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宿齐云山,沉浸在天人合一的氛围里。清晨被鸟声惊醒,窗外,东来的紫气弥漫山头,恍若云间仙人纷至,魂悸魄动,凭添了几分神秘,忽有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觉!月华街笼罩在谈谈的朝霞  相似文献   

2.
夜宿齐云山,沉浸在“天人合一”的氛围里。清晨被乌声惊醒,窗外,东来的紫气弥漫山头,恍若云间仙人纷至,魂悸魄动,凭添了几分神秘,忽有“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余怀龙  朱哲  聂丽君 《绿叶》2022,(12):71-76
<正>清代著名文人王士祯曾说道:“汉魏以来两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那么,为何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被誉为“仙才”者呢?也许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天才般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如何置身于一种具有神性存在者的境域(仙性境域)中。由此,这些天才般的作品就是由处在仙性境域中的诗人带到人世间的。所以,他们的作品是在与神性的他者对话中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刘隆有 《环境教育》2010,(12):78-80
陶渊明之前,写菊花的诗文已很多,但直到陶渊明"采菊东篱"句出,菊花的仙风道韵,卓然高格,才被完美地擎举于天地间。这之后,写菊之作更多得难以数计,其中不乏名家大家之作,却均不能望其项背。自有陶潜方有菊,陶诗一出即绝唱。  相似文献   

5.
汉末魏晋士人的风度何以能如此之美?曹魏名士阮籍的两句话似乎揭示了个中奥秘。阮籍说:"人生天地之间,体自然之形"(阮籍《达庄论》);人中楷模"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高雅的言谈,潇洒的举止,飘逸的气质,脱俗的仪容,携仙风而怀道韵,仰冥鸿而挥五弦,魏晋士人的风度,千百年来广受中国士子的赞美和渴慕,所谓"魏晋风度",已成为华夏文化一个永恒的亮点。集中展现汉末魏晋士人风度  相似文献   

6.
梅花山小记     
《绿叶》2017,(3)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京的梅花山上虽没有神仙,但也名扬四海。梅花山位于南京钟山南麓,地处明孝陵神道的怀抱中,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梅花山原名"孙陵岗",为三国时孙权的墓地所在,孙权及夫人步氏、后妻潘氏及太子孙登都葬在这里。孙权18岁掌握东吴政权后,建都"秣陵",  相似文献   

7.
何处无月明     
《绿叶》2016,(2)
正中秋团圆,是家人的期盼;中秋赏月,是多年的习惯。已经连续几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女儿无论多忙,都要带上水果月饼,从北京回到沈阳,与父母一起过团圆节。"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一家三口便兴致勃勃地去赏月。我们共同看着月亮冉冉升起,如玉盘,如明镜,从柳梢头一点一点地攀上云端,高悬在碧空中。那时,夜己静,"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地上撒满月的清辉,我们便踏着月光走上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8.
母性太姥山     
正这是一座很容易让人记住名字的大山:太姥山。太姥,原作太母,是伟大母亲、伟大女性的意思。因此,从山的名字上来看,这显然是一座很女性、很母性的大山。唐朝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太姥山不高,最高峰海拔也只有917米,她的声名来自古老的传说:这座山本名才山。古越人之始祖母,居住在才山鸿雪洞,以种蓝为生,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人称其"蓝姑"。那些年,山里暴  相似文献   

9.
峰林竞秀说     
《绿叶》2020,(7)
正自然之"盛景"与人间之"盛世"自有内在相通之处。天人合一,并非妄言。造物之妙,存乎一心矣。峰林竞秀的黄山,花岗岩体在地质水文强烈作用下,近千米的深度切割,致使整座黄山形成深壑峡谷,悬崖峭壁,石柱壁立,奇峰突起。七十二峰各自独立又互相簇拥,浑然一体又各逞奇秀。这里的气候也异常独特,浓雾常常沉浮山谷,云海浮泛峰尖,那种仙云缭绕的雄伟气势着实让人震撼。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独特的"黄山松"。遍布群峰的万顷松涛中,更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名松。它们生于危崖,立于绝地,饱吸石髓,寄命岩罅,棵棵久经磨砺。而且"峰愈高、谷愈深,气愈寒、岩愈危,松也愈奇。"其中佼佼者有迎客松、送客松、大王松、连理松、探海松、蒲团松、团结松、黑虎松、孔雀松、龙爪树、双龙松、卧龙松、倒挂松……既气韵不凡又个性突出。  相似文献   

