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5~1997年间对挪威、瑞典和芬兰的3821个湖泊的鱼类种群状况做了评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芬诺斯堪的亚(芬兰、挪威、瑞典、丹麦的总称)所有面积≥0.04km2的126482个湖泊中选择调查湖泊.分析了湖泊的水化学,湖内鱼类状况则从邮件调查问卷中获得.鱼类种群损失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在挪威南部酸化最严重的地区,而在芬诺斯堪的亚东部最少.根据调查问卷,鳟(Salmotrutta)、拟鲤(Rutilus rutilus)、北极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和鲈鱼(Percafluviatilis)鱼群损失的数量估计超过10000条.这些品种的鱼群潜在地受低碱性湖水影响的数量超过11000条.大约有3300个湖泊显示出总磷高于25μg/L,品种以鲤科鱼为主,这在芬诺斯堪的亚东部、芬兰西南最为明显.这次调查并未显示出鱼类品种由于富营养化而灭绝.1/3的湖泊人工放养了至少一个新的鱼类品种,最常放养的品种有鳟、白鲑(Coregonus lavaretus s.1.)、北极红点鲑、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茴鱼(Thymallus thymallus)、狗鱼(Esox lucius)、欧鳊(Abramis brama)、丁 (Tinca tinca)和欧 (Phoxinus phoxinus).在芬诺斯堪的亚湖泊,这些品种的人工放养量估计超过52000群.因此,北欧湖泊现有鱼类品种的数量最近受放养的影响超过了因环境变化如酸化等而损失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波罗的海的鱼类类群:是有限资源还是无限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富营养化和由于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波动影响着波罗的海各鱼类和群体的繁殖和生长.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影响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很多情况下掩盖了自然因素.高速的开发降低了一些有价值的鱼的种类,影响了一些种类的支配层次.海洋深层的氧消耗使得某些海洋种类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随着船舶压舱水而引入的大量非本地种类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和鱼类类群.对于海洋的这些变化的总体影响、残留的和淡水种类可能会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鱼类资源应该根据其自然单元(种群)进行适当的评价和管理.根据全球气候过程的周期性波动,应该着手进行鱼类区系结构和丰度变化的长期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富营养化和由于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波动影响着波罗的海各鱼类和群体的繁殖和生长.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影响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很多情况下掩盖了自然因素.高速的开发降低了一些有价值的鱼的种类,影响了一些种类的支配层次.海洋深层的氧消耗使得某些海洋种类的生存条件日益恶化.随着船舶压舱水而引入的大量非本地种类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系统和鱼类类群.对于海洋的这些变化的总体影响、残留的和淡水种类可能会产生预想不到的结果.鱼类资源应该根据其自然单元(种群)进行适当的评价和管理.根据全球气候过程的周期性波动,应该着手进行鱼类区系结构和丰度变化的长期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环境变量(海拔高度、支流等级、离源头距离、集水区、坡度、河宽、鱼类品种丰度)给河系范围内的真、北方须鳅和侧的同现格局产生的影响作了评估.根据7种变量采用自行组合图(神经网络)对总共474个场站进行了分类并用k-means算法检测到了3个聚类.对每个聚类各种鱼类的同现格局频率进行了计算.使用一般线性建模来说明预测每一品种出现的条件.山麓河系可能支持侧(鱼句)自和真(鱼岁)种群的共处,因为两种鱼出现有较高的或然率.上游溪流中三个品种有较高的同现频率是侧(鱼句)自和真(鱼岁)出现的频率较低的缘故.把重点放在对同现的品种有益的领域也许会增强自然保护项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黄炜 《环保科技》2014,20(5):37-42,51
裂腹鱼是中国西南部泸沽湖中特有的珍稀鱼类,模拟和研究裂腹鱼的栖息地环境对保护这种珍稀鱼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泸沽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旅游价值,其水质正遭受周边村落生活污水的持续污染,裂腹鱼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本文以宁蒗裂腹鱼为指示物种,结合水质模型预测的水质数据,利用基于HABITAT模型的生物栖息地评价方法,建立反映泸沽湖水质变化对泸沽湖宁蒗裂腹鱼生态栖息地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和分析表明,当泸沽湖中水污染物浓度未超过裂腹鱼生存阈值时,裂腹鱼能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增大;当污染物浓度超过生存阈值时,将造成裂腹鱼中毒,甚至致死,不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淡水珍珠蚌种群的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在过去的100年中,淡水珍珠蚌Margaritfera margaritifera(L.)的数量在地球北区范围内已经下降到被IUCN列为濒危品种[1].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农业(有机)污染,采珠渔民的过度开采,寄主鲑科鱼类的减少,以及由于水力发电和河流管理计划的实施所造成的自然河床栖息环境的退化[2].