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基于其产量大、处置费用高、含有有机物等特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污泥通过发酵将有机物转化为挥发酸(VFAs)作为反硝化碳源或合成高附加值产品等进行综合利用。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强化污泥产酸的物理和化学预处理方法,综述了污泥发酵的运行参数以及发挥作用的功能菌群。结合污泥产酸的代谢途径对污泥发酵液中碳源的利用途径进行展望。污泥发酵产酸是实现污泥中有机物开发利用的最有效策略,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硅、铝、铁等无机物质和部分有机物质,在添加辅料后可烧制生成强度高、吸附性能优良、耐腐蚀的轻质陶粒,因此近年来烧制污泥陶粒受到了广泛关注。在陶粒的烧制过程中,由于污泥成分不同,需加入不同比例的辅料以及设置不同的烧制条件来保证污泥陶粒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传统的陶粒与活性炭相比,吸附性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考虑将陶粒从改变内部结构、酸碱浸泡、引入其他离子等方面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污泥陶粒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沥浸浓缩技术处理污泥改变其特性,导致污泥的pH值下降3-6,菌剂不含有害物质推广隔膜滤板压榨工艺提高污泥的水解效率和挥发性有机酸的生成率,实现污泥内含物的快速释放隔膜滤板压榨压力设置为3.5MPa,压榨后的泥饼含水率降为50%以下。污水的规范处置可灌溉农田和再循环利用,泥饼干化可储存为有机肥料,可以焚烧发电转化为能源利用,为社会带来极大效益的同时,对治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镀污泥性质复杂、危害性大,然而其中蕴藏的重金属资源丰富。在天然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科学处理电镀污泥成为研究热点。从电镀污泥的危害性和资源性出发,对国内外电镀污泥无害处置和重金属回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了电镀污泥处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污泥掺烧技术在煤粉炉上应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污泥掺烧技术在煤粉炉上的应用试验,得出污泥的含水率对锅炉制粉系统的影响.掺烧前后对炉膛温度没有大的影响,随着污泥比例的增加,燃烧效率下降,烟尘浓度和SO2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污泥的处理是"世界难题",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我国污水处理差距甚大,远远落后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及生态文明建设不相符。污泥处理主要是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无论怎么处理,污泥脱水都是必须的处理过程。污泥中的水分主要以孔隙水和毛细水两种形态存在,主要为间隙水、毛细管结合水,表面吸附水和内部水。污泥填埋场的污泥经过多年的沉积,污泥干化严重,含水率低,流动性差,不能直接进行板框压滤,需要添加污泥渗滤液增加污泥的含水率和流动性,通过添加污泥炭调理剂,污泥炭调理剂能够作为骨架支撑,提高了污泥的透水性,影响污泥比阻。污泥炭充分研磨后,比表面积增大、质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与吸附质的化学键或离子发生结合,从而产生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造纸污泥燃烧、热解与孔结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纸污泥、造纸污泥焦、煤、煤焦热重和压汞实验,以及燃烧、热解和孔结构进行特性分析。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和孔结构特性参数。热重实验显示,造纸污泥与煤基本都要经历加热、挥发份析出、挥发份着火及燃烧、固定碳着火及燃烧四个阶段。造纸污泥的燃烧、热解特性与煤有较大差异。造纸污泥在失重分解过程中挥发份所起作用远大于固定碳所起作用。得到了比孔容、比表面积、孔数与孔径分布的关系,造纸污泥、造纸污泥焦的孔隙率比煤、煤焦的大很多。造纸污泥的焦粒属于多孔介质,使得空气易于扩散到其中的气孔中,有利于燃烧。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工业污泥,处理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国内常规处理技术难以实现较为环保的资源化处理。针对该项目特点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热解炭化技术,实现工业污泥由污染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这种资源化利用方式,避免了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二次转移达到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冷轧重金属污泥成分复杂、产量大、危害严重,已成为不锈钢企业环保治理的难点,目前国内外尚无妥善安全、经济实用的大宗利用途径。针对不锈钢冷轧酸洗废水的来源和特点,提出了一条污泥源头减量、废水两段处理、污泥分段回收的技术路线,由此得到的前段重金属污泥,利用途径可参考含铁尘泥,用作转炉造渣剂、烧结原料、球团矿、生产直接还原铁或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后段含以CaSO4,CaF2为主的钙盐污泥,利用途径可参考氟石膏,用作水泥矿化剂、建材原料或冶金辅料。  相似文献   

10.
