时候.父亲在镇上的一家铸件厂上班。此时的父亲也不过30多岁.远比现在的我年轻。他是那样的充满朝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英俊的脸上满是笑意。父亲是一名翻砂工.翻砂工——整天与黑砂打交道.脸上常常会沾上黑乎乎的砂粉。看着有点滑稽,就像戏曲里的人物脸谱。但是.我从没在父亲的脸上看到抱怨.他的心里满是阳光,他的眼中满是希望。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一连串的爆破声从掌子面传来,一股呛人的炮烟从巷道里滚滚而出,采矿队长小胡要往里冲,却被身后一只有力的大手给拉住了。"炮还没响完,你不要命了?!"小胡扭头一看,是当班的安全员老王,心中的火就往脑门上窜。老王是他父亲的徒弟,那年父亲工伤死亡后,是老王跑前忙后为他办理的接班手续,他感激老王。可后来,他发现,这老王到井下就六亲不认,处处跟他过不去,经常  相似文献   

13.
父亲被摩托车撞伤了。撞伤父亲的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疲倦着一张脸,眼睛迟钝而呆滞。见到我,他愧疚地说:“昨晚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睛老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说完就重重地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4.
至善之美     
父亲被摩托车撞伤了。撞伤父亲的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疲倦着一张脸,眼睛迟钝而呆滞。见到我,他愧疚地说:“昨晚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睛老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说完就重重地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今朝     
有一对夫妻离婚了,儿子归女方抚养.父亲每月除了25元的抚养费.再没有其他的表示,不管是儿子生日,过年过节或是从外地出差回来,从没有给儿子买过一件小礼物.是父亲没钱吗?不是.是父亲不爱儿子吗?也不是.父亲没日没夜地挣钱.已经给儿子存了一笔钱.“儿子大了得花钱”,就是这位父亲的想法.结果前妻怨气冲天,对父子见面都加以限制.儿子跟父亲也缺少情感的交流.如果这位父亲不是生活在明天,而在现在就能更充分地表现出他对儿子的爱,相信会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使之幸福地成长.那么,  相似文献   

16.
干了三十多年矿工的父亲今年光荣地退休了。 父亲退休后常与我说起他年轻时的事情。那时,家里太穷,在农村饭都吃不上,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或喝上一碗大米稀饭就已经满足了。1976年,淮北矿务局到阜阳农村招农协工时,父亲找村长好话说了一箩筐,才来到矿上做了一名矿工。一起来的其他几个人,因吃不了苦,又怕脏、怕危险,没干满一个月全回家了,只剩下父亲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您好!很高兴能在《现代职业安全》杂志里学习到与安全相关的许多知识,非常感谢你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我有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我父亲在某一生产外贸小商品的公司里工作。公司的安全防护很简单,员工们仅有一个口罩和一双普通的手套,染漆时手上难免会沾上油漆,防护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我父亲因为长期给商品喷洒漆料,患了慢性鼻炎,难以治愈。请问这属于工伤吗?  相似文献   

18.
我们要给年过七旬的刘潜老人照相。刘老说,去睡房找件衣服。可去了好一会儿,也没见他找来换上。以前,衣服放在哪儿,都由老伴刘鹏经手,他脑子里只有安全科学。现在,老伴去世快一年了,这些事他还没学会料理,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生活仍未放在心上。“有西服吗?穿上西服照相显得精神一些。”“我为中国安全生产服务,我不穿西服。”刘老说得十分自然,语调平缓,没有强调的语气;但好像这句话就是为搭配“不穿西服”来的。虽是隆冬,室外午后的阳光还是暖洋洋的。“照相时我要戴这顶帽子,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虽然因病住院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戴好帽子,又在紫红色茄克外披了一件军大衣的刘  相似文献   

19.
听说天津市六号门运输场安全行车搞得好,是天津市运输业的先进单位。1981年11月我到这里进行了一次采访,想了解一下他们有哪些好经验。 接待我的安技科干部刘 光同志,40岁,热情、健谈。我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老刘说:“其实也说不上有什么经验,说句实话,我们是集体企业,不搞好安全行车也赔不起啊!”我问:“这话从何说起?”他给我讲了下面一次事故:“那是1975年3月的事,场里有个司机在李万公路上跑运输,为了多拉快跑,在弯道上开快车,结果车翻了.随车的一个装卸工被挤死,还有个过路的农民被压死。这个农民上有80岁的父亲,下有5个孩子,车队…  相似文献   

20.
轻车熟路     
这几天,顺达运输公司的马师傅真是悔青了肠子。从来就没开过拐弯车的他,稍不留心就出了事,坏了他老实人的好名声不说,还惹下了大祸,让他这个红旗车驾驶员在领导、工友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要是在外面正常行车出点差错还好交待,坏就坏在这事儿出在他开的这段拐弯车上,出在他轻车熟路的家门口。马师傅开着他那柜式大货车到南方送货回来,由于一路顺利,比计划的时间提前了将近一天。第二天是父亲的生日,他知道公司近期活儿特别忙,回去请假不方便,就大着胆子开了次拐弯车,晚上插空把老爷子的生日给提前过了。反正徒弟也不是外人,再说到家里住一个晚上也不是什么大事。他在镇上给老爷子买了个大蛋糕和一些半成品的菜肴,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