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国际经验——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污染防治是保护人类用水安全至关重要的任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含水层之上的土壤和沉积物可以作为自然的“过滤器”来阻止污染物随水流迁移至地下水.但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认识到这些过滤层往往不能有效阻止污染物向地下含水层的迁移.尽管如此,当时已经有相当大数量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在对这些污染场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一旦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其危害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很难找到经济有效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拟建项目位于松花江中游是鱼类重要通道的江段.是连接松花江下游与上游的鱼类活动、交流的通道,是黑龙江和松花江下游一些洄游鱼类上溯至上游产卵的通道.建坝后由于阻隔影响,将丧失松花江中游鱼类重要通道的作用,因此在枢纽处建立鱼道是必要的.根据江段的自然条件而确定过鱼设施方案及其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生态修复试验涉及放养两种本地的游钓鱼品种湖鳟(Salvelinus namaycush)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结合最近的鱼类群落调查,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和基拉尼附近酸化湖泊中的鱼类种群的恢复动态.在两个品种之间,种群恢复率有差异.在品种丰富的湖泊中引进的湖鳟恢复得慢,其生长显得较慢、存活率较低和群体补充延迟.相反,小口黑鲈能在品种丰富的湖泊里迅速繁殖.随着水质的恢复和放养鱼开始产卵,小口黑鲈的自然补充群体的生物量在5年之内增加到了参考湖泊的水平,而湖鳟的自然补充群体的生物量在水质恢复和成鱼产卵后5~15年内仍然停留在参考湖泊的水平以下.我们记录到游钓者把小口黑鲈引进了受酸化损害的湖鳟湖泊,包括一些酸化前没有黑鲈的湖泊.能改变食物网结构和降低冷水性鱼类湖鳟生长的温水性鱼类黑鲈分布区的扩张表明,气候变暖再加上品种引进有可能大大改变酸化湖泊的生物恢复端点.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南太湖地区传统和新兴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残留分布,并分析这类污染物对当地人类的潜在健康风险,本研究检测了从中国南太湖流域采集的6种常见可食用鱼的4种组织(肝脏、肾脏、脾脏和肌肉)中的PFASs浓度.在所有鱼类组织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以483 ng·g-1湿重的高浓度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一酸(PFUnDA)和全氟十二酸(PFDA)也拥有较高浓度.与传统全氟烷基酸(PFAAs)相似,新兴污染物6∶2氟调聚物磺酸盐(6∶2 FTS)和8∶2氟调聚物磺酸盐(8∶2 FTS)在鱼的肝脏中含量最高,然而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在肾脏和脾脏中含量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其在鱼体内发生生物转化.鱼类体内的PFAS浓度可能与鱼类生活的水位和捕食习惯有关,在中下层水域活动的底栖肉食性鱼类体内的PFAS浓度更高.经计算,所有鱼类的全氟辛烷羧酸(PFOA)和PFOS的危害比(HRs)分别为0~0.0134和0.660~1.54,在6种鱼类中,花?和红鳍鲌的HRs超过1.0,这意味着经常食用这两种从南太湖采集的鱼类,可能危害食用者的身...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连云港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较和污染减排任务的要求,选取COD和NH3-N 2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详细研究连云港市工业行业的COD和NH3-N产、排量,根据数据测算出所占排放量比重,对比重较大的饮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品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治理设施大部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法进行有机物治理.总结了连云港市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校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04级827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耐力指数、握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得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8.
论给水管材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给水管材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给水管材的发展动向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给水管材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后勤装备防腐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后勤装备服役特点,综合考虑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热、紫外光照、盐雾等主要腐蚀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后勤装备表面涂层的加速试验环境谱,给出了各环境块的具体确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建立加速谱与装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的方法。为后勤装备外露关键部位涂层使用寿命评定、涂层有效性检验和腐蚀修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