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索收获经验 巴东县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库区渝鄂交界地带,属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历来是县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重点.近儿年,巴东县在突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某机场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飞行区横跨5条大的冲沟,最大填方高度102 m。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地基沉降、填方边坡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施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观、系统观为指导思想,将斜坡变形、冲沟及滑坡放在斜坡系统的演化中来研究。在进行陕西陇县滑坡灾害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斜坡变形的规律,斜坡变形与滑坡之间的本质区别,斜坡变形与冲沟发育的关系,滑坡发育与冲沟演化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斜坡变形、冲沟及滑坡三者之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安全管理办法,笔者对全国最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巴东县黄土坡B标段滑坡治理工程安全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与同仁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管理有效办法,减少施工中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滇池流域冲沟和强侵蚀区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取得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李学辉  汪华 《环境科技》2007,20(Z2):85-86
根据巴东县城区多年监测的颗粒物数据,研究巴东城区颗粒物近7年来的年度、季度、月变化及空间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采用泵送混凝土浇注抗滑桩和风动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方法作为治理三峡库区巴东县滩坪滑坡锚索抗滑桩的施工技术,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工程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8.
叶德昌 《环境保护》1994,(12):25-27
三峡水利枢纽对生态环境将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将部分地改变长江水文情势,引起生态与环境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在时空分布上,环境质量有的趋于改善,有的趋于恶化.三峡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一、库区主要环境问题库区多山,后备宜农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剧增给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压力.生态系统面临如下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50年代库区沿江各县森林覆盖率仍在20%以上,而目前除鄂西三县较高外,其余各县仅有7.5%~13.6%,沿江两岸仅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与风险,分析了化工企业搬迁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破解"化工围江"困局的有效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虽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化工企业沿江集聚带来的流域事故风险、生态安全风险、人群健康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日益凸显。而工程量大、资金不足、二次污染、职工安置、地方财政收入减少等问题错综复杂,制约着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建议应从化工行业整治、生态环境修复、产业结构转型、防范化解风险、建设安全长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评判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水平,首先基于山西省吕梁山区4条高速公路上的174座桥梁下部结构的实地调查结果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建立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AHP-FCE)方法估计黄土山区冲沟地形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即基于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给出保护地综合生态承载力的实质内涵“人类活动强度阈值”,利用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保护地生态承载力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源区玛多县进行区域保护地生态承载力评价及规模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草畜矛盾是制约玛多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目标,在保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发展的同时畜牧业发展相对较为迅速,2020年、2025和2035年玛多县地区畜牧业(家牦牛)规模分别为287615~363303羊单位,302752~438991羊单位,378440~514679羊单位.由于保护地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黄河源区玛多县需控制其人口与旅游规模,2020年、2025年和2035年牧民人口规模区间分别为1.25~1.65万人、1.65~1.83万人和1.863~2.135万人.2020年旅游规模最大为4.113万人次,2025年为4.700万人次,2035年为5.396万人次,在规划目标情景下旅游业发展减缓,主要是考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试点以及地方规划对旅游的限制开发,旨在保护地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巴东县城市垃圾处理场空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恩施巴东县垃圾处理场拟建场址区域的空气采样及监测分析 ,得出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在对拟建的巴东垃圾处理场空气污染物源强计算的基础上 ,对其主要污染因子 (如H2 S、NH3等 )进行空气污染预测分析 ,得出在离场 30 0m以远基本不受巴东垃圾处理场的空气污染物影响的结论 ;同时 ,提出了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巴东县张家屋滑坡的地表位移变化,分析三峡库区高水位运行下,降雨为该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根据深部(滑带)位移与降雨量的相关性,得出滑带土变形较降雨有一定的滞后性,且滞后时间由后至前逐渐增大,表现出滑带变形由后缘向前缘传递的特征,揭示了渐进推移式滑坡的变形特点,并利用FLAC数值软件模拟了该滑坡在滑体重度逐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一个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进行。本文分别运用当今国家通用的上海大气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庆市武隆县的大气、地表水进行分析,从而分析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福州除晋安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五区外的闽侯县、福清市、平潭县、长乐市、永泰县、闽清县、罗原县、连江县八县111处景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性质交叉组合的复合分类法对旅游地进行分类,根据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归并为3种类型。运用数据库、网络测距等技术手段,将111处旅游地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旅游地分类统计、城市中心距离等旅游计量研究。从而得出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理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洱源县西湖村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村民生活方式和旅游业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西湖村的生产生活与西湖水体污染的关系,比较得出引起西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流失。针对西湖村水污染源的特点,提出修复和保护西湖环境的措施:改变畜禽养殖方式,解决厩肥随地堆放产生的污染;构建成本低和维护简单的村落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系统;建设湿地生态农业和湖滨带乔木-水塘-沟渠生态系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促进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已威胁到移民新城的城市规划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以巴东县新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开展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以MAPGIS软件为平台,根据斜坡坡向和斜坡坡度将全区共划分成223个不规则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得到信息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区域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农业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运用这一划分方法,对浏阳市农业资源、经济与生态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浏阳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用定位分析方法分析了浏阳市区位、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特点,对15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效益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针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品种资源改良与优良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利用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静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动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系统地分析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具有持续性的特征,总体上存在“路径依赖”的趋势;同时,旅游发展低水平区向较高/高水平区演变的概率较低,城市旅游发展存在“贫困陷阱”现象。(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类型演变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即与旅游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邻接,其向上级类型区转移的概率也越大;反之与旅游发展水平越低的城市邻接,其向下级类型区转移的概率也越大。(3)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受到市场化水平、资源禀赋、对外开放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针对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存在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