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杭东 《防灾博览》2014,(1):68-71
正地铁就像是交通工具里面最可爱的精灵,穿梭于每一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地铁以快捷、准时、方便、便宜的特点,深受出行者的青睐。正是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都首选地铁,它在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城市地铁乘客拥堵。为此,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拥挤的地铁重现它服务于人类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正地铁就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称"地铁"。近年来,随着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乘坐地铁出行成为都市人的首选,也让地铁面临超负荷运载的尴尬局面,由此引发的地铁事故也屡见不鲜。为了地铁运行的安全,纽约、伦敦、东京、墨尔本、布达佩斯等五大城市率先出台了缓解地铁压力的妙招。  相似文献   

3.
正地铁在行车与运营管理中有各种各样很复杂的系统组成,但总结出来也无非是人、机、环三者互相配合的系统,并且这三个系统很难独立割裂。因此要保证地铁中的行车安全就必须协调和平衡人、机、环三方面。通过几年来我国地铁事故分析可知:人、设备、社会灾害是影响地铁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文章就地铁行车安全中降低事故发生率做简要分析。一、导致地铁行车事故因素1.人为原因  相似文献   

4.
地铁作为近代城市新型交通工具,对改善城市交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地铁系统被使用的同时,突发性灾害如火灾等也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地铁高峰日客流量已突破442万人次,因此对于上海市的地铁系统,保证其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由于地铁环境的封闭性,再加上客流量大、疏散通道有限,并且考虑到老弱病残及在事故中有可能出现的伤者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因而如何在地铁突发事故下做到人员的快速有效的疏散和救援,是城市灾害防范与处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仲秋 《防灾博览》2015,(3):74-77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快节奏已成普遍现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的地铁数量已经有22个城市建成95条地铁.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每天有上百万的人在挤地铁.由此可见,地铁的安全防范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风险,从韧性城市的视角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解析既有地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从地铁系统物理构成要素的五个基本维度出发,沿时间切入韧性的四个基本特征,建立了针对地铁系统韧性这一目标的评价方法,并概述为地铁系统韧性评价的541指标体系(即五个维度、四个特征、一个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体系内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和比较,结合可拓物元理论构建地铁系统韧性评价模型,并以某市地铁系统为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得到的分值进行模型的运用。这一指标体系不仅可有效识别整个地铁系统关键物理要素,并将其与韧性的不同特征建立联系,是韧性城市理论在地铁系统领域的重要拓展,对于指导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运输任务.地铁车站相对封闭、人员密集、客流量大,因而在火灾等应急条件下对人员安全疏散有较高要求,人员能否在容许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区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各种事故和紧急事件的频繁发生,针对地铁车站的特点,合理有效地车站人员疏散方案设计是保障事故发生时人员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城市地铁网络的韧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韧性城市理论,研究地铁网络在不同失效场景下的最优恢复策略.用Space L方法和Gephi软件构建地铁网络,以网络平均效率为韧性指标,以网络恢复力最大为目标函数构建城市地铁网络恢复模型,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西安地铁网络为例,用Matlab模拟了其在小规模和大规模站点失...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的隧道工程为背景,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地裂缝对列车振动引起的隧道围岩附加动土压力的影响特征。研究认为,在地铁隧道未产生脱空情况下,地裂缝对地铁列车振动产生的附加土压力具有衰减作用,列车从地裂缝下盘向上盘行驶时,附加土压力的衰减幅值明显大于列车从上盘向下盘行驶时的衰减幅值。地裂缝活动导致隧道脱空后,虽然地裂缝附近隧道底部的附加动土压力受地裂缝影响很小,但脱空改变了隧道结构的受力模式,使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这就提示设计人员在地铁列车穿越地裂缝带的隧道抗振设计中,上行线和下行线围岩中的附加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在设计时应考虑这一特点,做到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0.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一个有地铁的城市,人气最旺的地方必定是地铁了。如果说城市的本质是拥有一个矛盾、庞大、流动、充满可能性的精神空间,那么地铁便是绝佳的城市标志。