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地利用煤炭,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地利用煤炭,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同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应该积极响应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本文概述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问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并归纳出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主要低碳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4.
汽车:一辆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  相似文献   

5.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3):20-20
<正>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央视英语频道主播芮成钢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这个特殊的时候,买了一个特殊的小礼物送给2008年奥运会,这份礼物就是——  相似文献   

7.
尹健  李伟娟 《四川环境》2020,39(2):96-101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二氧化碳排放是目前中国煤化工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更何况中国早晚也要实行碳封顶、碳交易,限制最高排碳量。所以,中国要大规模地发展煤化工产业,高效减排二氧化碳就成了不得不跨越的门槛。目前,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难题,并做了许多尝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众多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中,微藻固碳项目是最具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有关清洁电力是否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两种不同观点,本文分析了产生争议的原因,并基于机理分析,选取199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清洁电力发展对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①二氧化碳排放在省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②清洁电力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呈倒U形关系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③进一步地通过效应分解发现,清洁电力发展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均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值之后才会对区域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促减效用。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清洁电力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变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食物生产不仅依赖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这种资源环境影响存在于食物系统整个产业链。为促进食物系统节水降碳,本文构建了包含5大类共23种具体食物部门的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各类食物系统的完全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与比较。结果表明:①不同食物的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动物性食物的平均水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为植物性食物的1.9 ~ 15.0倍和1.9 ~ 2.7倍;②食物系统直接和间接水资源消耗占比较为接近,但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自上游产业链的间接排放,占比高达80.9%;③食物系统间接水资源消耗主要来自农业部门,而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行业和交通运输业;④从营养元素供给看,动物性食物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的资源环境影响高于植物性食物,蔬菜和主食分别在提供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上具有最小的环境成本。基于本文结果,食物系统节水应主要提高生产环节用水效率,而降碳则主要依靠上游产业减排,特别是发电和化肥生产等行业的协同节水减碳潜力。同时,本文结果也可为未来基于环境影响制定膳食指南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11,(7):6-6
近日,随着昆明滇池环湖公路通车,全线63公里的4000多杆“风光互补”绿色照明路灯也同时启用。据昆明市政部门介绍,这是昆明首次大规模安装使用类似“绿色”路灯,在美化道路环境的同时,实现零电费、零排放,每年可节约用电约16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2万吨。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在谈论温室气体时,会提到二氧化碳当量。那么,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呢?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所不同。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又因为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  相似文献   

13.
南极内陆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在研究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科考站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程度和性质正在发生范围的扩散和层次的转移.本研究以中国昆仑站为例,依据不同类型活动的发生概率、范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的不同,对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科考站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科考站的建设和运行对南极内陆环境及其附属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效应,提出相关减缓措施以期尽可能减缓不良的环境影响,这不仅为日后南极科考活动提供规范化指导,还为南极内陆地区环境污染的控制及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个人行为改善与减缓气候变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并且气候变暖在日益加剧。个人行为也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对气候变暖,除采取清洁发展机制等从排放源减少排放外,改善人们行为来减少排放也是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个人行为对气候的影响、个人行为改善的途径及促进个人行为改善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改善个人行为、减缓气候变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让二氧化碳气流流过炽热的岩石能够产生电能,同时会消耗掉大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水利学家卡斯顿·普鲁斯在进行了相关研究后表示,他目前正在致力于地热发电站使用二氧化碳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CO2的过量排放对全球的气候变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CO2又是一种重要的碳资源,对它的回收和利用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O2回收的方法主要是膜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和低温分离法,特别是离子液体对CO2的吸收,为CO2的减排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技术的研发成本很高,同时学习的过程也很漫长。而颠覆性的创新则会为我们占得先机,开创一片未知的全新领域。安装一块小小的空调导风罩就能节电40%;通过加入特殊的无毒物质,使燃点达到650度后,垃圾就能实现完全燃烧,最终达到无害化处理……6月22日,在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合办的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研修班上,本刊记者有幸了解了目前针对如何实现低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全球碳循环的现状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指出人为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又不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不可能的,人为促进海洋光合作用的增加和在陆地上植树造林在控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上所能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在不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不降低能源总有效消费量的情况下,努力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才是现实的。本文探讨了这一途径在技术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成都市由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COPERT 4模型,通过对机动车车辆构成、行驶工况、环境温度、油品质量等基础数据的调研,计算了成都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因子并获得了成都市机动车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结果表明,2014年成都市机动车CO、NO_X、VOC和PM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8.01万t、6.65万t、3.16万t和0.13万t。通过对成都市机动车的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以汽油为主要燃料的摩托车和小型客车是CO和VOC的主要贡献车型;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的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是NO_X和PM的主要贡献车型。低排放标准机动车的排放水平远高于其他排放标准车型,且道路拥堵情况对机动车的排放水平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UtilizationofOver-CriticalCarbonDioxideTechology在传统的物质分离方法中,一般是以液体有机溶剂溶解原材料中的溶解物。但它受温度、压力、时间和溶剂的粘稠度等主要工艺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高温的革取条件也会破坏热不稳定的提取物,产品中残留相当数量的有机溶剂,这些都是传统分离方法的弊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克服这一分离技术缺陷的新方法、新工艺。超临界二氧化碳革取技术克服了传统分离的缺陷,它利用处于不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对有机物有较大的溶解差而对物质进行车取及分离。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接近液体而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