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治理的发展规律决定需要进行环境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的特点也对该进程的走向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环境合作治理有利于治理效果的提升。本文从环境合作治理的特征入手,对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公众参与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本文在对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及当前工作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下一步继续营造生态环保公众参与的制度和社会氛围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环境治理:圆明园整治的环境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留财 《环境保护》2005,25(5):19-22
目前,圆明园整治工程引起的全社会环境保护大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环境意识,也体现了环境公民精神和现代环境治理理念。广大环境公民社会组织或各种形式的NGO参与环境治理标志着中国环境公民社会的兴起,也意味着中国环境保护的新的希望。本文依据西方环境治理与环境善治理论对圆明园整治工程前后反映出的环境治理理念进行梳理,提出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构建环境公民社会、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洞事故,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研究是突发事件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突发环境事件概念出发,结合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等环境问题中公众参与现状的研究,从参与意识、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参与不足的原因。从突发环境事件过程的整个周期探讨了公众参与的具体行为和相对应的公众参与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序性逻辑框图,从而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是“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的主题,也是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主旋律。可以说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的这次论坛是整个环境文化节的理论升华。更有幸的是,论坛请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尽管他事先并没有准备发言,但看到出席会议的众多国际朋友和国内专家如此热心地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如此执着地宣传公众参与,他被大家的真诚感动了,于是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会后我们采访了许嘉璐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7.
英、美、日三个国家推行环境教育的方式和特点各不相同,但都是以教育促进行动的典范。本文对这三国环境教育运作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有至少六方面的共性: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定位准确举措得当;调动各方各展所长;面向全民共同参与;人财投入保证质量;教育到行动转化顺畅。在此基础上,得出发达国家环境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提高立法质量,使环境教育实践有法可依;保证人财投入力度,使环境教育不断发展成为可能;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使环境教育质量提升得以实现;不断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使环境教育真正落地;加快绿色发展宏观环境的创造,使环境教育的成效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环境信息公开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环境信息公开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个主流。受其影响,环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要发展机会:强调扩大公众参与,倡导企业与公众采取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倡导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于环境管理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环境管理具有复杂、涉及领域广的特点,所以,除了政府部门主动执行外,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中去。但是,当前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也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基于此,本文以《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创新与试点研究》为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环境监督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但是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环境问题,政府的力量已显得明显不足。一方面,环境的防治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而国家在环境方面投入是有限的,光靠政府往往很难及时对环境问题做出反应,从而使一些环境问题因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恶化,最终达不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为了发展也会进行一些不适当的开发,对环境本身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各国开始从单纯的依靠政府来进行整体的规划与防治开始转向注重社会公众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公众参与的机制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环境监督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3,(22):32-34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要准确把握"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的内涵、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快体系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2.
吴真  高慧霞 《环境保护》2016,(23):72-74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新加坡从半个世纪前的生态危机和恶劣的公共环境中走出来,其发展历程和理念演变均值得研究。本文尝试从政府机构主导、民间组织配合、公众个人参与这三个维度出发,借助新加坡的实例,分析三者的互构、博弈与协商。透过确立政府强势的主导地位和部门密切的分工合作、鼓励社会组织的环保活动、重视社区的生态建设等方式,解构其环境公共治理的实施逻辑与创新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强化环保机构的主导地位,建立多部门的合作关系;鼓励民间参与,发掘民间智慧;提升公众的环境素养,规范个人的环境行为等完善我国环境公共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供应着流域内1400万人口的用水,但让人惊讶的是,今日清澈的湖水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V类水质。琵琶湖治理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实属不易,30多年的治理,耗资不下185亿美元。总体而言,这是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态建设、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等多措施并举的结果,其中全民参与对治理效果功不可没。琵琶湖所在地政府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湖水治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防范环境矛盾演化为公共事件,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包括丰富社会管理的内涵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强化政府强制措施、建立企业行为约束与激励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畅通有效、加大法制机构的监督力度、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平衡各方利益,有效防范越来越多的环境矛盾演化升级为环境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5.
朱海伦 《环境保护》2014,(11):57-59
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具有基层性、区域性、利益多元性和问题复杂性的特点。建立环境治理中政府—公众—企业有效对话协商机制,通过平等对话协商,满足各方主体核心关切利益,有利于以有序和平稳的方式处理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共利益损害具有影响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环境权益,构建完善的环境公共利益损害治理模式有利于趋避环境风险、遏制环境恶化、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在分析行政合作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治理模式、合理设置行政合作治理的事项、建立行政合作的纠纷解决机制,以推进我国环境公共利益损害治理。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成功治理琵琶湖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宝贵经验进行了总结,包括污染源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环境管理、公众参与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供我国众多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维彤  王一 《环境保护》2014,(20):34-38
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国环保领域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相关的政策正处于研究制定阶段。认真研究和学习环保领域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日本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其治污实践过程中第三方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归纳了日本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主要特征,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怀平 《环境保护》2012,(Z1):50-52
环境公益诉讼的存在弥补了传统"直接利害关系说"诉权理论的缺陷,防止了国家机关的失职,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环境诉权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建构,减少了诉讼资格的限制,为保护环境权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20.
说起日本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社会决策历史,水俣病和痛痛病的社会决策是无法绕过的.本文将对这两个环境公害问题的社会决策进行简单回顾.通过比较分析,剥离出在进行环境问题的社会决策时应该思考的视角.最后结合其他事例,对现代的社会决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