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琳  李影  严良政  李娟 《环境保护》2012,(15):45-4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土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建立和完善工业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诉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同时,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土地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近几年,为缓解建设用地短缺和改善环境,很多城市大力推进用地结构调整,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将大量工业厂区从城市中心区域迁至郊区,个别城市正在逐步形成较  相似文献   

2.
工业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发展生态工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正处雀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新时期,要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快速、平稳的提高整体经济水平,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距离,就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生态工业。本文论述了云南省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联系生态工业的实现措施,针对云南省工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21世纪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也涵盖着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就是这种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表现。在新世纪,只有走循环经济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才能避免发达国家以消耗能源和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国民经济再翻两番、建立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于中国来说,寻求可持续的工业化道路至为重要。是牺牲环境求得工业发展,还是保护环境求得工业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好环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如同鱼和熊掌,二者兼得;企业能否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低碳企业发展论坛日前在京举行,工信部节能司司长周长益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重化工业要继续发展,对能源、资源消费的绝对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会更加突出。所以.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工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社会长足进步生产力高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工业化状况,探讨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的必要条件。生态工业是实现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而实现生态工业的核心是工业生态化和工业信息化以及工业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大国,工业增加值规模近2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20%,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越来越突出。2012年,全国能源消费量高达36.2亿吨标煤,占世界总能耗的21.3%,其中工业能耗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仍然超过73%,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的79%以上。2013年1-10月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83%,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还有很大难度,特别是去年冬季以来,以可吸入颗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环境保护运动而提出的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引起了全球工业、商业、政府部门、非盈利团体和其它各类组织的关注。我国正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而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繁荣背后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形势,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严峻的挑战,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以全新的观念给中国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社会长足进步生产力高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工业化状况,探讨生态工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的必要条件。生态工业是实现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而实现生态工业的核心是工业生态化和工业信息化以及工业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中国家,比如坦桑尼亚,由于引入技术和小型的、当地的基础工业,其工业发展已导致了不受控废物和未被发现废物向环境中侵入.这些国家正面临着难题.如为了赶上更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或推行生态学支持的工业发展所产生的不顾环境破坏而自顾追赶经济发展.已广泛公认的是,发展中国家正经受着二、三十年前未曾知道的环境的破坏.例如在印度,由于工业增长而引起环境危害的费用,预算1983年远高于要求的支出,用于污染控制的全部国民产品(GNP)的支出为0.5~1.0%.  相似文献   

11.
我国虚拟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工业组织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上的拓展,其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本文介绍了虚拟生态工业园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概况,指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发展虚拟和共区相结合的生态工业园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各种资源被充分利用,重化工业比重将持续提升,造成工业废气排放量越来越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让环境面临着巨大威胁。对此我们要提高对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的重视程度,认真分析与解决现在存在的不足,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本文简述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监测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环境保护运动而提出的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引起了全球工业、商业、政府部门、非盈利团体和其它各类组织的关注。我国正处于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而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繁荣背后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形势.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严峻的挑战,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以全新的观念给中国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尽管在工业化早期,迅速发展的工业曾给美国环境带来过巨大的灾难。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其环境有了明显地改善,近年来尽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美国的城市环境质量之好,依然居世界前列。那么,他们是如何管理环境的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发时期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以来,我国环境的工业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以管理污染、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分析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工业污染管理的对策,提倡工业企业绿色生产,清洁生产,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 环境是指在人类生活周围存在的一切。由于工业、交通、农业及人类生活等超过环境容量所释放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就使得环境被污染。环境污染来源于工业的发展,这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问题,七十年代以后国外都在重视研究环境污染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我国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主要表现在有:一是任意排放工业“三废”;二是工业  相似文献   

17.
"五水共治"是实现工业化朝创新、环保趋势发展的必经途径,治水过程与经济转型过程相辅相成,景宁县以提升工业化水平,改善城建环境为目标,近年来着力把控治水与经济转型相结合的途径,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效益提升、实现集约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以期能加快县城现代化产业建设,促进"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近年来工业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结合"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现状,从危险废物处置的软硬件环境、动态管理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识别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危险废物源头控制、产业体系优化、监管能力提升和社会源危险废物防治体系构建等的应用性对策与思路,以期为天津市乃至中国危险废物管理者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而推进城市化发展必将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影响。从许多国家发展的实践看,城市化一般都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同工业化的水平相当,即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什么比重,城市化的水平也大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预料,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业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以长沙市为例,长沙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免也出现诸多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形势严峻 长沙市以燃煤为主,所用燃煤的含硫量平均为3.75%,工业欠规模且布局不甚合理,…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化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生物质能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将探索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