中试研究了内循环(IC)反应器处理甲醇制烯烃(MTO)废水的启动和运行过程,同时考察了颗粒污泥的性状及沼气产量的变化情况。试验过程运行稳定,系统抗冲击性强。以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131 d的启动和运行,IC反应器的COD去除负荷可达10 kg/(m~3·d)以上,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IC反应器中的成熟颗粒污泥形状规则、密实、粒径大、沉降速率快。IC反应器的沼气产量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1.
张天祥  刘玉松 《化工环保》1992,12(5):277-280
辽化将剩余活性污泥用于园林绿化,进行了两年时间的大田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相同量的污泥,各种植物有不同的反应,对大多数植物显示出一定的肥效,个别植物对正常施用量的反应不好。污泥施用量以15—30%为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复杂的成分及高含水率制约污泥的有效利用,如何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首先调研了污泥产生及成分,从污泥干化的典型工艺及设备、干化过程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污泥干化过程的尾气处理和污泥干化经济性分析4个方面对污泥干化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污泥余热干化是污泥实现节能、经济及环保的有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石化废水剩余污泥在厌氧消化时,污泥停留时间长,且产气量较低,并且反应器容积较大,所需资金投入较高.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能够改变污泥特性,缩短了后续消化时间,提高甲烷产量,减少剩余污泥量.综述了各种污泥预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石化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处理剩余活性污泥促进厌氧消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简称污泥),考察了污泥絮体结构、污泥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变化规律及超声波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声强大于1 040W/m2时,用超声波处理污泥30m in以上,污泥絮体被打碎,污泥絮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污泥中SCOD迅速增加,加速了污泥中有机质的水解反应;声强为2 000W/m2时,用超声波处理污泥60m in,中温((37±1)℃)厌氧消化10d,COD去除率为41%;厌氧消化25d的总产气量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总产气量提高了53%;将发酵罐容积放大10倍,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25d累积的总产气量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污泥总产气量提高了约25%。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鹏  宋碧玉  舒丽芬 《化工环保》2004,24(Z1):114-116
使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带来很大麻烦.许多方法可用于减少剩余污泥量,如消化和脱水.化学药剂可用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介绍了污泥脱水性能的表达方式及聚电解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原理,讨论了聚电解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污泥堆肥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堆肥化技术是使污水厂污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手段。简要介绍了城市污水污泥堆肥过程与技术,以及国内外主要的污泥堆肥技术,并对污泥堆肥技术的积极推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出发介绍污泥产生的环节,探究污泥传统处置方法和资源化处置方法,同时对污泥源头减量化方法做了详细论述,最后分析了污泥处置成本的影响因素,对污泥环保处置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轧钢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由于其特殊性,含油污泥比普通的污泥更加难以处理。主要介绍国内外对于冷轧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及研究前景,为我国合理开发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全面分析了我国污泥的产生现状,对比分析了目前主要的污泥干化处理处置技术。污泥干化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并且不改变污泥热值,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污泥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收集、预处理、深度干化及返混、焚烧发电等步骤,分析了其主要污染物及控制技术。借助示范工程实例中污泥深度脱水干化/焚烧一体化技术工艺的运行状况,对污泥深度脱水干化/焚烧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估。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热解气化等热化学转化方式将污泥转变为液体或气体燃料是极具前景的污泥利用方式之一。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着手,阐述了污泥热解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污泥热解气化工艺的优缺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高湿污泥与生物质混合进行共热解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整个系统的热效率;高效污泥热解气化装置的研发是目前污泥热解气化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