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处理方法与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化物沉淀和中和沉淀工艺对强酸性体系下As(Ⅲ)和As(Ⅴ)处理效果,考察了沉淀剂种类与投量、酸度(或平衡pH)等因素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合共沉淀产物的元素组成与价态分析探讨了2种工艺的除砷机理。研究表明,硫化物沉淀对As(Ⅲ)去除效果优于As(Ⅴ),且As(Ⅴ)去除过程中存在As(Ⅴ)转化为As(Ⅲ)的还原过程;中和沉淀对As(Ⅲ)和As(Ⅴ)去除率均可达到98%以上,但不存在砷形态转化过程。进一步以云南某硫精制酸化工厂实际含砷废水为对象,研究了硫化物沉淀(以Na2S为硫源)、中和共沉淀(Fe(Ⅲ)-Ca(OH)2,Fe(Ⅲ)-NaOH,单独Ca(OH)2和Ca(OH)2-Fe(Ⅱ)等)除砷效果和处理成本,发现上述几种工艺砷去除率均可达到99.0%左右;Na2S共沉淀法处理成本最高,单独Ca(OH)2成本最低但废渣产生量大;Ca(OH)2-Fe(Ⅱ)可在不大幅提高成本的基础上确保处理效果并降低废渣产生量。在工程中应综合原水水质特点、处理水质目标、可接受的处理成本以及含砷废渣处置要求等,确定最佳的处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3.
4.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砷选矿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钨矿含砷选矿废水砷含量高且砷以As(V)为主要存在形态,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详细考察了生石灰、硫酸亚铁和六水三氯化铁3种混凝剂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AM投加量40 mg/L,静沉时间60 min条件下,比较分析3种混凝剂对砷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为最佳除砷混凝剂。三氯化铁最佳除砷工艺条件为:pH 7.5,三氯化铁投加量986.67 mg/L,混凝反应时间25 min,PAM投加量为40 mg/L,静沉60 min,含砷选矿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砷去除率可达99.14%,出水砷浓度降至0.361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5.
6.
7.
8.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催化湿式氧化法小型试验装置上,进行高浓度工业有机废不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净化处理试验,考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器入口TOC浓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中TOC净化性能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硫化沉淀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沉淀浮选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选择性沉淀一浮选技术,论述了硫化沉淀浮选法不仅能处理矿山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同时还能回收其中的有用金属。 相似文献
11.
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铝铁(SCPAFC)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9%,SS去除率为95%,COD去除率为90%,Cr^3+的去除率为85%左右。最佳使用pH值为6.0 ̄9.0,最佳投药量为0.35 ̄0.40g/L,最佳混凝时间为15 ̄20min,在同样条件下各项性能均优于PAC2倍以上。同时该絮凝剂还可用于生活饮水、生产用水及其他 相似文献
12.
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吹脱汽提-超声波联用技术,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吹脱汽提-超声波联用技术处理效果大于两者单独使用的效果之和。另外,研究中还考察了填料的使用、pH条件、温度、气液比和处理时间的影响,以利选择最优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化学沉降沸石吸附法处理高浓度电镀含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锌废水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处理高浓度的含锌废水时需先进行化学沉降,然后再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证明,对于含289 mg/L Zn2+的电镀废水,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处理,其投加量为3.7 mL/100 mL,处理后的Zn2+的浓度为6.6 mg/L。再用沸石进行吸附,沸石用量为0.25 g/L,搅拌(110 r/min)50 min,处理后,废水的锌离子去除率最高可达88.8%,剩余Zn2+浓度为0.47 mg/L,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物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染料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难降解等特点,对其有效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综述了国内外的物理法、化学法,特别是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进展情况,并指出物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扬州第四水厂沉淀后的出水作为原水,模拟突发LAS污染,通过投加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进行应急处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对LAS的吸附,在30min内能达到81%的吸附容量;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对LAS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溶液pH小于5时,吸附效果较好;对进水浓度小于4.75mg/L的LAS污染水样,接触时间在10min以内,便能使出水中LAS的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0.3mg/L的限值。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3,48(5-6):871-887
Abstract A lab-scale compost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vegetable and flower stalks wast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ligno-cellulolytic microorganisms (LCMs) obtained from the previous isolation on composting process, especially on enhancement of biodegradation rate of these organic materials. The addition of LCMs to compost showed promised to be a valuable asset by rendering timely benefits in efficiency, maturity, and quality of the composting. This was evidenc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O2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LCMs in compost mass compared with that of biotic (addition of culture of horse feces) and abiotic (1% molasses amendment) treatments, as well as control trial. The phytotoxicity assay showed that the substrate became mature after 60 days’ composting. The LCMs inoculation enhanced the biodegradation of the composting materials as evidenced by an increasing screening ratio (1.2 cm sieve pore) of 34.5% in the treated trail,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which elucidated that big advantage of adding selected inoculants over other treatment, and screening ratio is a reasonable index 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compost. However, the inoculation seemed to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isture content, pH, and the final organic carbon of the compost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O3-生物沸石-GAC处理宁波姚江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宁波姚江水源水的特点,进行了臭氧(O3)、生物沸石、活性炭(GAC)的除污染组合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去除CODMn、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量分别为30%、60%及80%以上,从而为微污染源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 GIS的饮用水水质监控系统,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建立了完善的水污染监测与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了水源地污染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综合管理.首先介绍了此系统的需求目标,进一步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目前国内对饮用水中卤代烃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根据对饮用水中卤代产物的形成及浓度受水源水中前驱物、饮用水消毒处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阐述了控制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代烃的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