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山东省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对其经济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进行拟合,进而求得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发展趋势.其结论是,山东省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不够稳定,但总体趋势是向协调发展的,说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平衡,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镭  张华  袁去病 《四川环境》2003,22(5):67-72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方法的优劣和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现在常用的进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定量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以及现有的几种评价环境与经济之间协调程度的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较为客观实用的评估方法,即依据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协调度分析,并对环境——经济协调度定量评估的步骤、方法包括测算方法的选择、数学模型的建构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南阳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经济发展是人居环境改善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新疆沙湾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协调度模型,对1999-2008年沙湾县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年来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逐渐上升,可以划分1999-2004年缓步上升和2005-2008年波动上升2个发展阶段.目前,沙湾县城镇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已到达高度协调状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之更近一步达到优质协调,从而实现沙湾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疆人口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分析,指出了人口增长过快是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新疆地区同样存在着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但由于新疆为待开发地区,今后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上比内地一些省区尚有较大余地,并对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肖肖  马民涛  谢超 《四川环境》2014,33(5):125-130
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评价重庆市2002年~2011年十年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历程;结果表明:(1)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环境发展水平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已经由"勉强"经"初级"达到"中级"水平。因此,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严峻的环境形势,提出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正确处理与发展经济、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持续性术语出现在环境和发展领域是初80年代.但对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不论从概念还是涵义上都较为模糊,从而也难以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做出深入分析。本文在系统阐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内在涵义的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模式的相对性、约束性和均衡性特征,并从环境容量角度讨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一、经济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将持续发展定义为一种满足现一代需要而不危及将来一代需求的发展模式。它认为持续性发展包括两种基本思想:一是经济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即经济生态系统的结…  相似文献   

8.
选取大连2001-2008年的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引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连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度性由严重失调衰退向中级失调衰退发展,与大连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对大连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加大水利工程投资力度,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省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经济、能源和环境三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江苏省13个市进行了单系统、两两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协调度分析评价,得出江苏省绝大多数市处于不协调状态,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正确选择。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然而,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发展的进程中,环境与经济都常常会出现矛盾。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环境与经济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寻求和探索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办法,以达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注意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环…  相似文献   

11.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利用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年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内蒙古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波动增长的发展趋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演化周期经历了失调衰退、基本协调发展、协调发展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核心要求,城市生态协同发展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城市生态协同发展主要体现为特定地方对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度,体现了特定地方对流域性生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力差异悬殊。协同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耗和污染排放较少的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污染较少的城市。而生态协同发展能力较差的城市多集中在那些能耗和污染严重的地区。这些城市形成了三大一级城市群和八大二级城市子群的空间分异格局。该格局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协同发展能力之间在现阶段并非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长江经济带生态协同发展需要切实体现一体化治理(流域性)、中央集中性治理(国家战略性)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统筹性治理(复合地域生态系统)三大内在需求。从长江流域整个生态系统恢复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工协作入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实现上下游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的战略协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安徽省多年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耕地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耕地变化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和土地生产力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安徽省耕地变化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双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本研究使用生态质量、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协同发展指数,评估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度,按照评估结果将337个城市分为协同增长、金色污染、绿色贫困和拮抗发展4种类型。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优于生态环境质量。其中,金色污染类型城市数量最多(122个,占总面积的21.89%);绿色贫困类型城市面积占比最大(76个,占总面积的32.86%);拮抗发展类型城市65个,占总面积的30.26%;协同增长类型城市74个,占总面积的14.99%。通过量化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丛  操勤  袁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118-119,179
人类根据自身的具体要求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定。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判别,为安徽生态省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地区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晋西北地区的环境、资源分析,以及目前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价,本文指出了晋西北地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缩小省域内部南北发展差距,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及现实意义出发,论述了“三沿”战略的背景及其理论依据,分析了“三沿”战略在江苏省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实现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2004—2007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较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和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