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地球各种灾难不断。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大火、雪灾、大旱、高温、飓风……频发肆虐,至少夺去将近26万条生命,超过了过去40年来因遭遇恐怖袭击而死亡人数的总和,是自1976年以来遇难者最多的一年。美国联邦救难总署署长傅格特惊呼:灾难"仿佛是接踵而至,一波一波地袭来,‘百年一遇’一词在2010年失去意义。"美国媒体把2010年称之为"地球反扑年"。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22日晚,哈尔滨市许多市民走上街头"避震",各大广场人流车流不断.一条"凌晨将会发生地震"的消息在市民中传播.23日凌晨,哈市并未发生地震.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居民集中、信息传递快,相互影响大而迅速的特点,尤其对于地震信息,人们更加敏感,只要一提起地震,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地震--灾难--死神--恐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稍稍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满城风雨",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秩序就会被搅乱.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以来,亿万中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与感动之中。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对灾难造成的损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了将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需要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一下诸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的损失以及灾后的恢复重建,希望能为当前和今后的减灾救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全国首例由地震设防引发的"官告官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对人类是一大灾难。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基础上又签署国务院《地震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把地震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可是,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家大型建设工程中,业主视人类共同的灾难如儿戏,竟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设置地震设  相似文献   

5.
有备无患     
2003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80周年纪念日,也是日本的防灾日。为让国人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在可能发生的灾难中减少损失,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2003年8月1日开始,连续3个月举行规模宏大的地震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天约有300次地震发生。这些地震的震波由气象厅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地震仪传到展览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参观者可“目击”地震。日本地震仪研究开发在世界名列前茅,会场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地震仪,然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3,(4):19
2013年7月26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与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的专家和科普工作人员赴承德,与河北省承德市地震局在平泉县北京部队某部的礼堂举行了一次地震科普知识进基层、进军营的专家辅导授课活动。部队官兵及承德市属县地震局和基层防震减灾助理员数百人参加了此次科普活动。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国际救援队原领队徐德诗做了"走近地震,远离灾难"的主题科普讲座。  相似文献   

7.
赵华 《防灾博览》2012,(6):30-34
减灾教育在灾害频发地和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日本经常被地震"光顾",因此其防灾措施之严格、灾难教育之全面,早已闻名于世。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之后,把对灾难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印度洋大海啸对东南亚国家的警示意义也同样值得一提。事实上,把灾难教育提上议事日程的国家绝不止这几个国家。联合国早在1989年就决定,将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减少自然灾害国际日",全球数十个国家纷纷开展了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8.
水库诱发破坏性地震时,必将造成震害和溃坝水害的双重灾难。这已成为大型水库水电事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丰江水库地震为例,揭示水库地震震害、防治对策及经验教训,以期对新建大型水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2021年3月11日是东日本9.0级大地震十周年.地震造成了日本战后最大的人员伤亡和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持续倒退,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阴影.特大地震灾难的发生及影响远远超越了现有的许多科学认知.笔者震后曾两次深入地震灾区调研,目睹了大地震造成的满目疮痍,感受了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十年来与很...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3,(4)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幅度和影响不大,我们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  相似文献   

11.
地壳突发性放气与水灾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由于1994年9月14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孕震应力场作用而引起大面积突发性放气,导致1994年第24号台风行为不规律的机制。地震本身可给人类造成灾难,而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引起其它灾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地震、海啸、洪灾的频繁发生,多国科学家发出了地球已经进入灾难多发阶段的警告。人类如何应对未来无法预测的灾难?近年来,各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以下十大避难建筑,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助人类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正> 中国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仅70年代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就高达26万以上.严重灾难的事实,指示人们必须去攻克地震预报这一世界科学第一难题,以减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害.然而,寻求确切可靠的地震前兆则是地震预报的核心问题.从历史记载和诸多的地震现场观测记录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异常是前兆现象的主体.因此,1978年国家地震局把地下水列为地震前兆攻关重点项目之一.并决定筹建全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过程的仿真建模方法和再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通过探讨基于仿真建模方法和再现技术进行地震灾害模拟的可行性,提出利用虚拟三维仿真建模技术、动力学动画技术和场景渲染技术来再现地震灾害形成的全过程,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再现的虚拟地震灾害过程可以使各级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相对逼真地感受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其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去年12年26日发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令人惊愕不已,这场灾难与以往其他灾难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使当地人受害,还殃及到许多国家人们的生命,牵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把本来一个喜气洋洋、好端端的新年佳节,变成了一个哀乐环绕、黑纱高悬、国旗半降的难日,这是一场意外灾难,是一场损失非常惨重的灾难。然而,就在此次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一个年仅10岁的英国女孩使百余名游客  相似文献   

16.
张锐波  张丽萍 《灾害学》2000,15(2):66-69
将 1 999年世界灾难性地震进行灾情与成因分析 ,总结出其特点及造成严重灾难的人为因素 ,最后综述了世界性地震预测的一些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强烈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巨大的。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多达260余万,占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人数的58%以上。地震对城市的破坏更为严重。唐山地震中仅民用建筑倒塌和严重破坏的就有65万余间,1050余万平方米,城市建筑破坏高达96%。这次地震共死亡24.2万人,伤16.4万人,分别占我国解放以来11次7级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等灾难所带来的教训永远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除了在灾难后缅怀,人们还应该汲取经验,通过应急救援逃生演练来提高自身的应急逃生技能,在未来再次遭遇类似情况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另外,国家也逐渐重视起了应急逃生技能的培训,从小培养应急逃生意识,教师也开始教授应急救援技能。在面对灾难时,一些学校的自救方式值得我们广泛学习。因为平时注重演练,所以不会过多惊慌或恐惧,才可以在面临灾难时应对自如,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也是学校开展应急逃生演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死时速     
《防灾博览》2008,(3):18-2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随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实时监测机屏幕上的地震波形突然出现的剧烈振荡,一阵急促的“嘀嘀嘀”的警报声从与其相连的实时监测机的地震报警器上发出,一场空前的地震灾难降临了。  相似文献   

20.
去年年底,印度洋的一次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这是大自然造成的灾难。但人类自身研制的核武器,若不加以控制,同样会给人类带来恐怖的灾难。最近数年来,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对核爆炸所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后,描绘出了大规模核战争将使地球出现“核冬天”的可怕景象。这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规模的核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