10.
漫话丹顶鹤     
丹顶鹤,又名白鹤、仙鹤、仙禽、胎禽、为鹤科动物,是世界上闻名的珍禽。世界上鹤类动物共十六种,我国就有九种,占一半还多。在这类珍稀动物中,黑颈鹤虽为我国所特有,位居珍稀之首,但它也无法与丹顶鹤相篦美。丹顶鹤那朱红色的头顶肉  相似文献   

11.
读明月也读姣娘读一轮姣好的明月在阿尔山就像读一位淌过湍急的哈拉哈河到老林深处去采香蘑的姣娘她提着绣有鸳鸯的踩山鞋子踩出的水花里飘来飘来五瓣的花香读一位采香蘑的姣娘在阿尔山就像读一轮踩过银河到西王母后花园去摘蟠桃的月仙她的仙袂氤氲处萦绕着些许惆怅远道而来的览胜客呀切莫随意伸手  相似文献   

12.
曾东 《绿叶》2007,(Z1)
首例热污染纠纷案胜诉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林森、陈允庄夫妇家的楼下是北京临江仙面馆,自2000年4月开始经营。因面馆的操作间没有有效的通风设备,操作间只要一工作,滚滚的热气就通过楼板侵入王先生家中,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也让王先生一家人心烦意乱。由于长期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中,王先生一家人经常出现疲劳、耳鸣、头疼和失眠等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一谈到水,我就想到故乡江汉平原 的今昔。今非昔比,一比就叫人“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我的家乡沔阳县(今仙 桃市)是水乡,大的有洪湖(解放后分出 单独成县)和排湖(元末三大义军领袖之 一陈友谅在排湖中操练过水军),小的湖 泊不计其数,北边以襄河(汉江的主航 道)为界与天门县相邻,南边以东荆河 (汉江分支)为界与监利县隔河相望。小 时候,我们见惯了“清清的河水蓝格莹莹 的天”,波光潋滟的湖,静影沉璧的夜,春 天满畈的白鹭,夏天满耳的蛙鼓,秋天的 残荷,冬日的野樟鸡……  相似文献   

14.
互助土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自然与社会概况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纬36°30′—37°9′,东经101°46′—102°45′。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最长86公里,总面积3423.89平方公里。北依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以大通河为界,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及永登县相望。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嵌接地带。境内山川相间,沟壑纵横。地势北高南低,达坂山从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北部最高的仙米达坂山海拔4374米,南部最低的白马寺滩海拔2117米,两地相差2257米。全县平均海拔2700米,本县属于温凉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3.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4.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3℃,年平均降水量534.2毫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盖头被掀开在万紫千红、争芳斗妍的’99世博会上,中国广西展厅用两幅最美最具代表性的巨幅彩照向世界展示八桂旅游的无穷魅力。一幅是神姿仙态的桂林山水,一幅是美仑美奂无比壮观的龙脊梯田。同为广西境内世界级的旅游精品,一个是美丽的自然景观,一个是旖旎的农艺景观,都有行云流水般的线条,都有畅酣淋漓的韵律,都有鬼斧神工的造型,都有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又各有千秋和特色,令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6.
荀丽丽 《绿叶》2015,(Z1):38-45
全球化时代,深深嵌入全球生产与加工链条的牛奶,早已失去"自然"本色,成为多种技术干预的"工业品"。中国奶业市场的兴起与乱象皆是政策与资本合力制造的产物。利益格局的无序与失衡才是造成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本原因。中国"牛奶"的"环保"问题不仅是一个质量监控问题,更是一个建构基于行业规范的"利益共同体"的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保证全球气候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公平分配有限的碳排放空间,是全球气候治理与气候谈判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不仅涉及到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它们的发展权益与成本。在对"气候公平"理论的主流观点、碳排放权分配的若干"公平原则"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典型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梳理和剖析,探讨了"气候公平"从"祖父原则"到"人均公平"、从"人均公平"到"人均累计公平"、从"人均累计公平"到兼顾"人均累计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从"生产型排放公平"到"消费型排放公平"、从"排放公平"到"发展公平"的发展方向,并从碳排放权公平分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保证未来全球气候安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碳排放、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有近4000多所自然学校,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学校,而是指有专家指导的、有具体负责人,联系地址,活动流程,活动场所和参加人员联系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有组织体验大自然活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翟路 《环境教育》2014,(10):53-53
正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老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其所属的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的产物。庄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人为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孟子"天地同诚"等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此外,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顺应作物的生长和节气变化为出发点,蕴含了朴素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雏形。如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u)罟(gu)不入(wu)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