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要启事     
从小,我喜欢家乡的天气,四季分明,即使是冬天,堆雪人,赏雪景,把酒观梅也独有情趣。  相似文献   

2.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1,(2):6
企业为应对气候变暖行动当政客们还在为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风险争吵不休时,企业界已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同行业的公司正在设计产品以帮助全球应对气温升高和海平面上涨,到2030年这将是一个135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与此同时,另一些企业则力图把全球气候变暖对其经营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08,(2):6
全球变暖,为何这个冬天这么冷;污染竟让雄鸟歌声更动听;日本提出一揽子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4.
《沿海环境》2002,(7):25-25
地球将持续“高烧”几十年,而人类对此束手无策,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无济于事。这一悲观的结论是由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依据是两个科学小组开发的电脑模式;这两个模式联合起来,对未来数十年的气候变化做了迄今最详尽的预测。在上个世纪,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7华氏度,这已经足够融化冰川、彻底打乱世界的降雨模式。多数气候预测模式显示,世界将持续热下去,但在这一预测中也有许多变数:如浮质(气体、液体中的悬浮微粒)的冷却效果,或者说火山的意外爆发。在不同的方法中,焦点问题是如何估计这些变数的…  相似文献   

5.
朱留财 《环境保护》2007,(6A):62-6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经济、社会乃至政治事务中最热的话题。事实上,全球化的时代是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兴起与发展的时代,是全球环境治理与善治兴起和发展的时代,也是气候变化治理与善治全球化的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段茂盛 《环境保护》2007,(6A):55-57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在各种不同层次的双边以及多边的外交场合,气候变化问题始终是会谈的主要议题之一;随着近年来气温的不断升高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不断增加,新闻媒体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深入,普通公众也不断加入到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7.
田晨 《世界环境》2007,(2):45-48
最新出炉的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需要各行各业都积极应对。 全球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这对北京来说是一大蛊事,但同时人们不免会担心,奥运会是否会给北京的气候带来更大的压力?毕竟奥运会期间,会有很多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将会是奥运期间的一大“消耗品”,其燃料会给北京的空气带来污染。另外,奥运会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北京带来新的污染。那么,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口号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目前筹办情况如何,是否真正体现了“绿色”,在节能方面有哪些举措?是否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贡献?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部长余小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内外一些主流科学家对当前我国南方发生的长时间大面积如此严重的暴雪冰冻灾害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另一说法是拉尼娜引起的强降雪。本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大恰当,都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前一种说法,不能具体说明为何此时此地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面积冰雪冻雨灾害?  相似文献   

9.
环球     
海洋环境剧烈变化导致大批海洋生物灭亡 美国科学家日前对外发出预警,污染和全球变暖正在将全球海洋推向一处极为危险的边缘——大部分海洋生物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甚至某种物种一旦灭绝,未来数千万年间都不会再出现。美国海洋国际规划的工作人员近日在回顾最近的海洋科学时发现,现在的海洋健康要比几年前所谓的可怕预测还要更“虚弱”,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中,明确将消费后废弃物(postconsumer waste)作为一个独立对象来计算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本文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计算方法,对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并展开比较分析,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状 2009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届时与会各国将缔结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辽宁省本溪地区1953—2005年温度、降水、日照、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界限温度、无霜期和积温等资料,对50多年农业气候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地区50多年来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上升,降水、日照呈减少趋势。特别是近15a,降水除春季有所增加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气温增暖幅度加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拖后;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丁一汇,1938年生。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兼国家海洋预报总台台长,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高校兼职教授,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京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气候中心主任,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执行理事,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  相似文献   

14.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6):9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共同影响全球食品供应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带来交互作用,并建议政府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应将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一同纳入考量。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情况,这四种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  相似文献   

15.
环球     
《环境工作通讯》2011,(1):15-15
全球环境破坏造成损失达6.6万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和大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在2008年已达到约6.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11%。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50年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28.6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环球     
《环境》2014,(11)
正美国:五角大楼表示全球变暖或将改变美军作战方式美国五角大楼近日称,全球变暖正在改变美军包括军事演习、武器系统、训练方式和军事设施等在内的一切训练和作战模式。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在10月13日召开的高级别军事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五角大楼将对其运作系统和军事设施进行全面调整,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涨、干旱和其它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8.
环球扫描     
<正>《自然》2015年2月27日联合国气候委员会拟定下一步计划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月24日至2月27日在内罗毕召开了会议,会议对气候变化的评估模式作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此次变化旨在吸引更多科学家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作为该组织的管理机构参与议事。但基本的气候框架仍将  相似文献   

19.
朱留财 《环境保护》2007,(11):62-6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经济、社会乃至政治事务中最热的话题.事实上,全球化的时代是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兴起与发展的时代,是全球环境治理与善治兴起和发展的时代,也是气候变化治理与善治全球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环球扫描     
<正>高碳冰期之谜解开《新科学家》2010年3月8日为什么一个大冰川期发生时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也许事实并非如此。奥陶系冰期发生在4亿4400万年前,记录显示,当时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当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赛斯·杨对当时形成的岩石中的碳13水平进行详细分析时,发现情况是非常不同的。杨发现,当冰河时代开始的时候,二氧化碳的浓度实际上相对较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李·孔普(L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