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是建立了全新的协调推进机制,举全市之力共同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本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三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建立了7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沟通协调、检查督促、跟踪评估和信息反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明确、协调一致、有序高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国人大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对上海这个工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乡镇企业正面临着五个危机和考验: 1.依附危机。我国乡镇企业大都是为城市国营大企业搞配套加工或联营加工的,这在乡镇企业的前期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并显示出了很大优势。但同时也造成这些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对国营大企业的依赖性。随着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产品转向,势必影响乡镇企业的货源和市场,迫使乡镇企业依照市场重新寻求自己的发展路子。 2.机制危机。过去,乡镇企业一直靠灵活机制的优势,从人才、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同国营企业展开竞争。随着国营大中型企业被松绑和机制转轨,乡镇企业的灵活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 ,中国国务院第八次常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十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出的 1 3个电站项目。这 1 3个项目主要分布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华东、华中、华北、西北等地区 ,发电装机规模共计 1 1 88万千瓦 ,投资总规模约为 51 2亿元人民币。这 1 3个项目分别是江苏利港电厂三期 ( 2× 6 0万千瓦 )、江苏沙洲电厂 ( 2× 6 0万千瓦 )、浙江瓯江滩坑水电站 ( 3× 2 0万千瓦 )、湖南金竹山电厂扩建 ( 2× 6 0万千瓦 )、四川江油电厂 ( 2×30万千瓦 )、四川火溪河梯级电站 ( 30万千瓦 )、贵州纳雍二电厂 ( …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工作在世界上是比较突出的,并做出了一些有世界影响的贡献,如英国在臭氧层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南极臭氧层空洞,随后世界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力量研究臭氧层消失的机理,并对国际政治发生了直接影响,最后导致了蒙特利尔公约的签署。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空港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研究国外空港现代化特点为发展我国空港可以提供有益的经验与方法,实现我国空港资源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际空港具有大型化、规模化的时代特征,同时要适应复杂气候变化的情况,机场全天候、引导系统自动化,各项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今后的世界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空港资源利用应从3个方面去分析,机场的新建扩建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按不同等级机场,应有适当的分工,明确空港的综合功能,并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利用、取长补短,有利于我国航空运输专业化。充分利用空港各类资源,发挥空运的快捷、安全、准确的优势,将我国的航空运输业推向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低碳生活、低碳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模型,从消费者的个人层面和文化层面研究了中国城市居民低碳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个人因素(低碳认知、低碳情感)和文化因素(集体主义、天人合一)以低碳购买态度为中介,进而正向影响其低碳购买意向,但它们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个人因素对低碳购买态度的影响要大于文化因素,在个人因素中,低碳情感的影响要大于低碳认知,在文化因素中,天人合一的影响要略高于集体主义;而在低碳购买态度到购买意向之间会受到居民对低碳产品信任程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蕴含着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当今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2/3的珠海来说,在进行特区各项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地理优势,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载体,实现地尽其利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不同属性对可持续发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进行了详细评述。突出而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战略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打造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新样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对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发展转型的传统动能基础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从内生性、外源性和激励性三方面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既为实现向高水平、强协调升级提供新的历史机遇,更需直面地区发展分化与要素流动固化、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及跨区域和跨板块协调体制机制创新等新的现实挑战。基于此,应按照“五协五共”的新路径,通过园区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协作;空间布局协接、发展机会共享;权利责任共担、生态保护协同;主体利益协商、体制机制共谋;强化区域共同体意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更高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湿地系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土地资源类型,不仅对农业,而且对水产业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同时还是珍禽栖息地和鱼类繁殖场所。湿地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长江流域湿地分布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人工湿地系我国粮、棉、油生产基地,生产水平高,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湿地开发利用应从多目标、多途径进行,出产丰富产品,供应城乡需求,同时为美化环境、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口问题依然严峻 ,特别是上半世纪 ,出生率虽会有所下降 ,但人口数量依然会有较大增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依然是人口增长的主体。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全球的人口与家庭也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趋势 ,其主要趋向是 :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全球人口预计到 2 0 2 5年将达到85亿。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人口分布格局仍是亚洲居第一位 ,亚洲人口将达到 49.10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5 7.65 % ,世界 10大人口国中的 6个在亚洲。非洲人口将超过欧洲 ,拉美人口将超过北美。人口大国的变化。到 2 0 2 5年 ,中国人口仍居世界第一。预…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点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它的发展对于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针对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提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我国总人口数为 12 .95 33亿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 1.0 7% ,比 80年代末下降了 4个千分点 ,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仅平稳度过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 ,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除此之外 ,我国人口变化还有其他五大特点 :①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 ( 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 )为 6.72 % ,比 1990年普查的 15 .88%下降了 9.16个百分点。②老龄化进程加快。 0~ 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 2 .89% ,比 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湖泊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境内主要湖泊(面积大于10km^2)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湖泊资源的几个特点,探讨了湖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特点一:开发投资高速增长。1992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1亿元,比1991年增长117%,占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9.64%。其中增长较快的为海南省增长216%、广东省211%、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西等地也超过或接近100%。特点二:开发集中。房地产投资热集中在沿海地区,其次是东北三省。海南、广东、  相似文献   

16.
冬季气温偏低变幅大,低温雨雪冰冻时间长;春季气温创新高,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多发;夏季梅雨不明显,盛夏降水强度大气温低;秋季出现阶段高温和连阴雨,年末冷空气频繁却少雨。主要气候要素特征为: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峡地区的土地,气候,水,生物等农业自然的特点进行了剖析,针对区域特点,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针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建立的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监测网络,自1996年建立以来,监测系统按照规定的监测指标体系和操作规范,对三峡生态环境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取得了大量生态与环境数据及资料,为三峡生态与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大型江河湖泊的综合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随着水库逐步转入正式运行期,三峡监测系统的监测重点也由为工程建设服务转向为工程运行服务阶段。通过对三峡工程监测系统发展至现阶段进行总结研究,梳理了三峡工程监测系统的特点、运行成效、示范意义等,最后指出了监测系统今后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国40多年来,工业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国家环保局长曲格平在一次研究会上对中国工业环境问题归纳了以下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低湖田生态系统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低湖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系统、土壤系统同水土体系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低湖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特性及资源优势潜力。主要表现为:水温、泥温低,土壤通透性能差,结构不良;土壤处于强还原状态,有毒还原性物质含量高,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微生物活动弱,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低于正常土壤;土壤有机质矿化慢,土壤供氮能力弱,缺磷、缺锌严重。而水生经济植物莲藕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地下茎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保证了植株在水中的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的需要,同时还能改善土壤通气性能和土壤氧化还原状态,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力,加快土壤有机质矿化状况。着重从低湖田生态系统所具备的优势入手,对低湖田的作物系统、土壤系统和水土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其作物生物量排序为:莲藕>茭白>菱>水稻, 其作物产量排序为:莲藕>茭白>菱>水稻;对作物系统的主体作物进行了优化,对土壤系统的关键营养元素进行了调控(N:P:K:16:16:16),合理利用水土体系的特点构建生物共生的模式,提出了合理利用低湖田资源优势的措施和开发模式(鱼藕共生模式),提高低湖田生态系统综合开发效益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