一定程度上,地铁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一种标志,然而能让这个标志始终熠熠生辉地存在于城市的前提,无疑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地铁是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工具,它运力大、便宜、节能、快捷、不受天气影响,能够显著地加快城市生活的节奏,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然而,地铁里人群密集、进出方便、通风条件有限,也使得它容易被恐怖分子盯上,成为制造杀伤案件的场所。首起地铁恐怖袭击随着东京地铁沙林袭击案件最后一名被告人远藤诚一的死刑判决定案,这起由奥姆真理教一手策划的、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地铁恐怖袭击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些对地铁隧道抗震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例如,地铁隧道的整体平均容重和地铁隧道的埋深,尽管它们对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发展影响不大,但却对地铁隧道的震后残余变形影响相当显著。还有,砂性土中粘性土的含量多少对砂性土的动力行为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最后,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输入不同地震波的地铁地基土层动力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铁交通系统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铁及其运行的隧道如何加强地铁化学毒剂、毒物侦检、防护技术水平,提高突发毒气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也成为地铁运行和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地铁的运输客流量大,乘坐人员复杂,加上地铁隧道空间狭窄、环境相对封闭等特点,一旦发生意外毒气泄露、恐怖分子爆炸、释放毒物或军用毒剂进行化学恐怖袭击,人员疏散和处置救援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地铁的通风气流和隧道活塞气流可使有毒化学污染物迅速弥散到整个地铁系统,容易导致群死群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拥挤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地铁疏散口小,环境不够敞亮,人员众多一系列原因,容易导致轨道系统发生火灾.曾经也发生过特大火灾的案例,比如,1997年5月,因为煤气泄漏导致韩国某地铁发生了火灾,造成100余人死亡,200余人受伤.1998年10月,埃及,由于地铁线路老化,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弥补现有地铁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并为地铁的消防设计与管理提供量化指标,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调查法为基础,以可拓法为核心的地铁火灾风险的多级可拓评估方法,并给出了评估流程。对一地铁算例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得到地铁火灾风险的薄弱环节及管理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本文方法与模糊评估方法所得的评估结果一致,从而表明:将可拓原理应用到地铁火灾风险性的评估中是合理可行的,很好地解决了地铁火灾风险评估的实际问题,本文方法可应用到相关的风险评估领域中。最后,对地铁火灾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欧洲各国普遍倡导的“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起源于丹麦.丹麦王国为北欧国家,本土有人口5628万,据官方统计,10个丹麦人,9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这不能不说是个真实的“童话”,自行车人均拥有率居世界前茅.丹麦每8个人中就有1人每年购买一辆新自行车.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新加坡地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铁之一。新加坡地铁设备设施配置、遇到火警后逃生路线设置、乘客疏散到火灾救援以及管理方面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新加坡地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新加坡地铁每个车站都安装有屏蔽门系统,把站台区域与列车区域互相隔开。它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不仅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堵,而且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与雾霾频发,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据悉,为了激励人们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数量,降低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试行公交免费。不过,预期效果究竟如何,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2010年3月20日上午八点,东京地铁霞关站的地铁职员集体低头默哀。他们是在纪念15年前,因为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而去世的13位乘客和地铁职员以及致伤的6300位民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铁车站设计中地连墙与车站主体结构之间常采用复合墙与叠合墙两种连接方式,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针对不同连接方式导致结构地震反应差异的问题,采用ABAQUS建立了土-地下连续墙-地铁车站静动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地连墙与主体结构连接方式对地铁车站层间位移角、侧移位移反应、动态损伤演化规律等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叠合墙地铁车站相对复合墙车站地震损伤整体上显著降低,且具有更好的抗侧移刚度,两种连接方式改变结构的薄弱位置,但两种连接方式中板的中间跨两端都是薄弱位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