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述了树木和绿色植物对大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指标作用.列出各类树种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和杀菌功能.提醒人们要提高对绿色植物的认识,指出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命和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要保护和发展森林和一切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树木和绿色植物对大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指标作用.列出各类树种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和杀菌功能.提醒人们要提高对绿色植物的认识,指出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命和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要保护和发展森林和一切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3.
本以某大型库房为例,对其密闭期间产生的有毒、有害及可燃气体成分作了定性和定量检测,检测出了多种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分析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库房安全和人更健康的危害,可以为该类库房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硫化氢气体的监测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气体,用简便的方法对硫化氢气体进行快速监测及有效防范,对城市排水作业工人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风是保障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安全的技术手段。以单开口有限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单开口有限空间自然通风的流场特性,计算了自然通风的通风风量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的速度,并研究了外界风速、外界风向、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组分、有限空间类型4种因素对单开口有限空间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通风过程中,外界风速越大,通风风量越大,单开口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的速度越快;对于进出口位于上部的单开口有限空间,在自然通风的过程中,相对于重质气体,轻质气体浓度降低的速度较快;相对于地上有限空间,地下有限空间自然通风的通风风量小,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的速度慢,实际通风时间需适当地延长。  相似文献   

6.
结合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化工园区大气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经验,从体系设计思路、风险预警因子、分级预警策略、扩散与溯源模型4方面对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预警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为石化企业开展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预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得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国家和重庆市相关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针对城市地下管网气体危险源的特点,采用红外传感器技术,可对管网内的爆炸性及有毒有害(如甲烷、硫化氢气体等)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监测无人值守、数据实时采集与气体抽排控制等功能,具有监测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受环境影响小、可维护性强等优势特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化行业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需求日益增多,以及气体浓度检测稳定性差的问题,基于LMP91000设计了气体检测调理电路,替代传统的多级A/D放大方式,完成了可燃和有毒双气体检测仪的研制。首先,分析行业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特点,以及工业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之后,利用一种高集成度的完整信号调理方式,完成气体传感调理电路优化;最后,以电化学和催化燃烧原理的气体传感检测为组合,设计了石化常用的硫化氢和可燃气双气体检测仪。实验表明:该检测仪检测气体浓度性能稳定、功耗低、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葫芦岛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垃圾物理成分组成、无机物百分比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提出了对丹东市城市垃圾处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硫化氢气体在复杂地形下的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井站在不同风向下有毒气体的可能影响范围,提出将可能影响范围与事故应急预案相结合,实现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城市尺度时对温室气体处理上的不足,提出了除存在能源贸易调整的缺陷外,还应对城市的温室气体环境责任重新定义和划分,城市可持续发展应依照城市自身的区域特征来制定标准.在对城市尺度与国家尺度上生态足迹核算体系温室气体环境责任分配内涵的不同进行分析后,基于城市等级的划分和经济联系强度等概念,构建了在城市尺度上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使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的可持续评价上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3.
太原煤化工区有毒气体泄漏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太原煤化工区氯气、氨气和光气这3种泄漏风险最高的有毒气体的事故条件,采用非定常的CALPUFF大气扩散模式进行了一整年的事故扩散模拟.获得逐时次事故扩散浓度场并分析3种污染物泄漏的全年平均风险及各季变化.结果定量描述了氯气、氨气和光气的致死浓度、中毒浓度和刺激浓度的全年及各季平均风险范围,并分析了不同有毒气体风险范围的差异及四季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有毒气体泄漏绕障碍物扩散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有毒气体泄漏绕障碍物扩散的方法,并根据伤害区域的划分对障碍物附近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基于FLUENT模拟三维瞬态流动的原理,选用标准双方程湍流模型,对有毒气体扩散的不同时段障碍物附近质量分数及安全性分别进行考察,从而归纳出有毒气体绕障碍物扩散及伤害区域分布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评价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中重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采用网格化均匀布点系统采集了232件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约1.5m)灰尘样品,分别采用X荧光光谱法(XRF)、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了近地表灰尘中Cu、Pb、Zn、Cr、As、Hg和Cd含量.结果表明:城市近地表灰尘中As、Cd、Cr、Cu、Hg、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6、0.62、94.53、68.41、0.24、93.63和416.71mg/kg,且其变化范围较大,同时均显著高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已受到一定程度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暴露剂量均明显高于成年人暴露剂量,是成人暴露剂量的7.3倍(As为7.9倍),经消化道摄入暴露是人体城市灰尘重金属暴露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皮肤接触暴露;从各元素的健康风险指数(HI)来看,As的健康风险最高,其次依次为Cr、Pb、Cu、Zn、Cd和Hg;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11(儿童)和0.14(成人),表明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金属污染已对儿童造成了潜在的健康风险,As对总风险的贡献最大.叠加后的致癌总风险指数平均值为6.35×10-5,超过了EPA的建议值,As污染是主要风险因素,但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由重金属引起的致癌风险总体上尚可接受,不会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但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屈雅静  魏海英  马瑾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2):2864-2871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选择北京市121个城区公园,采集公园土壤样品并分析其中7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评价城区公园土壤中PAHs的含量水平,并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了2020年和2023年土壤PAHs含量.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公园土壤中w(PAHs)(7种PAHs总含量)范围为0.033~4.182 mg/kg,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7种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值(1 mg/kg),对人体健康的毒性风险较小.将14个影响指标(8个社会经济因子与6个公园特征因子)作为输入层、土壤w(PAHs)作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的拟合优度达0.845.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和2023年北京城区公园土壤中w(PAHs)范围分别为0.008~0.969 mg/kg和0.022~1.988 mg/kg,整体均低于GB 36600—2018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尤其朝阳区和海淀区将有大幅增长.研究显示:城市化发展因素对土壤w(PAHs)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城市发展进程影响不容忽视;至2023年,北京城区公园土壤若不加管理,其w(PAHs)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推进城市化中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探讨,文中介绍了中国固体废物的现状,包括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及分类和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特性,探讨了新型城市废弃物的产生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在中国城市废弃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最后提出了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要积极加快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要积极加快气体、液体有害物收集及回用、要积极重视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要积极利用城市废弃物,使城市生活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火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有毒气体的污染等,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环境。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逐年提高,对于火灾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开始努力控制。  相似文献   

19.
柴油发动机车辆排放废气对城市大气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了柴油发动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排放废气中多环芳烃变化的规律及其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类型的柴油发动机的排污量不同,既使是同一台柴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排污量也有较大差异,一般以负荷百分数在2%-5%时排污量最小,在该废气和北京市区大气中分别检出了致突变悸性比苯并芘更大的环戊二烯并(c,d)芘。  相似文献   

20.
我国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陈颖  李丽娜  杨常青  郝郑平  孙汉坤  李瑶 《环境科学》2011,32(12):3469-3475
VOC污染日趋严重,不仅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也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我国亟待完善控制对策.研究了美国有毒空气污染物(HAPs)控制体系,针对我国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确定有毒空气污染物重点控制名单,采取区域管理和行业重点源控制促其削减,VOC类化合物是城市地区重点控制对象.我国VOC管理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应筛选部分污染物进行优先控制,针对这类污染物组分复杂、行业分布广、区域性和过程性强等特点,逐步开展区域污染调查评估,加强累积性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抓好突发事件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